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

2021-11-15郭爱芳杨艺璇余思麒陆思琪

创新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领域资源影响

郭爱芳,杨艺璇,余思麒 ,陆思琪

(1.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变革的新兴技术与现有产业不断融合重塑着商业竞争环境,面对加剧的竞争强度与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技术搜寻视为企业获取资源、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1]。例如,海尔由HOPE平台和超前研发中心对组织内部的技术资源储备进行管理,并根据储备情况设立不同的外部技术资源流入渠道,实现了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2];美的集团建立了美创平台,可以将搜集到的用户想法与内部资源进行匹配与整合,在预测可以落地的情况下开展资源的投入,并通过平台中的全球技术情报系统来实现技术搜寻和寻源以及内部共享[3]。可见,企业的资源禀赋会影响技术搜寻策略的选择机制[4]。资源禀赋是企业拥有维持目前状况所需的资源与创新所需的人力、技术知识和资本资源的资源集[5]。资源冗余体现了企业用于创新活动的最低限度的资源禀赋存积,探寻资源冗余与技术搜寻的关系对指导企业避免或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已经得到较多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的证实[6],因此,辨析技术搜寻行为的形成前因和创建路径受到了学者的关注。现有关于企业技术搜寻前因的研究主要从企业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探寻,内部特征因素如组织资源冗余[7]、吸收能力[8]、知识权力[9]等,外部环境因素主要为环境动荡性[10]。梳理这些研究发现,资源是企业搜寻行为决策的逻辑起点和焦点,但学者关于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行为的影响持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过多的资源冗余会抑制企业的探索倾向和搜寻动力[11];也有学者发现资源冗余可以为企业进行实验提供试错成本支持,进而促进技术搜寻行为[12]。这些结论的不一致给企业如何分配搜寻资源带来了困惑。因此,有必要从资源冗余视角深入探寻技术搜寻行为的抉择。

在围绕资源冗余与技术搜寻的相关研究中,尚存在以下研究空间:第一,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资源冗余对企业创新最终效果的影响[13],而关于资源冗余对更为微观的技术搜寻的影响通常分散在这些研究中,相关的系统性研究很少。第二,学者已经意识到资源冗余以不同形式存在于组织内部[14],但大部分现有研究仅笼统地探讨了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行为的影响[7,15],没有对其进行维度细分研究。第三,资源冗余视角下考虑的技术搜寻行为比较单一,以单维划分方式为主。例如,张文红等[7]与 Zhang等[15]按知识内容属性将搜寻活动划分为技术知识搜寻与市场知识搜寻,没有针对技术知识的内容特性进行研究;袁胜军等[16]按照认知单维度将搜寻活动划分为知识搜寻宽度与深度。尽管有一些学者试图研究未吸收与已吸收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行为的差异化影响,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对技术搜寻进行维度划分[17],不利于深入解析企业技术搜寻行为的异质性。

鉴于此,本文将对资源冗余与技术搜寻行为进行细分,构建资源冗余与技术搜寻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并以255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探索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行为的影响,为企业制定与自身资源禀赋配称的技术搜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 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2.1 基本概念

2.1.1 资源冗余。企业资源冗余是指企业中存在的超出正常经营业务需求、暂时闲置但是在未来可能被再次利用的资源存积[18]。考虑到冗余的资源通常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组织内部,学者通常将资源冗余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分析,最常见的是根据是否被组织生产过程吸收将其划分为已吸收资源冗余与未吸收资源冗余[14]。已吸收资源冗余是指已被组织生产过程吸收,用于其他用途的可能性小,而作为额外的企业成本嵌入在组织中的资源,如过剩的生产能力、多余的专业技能劳动力等;未吸收资源冗余指的是在企业中还未被投入使用,容易被重新配置的冗余资源,如财务资源。此分类方式既体现了资源冗余的可吸收性,又体现了资源的可灵活使用程度,因而本文将采用该分类方式。

2.1.2 企业技术搜寻。作为创新搜寻的一种类型,技术搜寻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而后学者逐渐从理论层面对其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技术搜寻是指企业为解决技术问题或为不确定的未来发现新机会而在组织内外进行技术搜索与探寻的过程[19]。针对现有研究对技术搜寻划分方式的不足,本文参考郭爱芳等[19]的研究,考虑到技术的内容属性中“科学”与“经验”的差异、时间对管理决策有效性的影响以及领域内与领域外技术对能力构建的差异作用,从“内容—时间—认知”三个维度将技术搜寻行为划分为领域内/外超前技术、领域内/外新兴科学技术、领域内/外新兴经验技术、领域内/外成熟技术搜寻行为,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内容—时间—认知”的技术搜寻三维模型

