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身正气的焦维域

2021-11-15○玉

支部建设 2021年29期
关键词:江油家训官场

○玉 琪

在清代的官员中,焦维域是一位著名的清官。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是一位极有胸襟和才华的治世能臣。初入仕途,他做出了突出的政绩,从四川江油县令升迁为马边同知。可是,这位能臣虽然有刚正的人格和卓越的才干,却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正因为焦维域“一心为民”,就难免会得罪那些心术不正、侵犯百姓利益的恶劣官员。他的降职就是因为他在任上极力劝说自己的上司不要与民争利而遭到了嫉恨,从而导致自己遭到了仕途上的挫败。面对是非不分的黑暗官场,焦维域失望至极,再不愿与那些贪官污吏为伍,更不愿让那些官场中的丑陋风气污染了自己清洁的人格。因此,他决定挂冠回乡,设帐授徒,以圣贤的精神来教育家乡的子弟。

焦维域的一生经历了两个时期,一个是为官时期,他施以善政,爱民如子,为百姓排忧解难。另一个时期,是他退出官场后的教书时期,他言传身教,为国家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在这两个时期中,他都能保持自己的儒家道德本色而不受恶劣世风的影响。在封建时代的浑浊官场里和以私利为追求的民间社会中,他都保持自己的一腔正气,奋力做一个清廉而爱民的官员。在为官中,他始终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勤政爱民,以一颗公心施政,并且在面对困难时,从未丧失过自己的勇气。

明洪武二年,焦姓家族因故从山西洪洞迁往朔州马邑县圪针沟。待到明末,焦家八世祖、明大理寺右评事焦天佑带家族移居忻州古城东门外居住。清乾隆年间,焦家十五世祖、官至清布政使的焦永煌又带焦家部分家族成员迁往东楼乡南肖村,并迅速成为本地望族,而焦维域就是这个望族中的一位当之无愧的人杰。

焦维域从小就喜爱读书,日夜攻读“四书五经”。经过一番苦读之后,他于清嘉庆癸酉(公元1813 年)年,在省城太原以全省第二名考中举人,第二年甲戌年赴京赶考未中。此后,他潜心学习,积攒力量,终于在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 年)以三甲第82 名考中进士,并被嘉庆皇帝钦点为庶吉士,在清散馆继续深造。道光二年(公元1822 年)学习期满,奉皇命去四川江油县任县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在焦维域的成长过程中,焦家的家风家规,对他有很大的影响。焦家有“博约为教,业精于勤”之家训,是对于子女的学习而言,而“正人正己,知足常乐”之家训,则是对于子女的人格培养而言。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焦维域从小就立下“上报皇恩,下为黎民”的志向,而这些志向又直接影响了他的官宦生涯。在为官中,他勤奋理政,以一颗仁爱之心来对待治下的百姓。焦维域的为官作风与焦家的家风家训是分不开的,观察他的一生作为,焦家的家风家训早早就为他打好了坚实的人格基础,而有了这个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底色的基础,才有了后来那个勤政爱民的父母官。

焦维域来到了江油县为官,该县位于四川西北部,风景秀美,土地肥沃,但民风强悍,好讼者甚多。由于种种原因,前任知县因审案不力,被上司检点,最后被免职回乡。可以说,他的前任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

焦维域到任后,讼牒就常满几案。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很快熟悉案情,昼夜理政,往往四鼓才就寝,晚上常常是“一灯荧然”。在办案中,他都要在审判前就详细调查了解案情,通过微服私访,对案件的重要线索进行追踪和分析。这样一番功夫下到,就能使他在判案前掌握了基本案情,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还能对其中的是非黑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就一扫以前的官员在审判时还不了解案情的弊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审案的效率和判案的准确性。他在江油县一年多的时间里,成功解决了数十起疑难案件。人们都说这位新来的知县就像那包青天一样,是一位断案如神的父母官。

