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长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15汪雪
汪雪
2019年9月开始,全国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和原来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些课文的篇幅变长了。课文篇幅变长充分体现了统编教材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学科理念,但教师如何教好“长课文”,学生如何学习“长课文”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面临的难题。为了能让长课文教学更加明晰、更加有效,我探索出以下几点长课文教学策略:
一、 紧扣编写特点 深入挖掘教材
统编版语文教材改变了过去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呈现方式,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相辅相成。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本单元是童话主题单元,人文主题是“奇妙的童话王国”,语文要素目标有两点:一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二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重点是通过学习小女孩擦燃五次火柴,感受她悲惨的生活。教师明确了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设计上就有了大方向,以此为起点,最终落脚在教学目标上,学生才会紧靠目标去学习,学有所得。
二、 把握教材结构 聚焦课文重点
长课文教学内容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时可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还是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学时,我首先确定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本课的题材,了解《安徒生童话》相关知识并概括出本篇课文的大体内容: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聚焦“部分”,围绕“小女孩擦燃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这几个问题展开探究,从这几个问题中感悟小女孩悲惨的命運。最后一个“整体”的确定以前两个部分为参考,从课文内容拓展到课外,从课文情节展开想象,从而升华课文主题,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对课文主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长课文教学中对“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拆解要求较高,可以将第一个整体放到课前预习部分,以节省课堂时间,重点去探究“部分”,着重升华第二个“整体”。
三、 丰富教学方法 搭建学习支架
长课文内容多、情节曲折、重点难把握,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领会课文主题有较大困难,这就需要有效学习方法的支持,统编教材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在单元导读、课后习题、课文泡泡中都能体现出来,教师可以依据课文中出示的方法线索,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1. 快速浏览 整体把握
在长课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理解课题,再快速浏览课文,结合题目和课文的结构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认知。仍旧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对这篇课文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先分析文章的题目,知道本文主要围绕一个小女孩来写,适机提出问题:这个小女孩是干什么的?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最后小女孩怎么样了?带着这些问题去快速浏览课文,明确目标,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也会更精准。
2. 精准默读 尝试复述
默读在小学阶段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技能,默读对学习长课文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在对题目和大意简单分析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默读,采用复述法以及书写读后感的方式,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重点内容。还是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整体感知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复述小女孩点燃火柴的部分,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擦燃火柴的细节说详细,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语言还原故事内容。在学生复述完,教师可以适机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理解概括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的理解。
3. 借助插图 多维体验
统编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图画、表格等元素,填补了文字枯燥无味的缺陷,与文字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展现方式,这些简单直观的叙事方式增添了长课文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解读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段落,增加阅读的多维体验,让课文“活”起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本文有两幅插图,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大雪夜、光着脚、雪地上的一串脚印、单薄的衣服、房子里明亮的灯光,从这几幅插图的解读中,感受到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四、 拓展课外阅读 提高阅读兴趣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说过:“要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由此可见,统编教材比之前更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只靠字词句的学习,从根本上还是要多读书,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在长课文教学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去读原著或者相关篇目,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认知。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做到以点带面,以“一篇”带“一单元”,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人物形象,直击文章主题。
综上所述,在长课文教学中,既要关注教材本身的特点,紧抓教学重点,又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提供方向,教师只要潜下心研究出有效的教学策略,长课文教学就不再是难题。相信在更多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定会找到一条更明晰的、更有效的长课文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