2.2 研究假设

2.2.1 资源冗余对领域内/外超前技术搜寻的影响。超前技术是那些以人为效应或自然规律推动的潜在的可能会对本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前瞻性技术,如具有成为新兴技术潜力的基础性研究与发明[20]。超前技术的商业化过程伴随着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格局与多领域技术集支撑的需求,其市场效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已有研究表明,资源冗余是企业创新活动结果的预测要因[12]。未吸收资源冗余可以缓冲市场效用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企业管理者放松投资限制,给企业更大的杠杆去实施领域内与领域外超前技术搜寻[21]。此外,对领域内与领域外超前技术进行搜寻需要专业的前沿技术研发团队、国际一流的研发设备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拥有大量的财务资源支持;进行正式R&D联盟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从而需要更多的未吸收资源冗余[22]。

相反,由于领域内与领域外超前技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较为陌生新颖的,已吸收资源冗余专用性较强,存在与这些新颖的知识产生冲突的可能性[23]。同时,超前技术与商业化成果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需要企业长久且持续的资源投入,而高水平的已吸收资源冗余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导致企业倾向于关注短期项目[17]。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未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内超前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1b:已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内超前技术搜寻具有负向影响。

H2a:未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外超前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2b:已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外超前技术搜寻具有负向影响。

2.2.2 资源冗余对领域内/外新兴科学技术搜寻的影响。新兴科学技术搜寻主要是企业为突破技术瓶颈或谋求业务流程、经营模式等变革而开展的新兴科学技术搜寻活动。企业一般是通过密切关注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研发动向来对领域内与领域外新兴科学技术进行搜寻,最终目的是将获得的实验室科学知识商业化[24]。未吸收资源冗余不仅提高了企业资源投入的灵活性,增加研发投入[25],还激励员工增加专业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知识能力租金获取潜力[26]。企业长期发展积累的管理经验、充足的生产运营能力等已吸收资源冗余能为企业员工提供足够的资源以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学习,从而调整内部压力和缓解员工对新兴知识的适应[21],以达到对新兴科学技术搜寻的预期结果。

相较于领域内新兴科学技术搜寻,领域外新兴科学技术搜寻需要经过更深度的跨领域、跨产业的知识融合过程[27],风险更大,成本更高。在此背景下,已吸收资源冗余难以重新配置的特点促使企业通过适当降低新兴科学技术搜寻的开放性来限制损失或监控成本,较强的知识和经验属性可能会使企业产生能力陷阱与路径依赖,从而使企业远离领域外新兴科学技术搜寻[17]。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未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内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3b:已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内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4a:未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外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4b:已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外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具有负向影响。

2.2.3 资源冗余对领域内/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的影响。领域内新兴经验技术搜寻是指企业搜寻那些由内部人员工作中灵机产生的非系统新兴经验技术解决方案。与新兴科学技术不同,新兴经验技术是一种以经验认知为基础的隐性技术。领域内新兴经验技术往往通过一些跨部门、跨组织交流的非正式方式来获取,这种交流通常需要占用一些时间或空间[28]。过剩的产能以及运营能力等已吸收资源冗余的存在,给了员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加企业内部跨部门甚至企业外部跨组织的技术知识学习与分享活动[21]。更多的未吸收资源冗余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可随时分配的可用资源,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对来自不同主体的隐性信息的处理能力[15],也让企业在进行技术搜寻时感到安全[17],增强企业的技术搜寻意愿。

与领域内新兴经验技术搜寻不同,领域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由于与企业现有知识库差异更大,其是在与用户、供应商以及非同行企业的交流中获取,需要建立更多的技术知识接触界面,搜寻难度更大。根据前景理论,当企业感知到剧烈的外部竞争压力时,未吸收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活动的积极影响会被放大,已吸收资源冗余则加剧了企业对潜在损失的担忧,从而避开实施不确定性的创新计划[29]。具体而言,未吸收资源冗余由于能够作为外部竞争压力的缓冲,可以促使企业追求复杂性强且风险高的投资以进行扩张;而已吸收资源冗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战略和灵活性,拥有较多已吸收资源冗余的企业可能会将已吸收资源冗余作为储备资源,开启对领域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的防御机制[14]。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a:未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内新兴经验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5b:已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内新兴经验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6a:未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6b:已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具有负向影响。

2.2.4 资源冗余对领域内/外成熟技术搜寻的影响。相对于超前与新兴技术,成熟技术是已被行业普遍采用或接受的技术,扩散程度高,知识呈现较多显性特征。企业在开展领域内成熟技术搜寻时,需要将搜寻到的外部知识与企业的知识基础结合,以形成具有商业化潜力的新知识[17]。已吸收资源冗余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较强的关联性,可以很容易与搜寻到的领域内成熟技术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当企业拥有大量未吸收资源冗余时,资源的适应性强,开发潜力较大,此时长期战略成为企业的选择倾向[30],而搜寻领域内成熟技术获得的财务回报少,企业可能不愿意消耗未吸收资源冗余来开展这种低回报的技术搜寻活动。

