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自然规律

2021-11-15殷明

银潮 2021年7期
关键词:精气黄帝内经五脏

文>>>殷明

谈到养生,就要先了解生命有哪些自然规律。

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

中医描述人体的生命过程,要经历生、长、壮、老、已,即出生、成长、壮盛、衰老和结束的过程。正如《黄帝内经·灵枢·天年》载:“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荥货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生、长、壮、老、已,这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生命的自然过程。

人体生命历程有长短,取决于性别、脏腑精气和后天养生等方面的因素。其中,脏腑精气的强弱与遗传相关,这是不可自控的;后天养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自身可控的。若能按照中医的理论,生活顺应自然规律,完善衣、食、住、行等,而达到《黄帝内经》所述“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脏腑精气决定生命历程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脏腑精气,特别是肾中精气的盛衰,是人体生命历程的决定因素;身体齿、发、骨的生长状态,是衡量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客观标志。人的生命历程与脏腑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所以人们不宜做损伤脏腑精气的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是说现在的人,把酒当水喝,滥饮无度,过度地操劳,醉酒后做房事,因纵欲而精气耗竭,因满足嗜好而耗散真气,不知保持精气的充裕,不善于驾驭精神,而专注于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以上说明,任意耗损脏腑精气,结果是缩短生命历程。只有生活方式健康,维护脏腑精气,才能延缓生命的历程。

后天养心有助延缓生命

中医主张养生,不单单注重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重心灵的修养,即养心。在身心健康中,“身”是具体的,“心”却是无形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很多人与事。心态,即心理状态。是人们面对成功与失败时,做出喜、怒、哀、乐等的各种情志反应。什么样的心态,才算是良好的心态呢?我是这样认为的:以平常心去对待身边的任何事物,不急不躁、勇敢面对、接受现实、看清自己,不去争一时之锋等等。

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终身学习。学习不仅能充实自己,还能跟上时代。少年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青年人努力学习,自强不息;中年人继续学习,敢于担当;老年人选择学习,老有所乐。第二,与人为善。勿以善小而不为。第三,知足常乐。有感恩之心。第四,淡泊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只要淡去名利、声色等欲望,少思寡欲,真气正常运行,疾病怎么会产生呢?

在老龄化社会,国家制订了很多便利于老人生活、学习、娱乐的方案。我们退休以后,学习的时间多了、机会也多了,可以把年轻时想学而没有来得及学的东西、想做而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慢慢补上,以帮助自己更多地了解人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对自己的生命规律,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以上说明,按照中医的思维和要求来生活,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完善衣、食、住、行、乐,能“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下期预告】健康长寿需养生。

猜你喜欢

精气黄帝内经五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养生箴言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失眠与五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植物活体状态精气成分测定方法与估算模型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