江油县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县份,当地存在着严重的贫富矛盾,一直以来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在江油,“附子”是百姓们赖以生活的著名药材,主治“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销往外地,很是赚钱,而该药材种植需要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但江油县肥沃的土地大都被本地大户所占据,该药材虽能赚钱,但种植的土地却不掌握在老百姓手中,因此老百姓就非常贫穷,叫苦不迭。焦维域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召集那些大户们捐款助教,修缮校舍,减轻老百姓对他们的痛恨之情。其后,他就说服大户们吸纳百姓,共同参与种植。这样合伙种植后,大户们依然有可观的收入,而百姓们也能得到一定的收益。此举大大缓解了江油县的贫富矛盾,为贫苦百姓提高了收入,改善了民生,得到了江油百姓的称赞。

焦维域在江油县工作6 年,政声卓著,清道光皇帝提拔他做马边同知。马边位于四川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域广阔。焦维域到任后,根据这里山多地广的优势,就大力发展林业,组织百姓广泛种植树木,并且扩大绿茶的种植面积。这时,驻马边清军(绿营兵)与马边南面雷波县的百姓因民事发生了冲突。焦维域担心兵民之间的矛盾加大,进而造成百姓被官兵伤害,于是就挺身而出,为了百姓的安危而居中调停。按照清代的管辖权限和一般的官场惯例,他本可以不管此事,但他却爱民如子,以慈悲的心肠来面对天下苍生,所以他不能不管。事实证明,正是由于他的出面调停,才使很多无辜的百姓避免了杀身之祸。由此可见,焦维域的心中装的都是治下的百姓,而非个人的一己私利。他不像大多数的官员,只是明哲保身,而不顾百姓的死活。

在马边,石膏矿较为丰富,不少百姓以此谋生。新任四川布政使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决定在马边开矿赚钱,还要焦维域给予配合。但焦维域却不予配合,而且劝说布政使不要与民争利。此后,这位布政使就对焦维域怀恨在心,很快便建议皇上免去他的马边同知职务,让他去非常偏远的小县纳溪去当县令。可是,焦维域到了纳溪没多久,又将他调到更远的崇宁县做县令。面对官场的险恶环境,此时的焦维域对自己的仕途感到极为悲观和失望,因此就辞官而去。

焦维域回乡后,就在乡人的协助下,开设书院,教授学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之才,而这些人才为官后,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施以善政的力量,进而真正改变官场的恶劣生态。因此,他并非简单地开设书院,而是通过教授学生,来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通过焦维域的努力,他为家乡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直到自己年老得病后才关闭了书院。当然,在封建时代,焦维域的这种试图改变官场生态的治世理想注定不可能得到实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种努力依然是有价值的,依然是高尚的。

焦维域无论在官场还是在民间,皆以一身正气示人。他以百姓的疾苦为自己的疾苦,同时在遇到百姓与官员的矛盾冲突时,能毫不犹豫地站在百姓的一边,去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而无惧权贵的淫威。他的这种人格特质来源于焦家的家风家训,那些淳朴厚道的训规自小就锻造出他的人格底色,使他在日后为官时,能够抵御官场的那些污浊风气。焦维域作为一个儒家文化培养出的君子,在官场失意后,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治世理想,而是退守家乡,开设书院,教育家乡子弟,继续为国家输送人才,尽自己的一份报国之力。

焦维域的生平表明,他进,可在官场施政,勤政为民;他退,可在家乡教授学问,育出栋梁之材。这一进一退,都是由他的一颗报国为民之心而发。他清正廉洁、以民为本的一生,是焦氏家族的光荣,也是他治下百姓的福气。他是当时罕见的一位清廉的能臣,其事迹理应被后人所铭记与传颂。

猜你喜欢

江油家训官场
全世界肥肠的故乡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习近平论家风家训
家训伴我成长
江油市农民参与体育健身调查与分析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
四川江油工业园区再获新力量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