领域外成熟技术的占有率高,但由于是焦点企业领域外的技术知识,与现有知识库的相似度低。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的影响与企业管理者对技术搜寻活动产生创新机会的可控制性和风险的感知有关[15]。未吸收资源冗余有助于解决技术搜寻过程中任务间的资源冲突,并对领域外成熟技术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给予更多的包容[17]。而已吸收资源冗余专用性强,拥有高水平已吸收资源冗余的企业更容易受到技术搜寻活动潜在的下行风险的影响,导致企业反应的被动性和对风险搜寻的规避,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开展领域外成熟技术搜寻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15]。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a:未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内成熟技术搜寻具有负向影响。

H7b:已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内成熟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8a:未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外成熟技术搜寻具有正向影响。

H8b:已吸收资源冗余对企业进行领域外成熟技术搜寻具有负向影响。

此外,本研究考虑到行业类型与企业所有权性质对于企业技术搜寻策略选择的影响,因而构建研究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对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的制造企业发放问卷收集数据,为了确保被调查者充分了解企业内部资源冗余与技术搜寻行为的情况,问卷填写均由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完成;通过现场问卷收集、网络问卷调查、电子邮件等方式发放问卷收集数据,总共回收问卷327份(其中,现场发放渠道回收204份,网上问卷渠道回收109份,电子邮件渠道回收14份),剔除填写未完成、规律性强的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55份,问卷有效率为77.98%。

从样本企业所属的行业分布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比16.86%,汽车制造业占比15.29%,纺织业占比12.94%,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各占比10.59%,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10.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5.88%,金属制品业占比5.49%,通用设备制造业占比5.10%。从企业所有权性质来看,私营企业占比62.35%,中外合资企业占比14.9%,外资企业占比9.02%,国有企业占比7.84%,国有控股企业占比5.88%。

3.2 变量测量

本研究所有核心变量的题项都采用Likert七级量表,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本研究的量表是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冗余与技术搜寻行为的定义进行适当修改,并征询专家与企业人士意见后逐步形成的。

①自变量为未吸收资源冗余和已吸收资源冗余。借鉴Huang等[21]的研究成果,未吸收资源冗余从财务角度测量,包括三个题项;已吸收资源冗余从运营角度测量,共四个题项。

②因变量为包括领域内超前技术搜寻、领域外超前技术搜寻在内的八种技术搜寻行为。由于没有较为成熟的量表,故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散研究中的相关指标,通过企业的视角从企业自身科技人员配置结构、技术搜寻的渠道以及搜寻活动中关注的技术类型三个方面来考察企业不同类型技术搜寻行为的水平。

③控制变量为行业类型、企业所有权性质。本研究选取制造业大类的几种不同行业作为行业类型的测度题项,企业所有权性质通常包括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人企业等类型。

4 实证结果

4.1 信效度检验

由表1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因子载荷均大于0.7,各个变量的组合信度(CR)均大于0.8,平均方差提取值(AVE)均大于0.5,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根据表2,各变量AVE算数平方根均高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表1 各变量的信度和CFA模型拟合效果

4.2 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除了未吸收资源冗余与领域外超前技术搜寻、已吸收资源冗余与领域内/外超前技术搜寻之间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其他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变量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85,表明适合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

表2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系数

4.3 回归分析

本研究通过多个层次回归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进行分析之前检验了模型的多重共线性与序列相关问题,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系数VIF最大值小于2,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DW值介于1.9~2.2之间,说明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表3包括引入了行业类型与企业所有权性质两个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模型1、3、5、7、9、11、13、15)以及在基准模型上加入未吸收资源冗余与已吸收资源冗余两个自变量的模型(模型2、4、6、8、10、12、14、16),以进一步验证假设。

表3 资源冗余对八种技术搜寻行为的影响回归分析

续表3 资源冗余对八种技术搜寻行为的影响回归分析

基准模型结果表明,企业所有权性质会影响领域外超前技术搜寻、领域外新兴科学技术搜寻、领域内/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以及领域内成熟技术搜寻,行业类型会影响领域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进一步,分析加入自变量的模型的结果。模型2结果显示,未吸收资源冗余对领域内超前技术搜寻有正向影响(β=0.571,P<0.001),已吸收资源冗余与领域内超前技术搜寻之间的回归系数为负但不显著,H1a通过检验,H1b未通过检验。模型4比模型3的R2值提高得不明显,F值变化也不显著,两种资源冗余对领域外超前技术搜寻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这说明两种资源冗余对领域外超前技术搜寻没有影响,H2a与H2b不成立。在模型6中,未吸收资源冗余(β=0.300,P<0.001)与已吸收资源冗余(β=0.423,P<0.001)对领域内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均有正向影响,H3a与H3b得到了检验。模型8结果表明,未吸收资源冗余对领域外新兴科学技术搜寻有正向影响(β=0.414,P<0.001),已吸收资源冗余对领域外新兴科学技术搜寻有负向影响(β=-0.306,P<0.001),H4a与H4b均通过检验。同理分析其他模型可以得出,未吸收资源冗余对领域内/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领域内/外成熟技术搜寻均有正向影响;已吸收资源冗余对领域内新兴经验技术搜寻、领域内/外成熟技术搜寻有正向影响,对领域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有负向影响,即H5a、H5b、H6a、H6b、H7b、H8a通过检验,H7a、H8b未通过检验。

