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默克尔大三角外交画下句点

2021-11-15李天毅

党课参考 2021年19期
关键词:北溪默克尔乌克兰

〉〉〉〉〉李天毅

在2021年德国大选之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先后访问英国、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被视为结束其16年总理生涯的告别之旅。

在美国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阿富汗剧变等背景下,大国关系不确定性增加,默克尔的告别之旅格外引人注目。这一系列访问,既凸显了俄美欧关系的复杂微妙,也为“后默克尔时代”的俄美欧三角博弈做出了铺垫。

穿梭外交忙“端水”

俄美欧三方之间本就有诸多陈年痼疾,而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降温,更为试图充当俄欧、俄美间重要桥梁的德国出了难题,大国博弈在本次访问的各个议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北溪-2”项目。德俄合作的“北溪-2”项目天然气管道经波罗的海连接俄罗斯和德国,建成后可使俄罗斯绕过乌克兰向其他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因此被美国和乌克兰视为对乌能源和政治安全的威胁。2021年7月15日,德美达成协议,双方支持乌克兰在2024年后继续保持天然气过境国地位,德国将尽力促成俄乌两国将俄天然气过境乌协议延长10年。

此协议一出,长期反对“北溪-2”项目、担忧将失去俄天然气关键转运国地位的乌克兰坐不住了。德乌领导人会晤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连连向默克尔发问:2024年协议到期后乌克兰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到底由谁给乌提供担保?默克尔表示,希望俄罗斯过境乌克兰向西欧出口天然气的协议在2024年到期后继续延长,“重要的是,乌克兰仍然是(俄罗斯天然气)过境国”。

在乌克兰问题和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问题上,俄与美德仍有难以缓解的矛盾。泽连斯基敦促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提供更多的物质帮助,而不只是口头上的支持。默克尔则为乌克兰送上定心丸,对俄总统普京未如其所愿执行新明斯克协议(于2015年2月签署,协议各方就乌东部地区政治安排达成一致,但协议并未得到有效执行)表示不满,并再次阐述德国对俄乌冲突的基本立场,即德国不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将持续关切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安全。

曾导致俄德关系紧张的纳瓦利内被捕事件重新被提及。与普京会面时,默克尔要求普京释放这名反对派人士。普京则明确拒绝,并指出纳瓦利内被关押是因为违法而非因其政治活动。

美国仓促从阿富汗撤军引发极大混乱,使得阿富汗局势“意外”成为默克尔告别之旅涉及的重点话题之一。俄德领导人会晤当天,默克尔表示,塔利班掌权是“令人难过的时刻”,她委婉提出希望俄在与塔利班的接洽中提出人道主义援助问题。普京指责西方对阿富汗采取“不负责任”政策,认为当务之急是防止恐怖分子冒充难民渗入阿富汗邻国境内,并呼吁停止把外部价值观和民主强加给其他国家,应努力使阿富汗局势正常化。

默克尔的“外交遗产”

在外界看来,默克尔于总理生涯行将结束之际四处“奔波”,主要是为了巩固其外交遗产。

一是巩固德美关系。默克尔总理任期内共与四任美国总统交过手,与奥巴马政府一度关系紧密。特朗普政府时期,德美摩擦不断,双方在多个领域裂痕加大,倒逼欧洲增强“战略自主”。

如今,拜登政府伸出了“重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橄榄枝,将德美关系作为其核心范畴,在此次“默拜会”期间,拜登也尽显地主之谊,给予默克尔全套国宾礼遇:安排副总统哈里斯陪同共进早餐,并授予默克尔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可谓诚意满满。在美国政府示好的前提下,默克尔也希望借此行修复与美关系,为德美“重归于好”接续动力,同时为下一阶段德美关系找到新的发力方向,因此双方在此前互不松口的“北溪-2”项目上均作出让步。

二是与俄罗斯保持合作,推动“北溪-2”项目顺利投产。默克尔自2005年执政以来长期对俄采取较为务实的外交政策,德俄关系相较施罗德政府时期(此时德方为亲俄立场)拉开距离,但基本保持良好,一度被认为是俄与西方交往中最稳定的双边关系。其重要原因在于,德国是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两国一直保持密切贸易往来,其中能源合作是重中之重,俄德在此方面存有共同的重大战略和经济利益。

