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防“易得性偏差”

2021-11-15艾广明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5期
关键词:电影票选人偏差

文/艾广明

要动脑筋看问题就要把各个方面的材料、数据考虑进去,多种可能性也需要斟酌、考量。道理虽如此,不少人却难于做到,或多或少受到外界、自身和时间的局限,思考出现偏差。网上流传一个段子:一对夫妇下班回家,在信箱里发现有两张电影票和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看完电影就知道谁送的电影票了。夫妇俩猜了一番也确定不了何人这么有趣,当晚还是决定去看电影。看完电影,二人以为能接到电话,告知他们谁送了电影票,可谜团还是未解开。回到家门口,他们惊异地发现门锁被撬了。房间被翻得很乱,几件金银首饰不见了,他们幡然醒悟谁送了电影票。二人曾把熟悉的人想个遍,想来想去都围绕着亲朋好友展开,怎么没想到这是个圈套?这类失误并不罕见,人们往往根据容易记起或凭想象构造得到的信息作判断,从而忽略一些重要信息,导致判断失误。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等人将这类情况概括为“易得性偏差”。

“易得性偏差”在思考中常见,偏差带来的影响因时因事而不同。工作、事业关联着社会和众人,发生易得性偏差,后果波及更为广泛;领导干部依照职责掌权用权,思考的偏差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更应该自警,努力克服易得性偏差。

个人的经验是宝贵的,依据亲身所历和亲眼所见发表意见,自感心里有底,别人听了也认为有根据,其实也可能有易得性偏差。比如领导评价员工的工作,经常见到有的员工吃苦耐劳,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领导讲讲个人所见无妨,可要评选年度先进呢?选人用人委以重任呢?领导根据一点印象提出主导意见,就可能陷入易得性偏差。选人用人常由主要领导提出人选,会不会陷入易得性偏差呢?这是很值得警惕的。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坚持群众公认,严格考核,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才能有效防止由少数人主导选人用人的弊端。

人们出现易得性偏差有时并不自觉,并非“有意为之”,甚至自以为排除了任何偏见,实际还是受到了束缚和干扰,易得性偏差因此产生。譬如新近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给人印象新鲜而深刻,人们考虑出行时,容易联想到这个事故的教训,变得更加谨慎,其实发生事故的概率并不会因一次车祸发生多大变化。喜欢听故事,讲段子,本属人之常情。领导干部听汇报呢?下属说话风趣生动当然受欢迎,说得枯燥无味呢,不爱听就不仔细听了吗?汇报的价值在于真凭实据,是否生动、诙谐并不是主要的。领导没耐心听下去,动辄反感,是否有易得性偏差呢?评价下级工作有很多硬指标,岂是听着有趣所能涵盖的?有的领导仅凭一时印象就作出评价,一副喜怒无常的派头,也许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却轻易陷入易得性偏差。

人们思考问题有时缺乏直接的数据资料,只好参照相类似的情况和案例,把类似误以为相同,易得性偏差就来了。有位医生遇到病人提问,这种病是什么原因得的?医生说有几个原因,其一是抽烟,病人说我不抽烟,怎么得病了呢?医生说家族遗传基因也可能导致,病人说最近我的一个朋友病危,听说他母亲就是因这个病去世的,可我并无这个病的家族史,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为什么得病呢?医生感到这个病人的思路不对头,很难向他解释清楚病因。这个病人思考问题显然有易得性偏差。病情相同病因却未必相同,别人的病因与自己的病好似有关,其实并无关系。一会儿说自己,一会儿说别人,信手拈来的事例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领导决策时经常搜寻记忆中的事例做参照,启发一下思路未尝不可,可真要照猫画虎就危险了。时移世易,世界上连两片树叶都没有完全相同的,过去的做法岂能简单套用。

易得性偏差的成因并不奇怪,有时甚至难免,关键是认识要自觉,经常警醒自己,不要陷入易得性偏差而不自知。想问题时浮上脑际的往往是新近的、生动感人的材料,但不要满足,再进一步搜罗搜罗,从不同的方向想一想,可能少点片面性。听听别人意见,大家集思广益,可以大大减少易得性偏差的影响。事例、情况当然重要,但翔实的统计资料、数据科学性更强,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易得性偏差。

猜你喜欢

电影票选人偏差
50种认知性偏差
加固轰炸机
不能退的电影票
选人用人求精准
不能退的电影票
选人用人求精准
真相
电影票怎么分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思考
奏好选人用人“三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