H1b、H2a、H2b与H7a没有得到支持主要与我国创新水平与技术搜寻情况有关,具体而言:我国制造企业的创新水平不高,选择开展领域内与领域外超前技术活动的企业较少,所选样本企业的资源冗余与超前技术搜寻的关系得不到充分验证;H7a的提出是基于以发达国家企业为调研对象的研究,在实地问卷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企业倾向于搜寻本领域的成熟技术知识而非注重研发投入,该研究结果与实地调研结果相符,反映出我国企业在技术搜寻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此外,H8b不成立,出现了正向关系的结果,这表明企业存在的未吸收资源冗余基础会影响企业关于已吸收资源冗余对具有一定风险但搜寻成本较少的技术搜寻活动开展影响的判断。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分析并提出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的影响机理与研究假设,根据255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①企业的未吸收资源冗余对领域外超前技术搜寻无明显影响,而对领域内超前技术搜寻、领域内/外新兴科学技术搜寻、领域内/外新兴经验技术搜寻、领域内/外成熟技术搜寻均有正向影响。这表明未吸收资源冗余不仅可以有效补充技术搜寻过程中的资源缺口,也能处理好不同技术搜寻模式之间存在资源竞争的关系,即解决在搜寻空间的“内容”“时间”与“认知”三个维度平衡过程中的资源冲突。

②企业的已吸收资源冗余对领域内新兴科学/经验技术搜寻、领域内/外成熟技术搜寻有正向影响,对领域外新兴科学/经验技术搜寻有负向影响,而对领域内/外超前技术搜寻无明显影响。此结果对Wang等[17]与Voss等[29]“已吸收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具有负向影响”的观点进行了扩展,即已吸收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行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如果企业搜寻到的技术知识与现有知识库相似度较高,那么企业利用已吸收资源冗余能对搜寻到的技术知识进行吸收、整合与利用;反之,企业不能很好地利用那些与现有知识库差异较大的技术知识,且与现有知识库的相似度需要结合搜寻空间中的各个维度来综合判定。本文结果表明已吸收资源冗余更容易促进不跨认知且不过度跨时间(新兴和成熟)以及跨认知但不跨时间(成熟)的技术搜寻行为,这些技术搜寻行为对应的技术知识可以被认为是与知识库具有一定相似度的知识。

5.2 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

本文具有以下理论贡献:①现有研究对资源冗余与技术搜寻行为的关系存在争议,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探究资源冗余与技术搜寻行为之间存在的异质性关系,解释了现有研究中资源冗余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正向或负向的争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资源冗余研究的不足。②在现有研究中,技术搜寻作为结果变量往往是基于单维的划分方式呈现,忽视了技术搜寻不同维度的前因机制差异性。企业技术搜寻的本质是在搜寻空间中定义各个维度的过程,仅考虑搜寻空间的某个维度可能会远离企业搜寻的实践。本文综合考虑了技术搜寻空间的内容、时间与认知三个维度,将企业内部资源与不同类型搜寻行为之间的张力和矛盾展现出来,不仅丰富了技术搜寻前因的研究,也是对搜寻平衡理论的进一步扩展。

本文为中国制造企业实施技术搜寻策略提供了一些管理启示:①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需要打破现有认知框架,搜寻跨技术领域的内外部创新资源。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创新要素的来源不断扩展,跨领域的技术开始成为企业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口与实现突破式创新的重要因素。②企业制定搜寻策略时不仅要基于企业创新战略和发展阶段,还要考虑内部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内部存在较多已吸收资源冗余时,企业可能更适合搜寻与现有知识库相似的技术知识;而当企业拥有更多未吸收资源冗余时,企业对技术搜寻策略的选择则更具柔性。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识别并基于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制定搜寻策略,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5.3 局限与展望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①样本并未区分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资源水平以及资源对技术搜寻的影响幅度可能存在,未来的研究可以将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或限制研究样本的企业规模。②本文仅考虑到企业资源冗余对技术搜寻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在后续的研究中,企业资源冗余与技术搜寻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探讨。

猜你喜欢

领域资源影响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我给资源分分类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