“北溪-2”项目建成通气后,德国将成为俄天然气输欧的重要中转国。并且在欧洲对俄天然气存在高度需求的背景下,德国助力“北溪-2”项目可在降低用气成本的同时增强自身在欧洲的主导地位。俄罗斯也可借此进一步打开欧洲能源市场,发展对欧合作。因此默克尔顶住各方压力,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该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如今在得到美国这一最大阻力来源方的放行后,进度已达99%的“北溪-2”项目算是为默克尔的谢幕画上了相对圆满的句号。

三是在欧洲继续充当俄罗斯与西方对话的中间人。被欧媒称为“欧洲祖母”的默克尔是执政时间最长的欧洲大国领导人之一,其外交风格一向较为内敛理性,擅走“中间道路”。默克尔以俄与西方间的“关键对话者”著称,她多次采取平衡立场,在俄美欧之间斡旋调解。

由于其东德出身,默克尔比前任总理施罗德更了解俄罗斯和普京。一方面,这使得默克尔与普京“惺惺相惜”。有最高领导人的良好关系“作保证”,俄德虽时有分歧但一直保持对话和沟通,在“默克尔时代”双方关系从未出现完全破裂的局面。媒体时常渲染两人在国际场合的友好互动,将这两位政坛强者的政治情谊描述成“政坛佳话”。另一方面,由于地缘政治等现实因素,默克尔不免对俄罗斯怀有较强戒心,且德国作为其口中“欧洲和平的捍卫者”,在车臣战争、格鲁吉亚战争等问题上同俄罗斯立场难以一致,这正好符合美国遏制俄罗斯的目标。作为美国的跨大西洋盟友,在很多与俄罗斯相关的问题上,德国时常选择谨慎的中间立场。在本次告别之旅中,从乌克兰问题、阿富汗局势到“北溪-2”项目等,这种中间立场又一次得到体现。

“后默克尔时代”的俄美欧关系

就在默克尔访俄当天,美国政府将两家企业和一艘船加入制裁(参与“北溪-2”项目)俄罗斯的实体名单,并对与纳瓦利内“中毒”案有关的数名“俄罗斯情报人员”施加制裁。美国继续加码对俄制裁,人们不禁要问,在默克尔这一“专业调解人”谢幕之后,俄美欧三角博弈的剧情将如何上演?

可以预见的是,美俄矛盾难以缓和。美俄在未来国际秩序走向上存在根本分歧,双方在战略军备控制、网络空间治理等领域利益对立。自冷战结束以来,美俄关系虽不断重启,但均以失败告终。俄罗斯不认同西方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的价值观,积极推进金融、网络、全球治理上的去美国化,而美国国内反俄情绪根深蒂固,民主党和共和党内保守势力不断炒作反俄议题,美国缓和对俄关系绝非易事。

美国将持续拉欧抗俄。美国是制约俄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俄欧关系实际上受制于美俄关系。近年来,美国积极将俄罗斯塑造成欧洲头号敌人,防止俄欧走近。为此,美国将苏联时期曾是华约阵营的中东欧国家培养成反俄桥头堡,被指策划纳瓦利内事件、俄捷外交战、白俄罗斯“颜色革命”,推动中东欧“三海倡议”和能源进口多元化,支持东欧各国修正二战史观,将俄指为“侵略者”,恶化俄欧关系。

此外,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频频释放巩固跨大西洋联盟的信号,不断凝聚更多欧洲抗俄力量,其根本目的是加强在欧影响力并重振北约内部凝聚力,以持续挤压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空间。

在美国影响下,欧盟国家在对俄政策愿景上或进一步产生分歧。德俄关系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在美俄地缘政治竞争不断升级之际,默克尔为欧洲开辟了一条独特道路,她试图扮演温和派角色,呼吁不要过度孤立或遏制俄罗斯。

与此同时,“北溪-2”项目的投入使用将加强俄德各方面的联系,出于经济利益和战略考量,德国很多声音赞成与俄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更密切的合作。但当前俄美关系不见转圜,美国越发推动一向仇俄的东欧国家积极对俄蚕食渗透。新冠肺炎疫情也削弱了意大利等“疑欧派”势力,主张与俄务实合作的呼声低迷,对美靠拢和对俄示强心态走强。如此来看,俄欧关系走向并不明朗。

猜你喜欢

北溪默克尔乌克兰
“北溪”管道泄漏疑云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构造图形法解一类代数题
北溪书画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新摩登时代
默克尔即将访美
省着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