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信息

2021-11-15刘生锋,沁河,杨红义

支部建设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临县护工职业化

临县:技能大提升 出门好就业

疫情期间,临县为提升护工技能本领,把劳动就业的空窗期变成机遇期,全县已组织210 名护工参加线上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完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的临县,把护工培训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作之一。为确保疫情期间护工培训服务不间断,该县依托白文职业技校,创新培训方式,开展了“点餐式”的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邀请母婴护理和医疗护理方面的专家在线授课,满足护工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严格的考勤积分制度也成了考核这些护工培训成果的“硬杠杠”。这样一来,把疫情带来的空窗期变成了提升技能的机遇期。临县白文职业技校校长成侯平说:“我们实行严格的积分制考核,从签到、课时、作业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颁发结业证书。这一期线上培训的学员都是去年春节返乡且有一年工作经历的人员,我们聘请优秀的专家进行‘点菜式’的培训,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诚信、勤劳、专业的临县护工品牌叫得更响。”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临县是山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多,富余劳动力多。疫情期间,该县紧紧牵住网络技能培训这个“牛鼻子”,目前已经在网上完成了60 个课时的课程开发,210 名护工注册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与此同时,临县还抓好实训基地的防疫和护工返岗就业,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技能培训和实际就业相结合。3 月12 日,首批18 名临县籍吕梁山护工赴陕西神木返岗就业,当地政府通过免费体检和点对点、一站式包车运输等方式,集中组织护工返岗复工,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稳定脱贫。

(刘生锋)

沁县:“百企帮百村”走出特色脱贫路

“以前那可是从早到晚地里扒,年年过年紧巴巴。谁能想到,曾经天天吃的小米现在变成了能挣钱的金豆豆,这多亏了沁州黄公司的帮扶啊!”谈起这几年的收入变化,沁县次村乡杨家庄村村民王建英难掩喜悦之情,如今他们家在该公司的帮扶下,去年仅沁州黄小米种植这一项收入就达10 万余元。而王建英家的故事,仅仅是沁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自2016 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发起以来,沁县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活动,最大限度发挥民营企业的辐射带动优势,切实走出了一条具有沁县特色的“企业+”扶贫之路。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人家公司都拿我们家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儿,我们自己更得自强,更加努力奔小康!”如今,越来越多的沁县贫困群众愈发坚信,在各民营企业龙头作用的带动下,越努力日子就会过得越红火。

(沁 河)

闻喜:红色陈家庄 转型展宏图

昔日硝烟浓,而今游人醉。走进位于稷王山麓的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矗立在村广场前的“中共太岳三地委陈家庄旧址”石碑和“河东西柏坡”红旗雕塑,默默承载着曾经豪情万丈的革命岁月。推开一处处红色旧址大门,河东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画面仿佛再次重现。

陈家庄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重要作用,是晋南地区解放事业的红色摇篮,留下不少红色遗址。作为三级革命政权的所在地,这里集中了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以及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部、政治部、邮局、电台、冀南银行办事处、晋南报社、公安局、监狱等30 余家机关单位,是当时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河东地区的“西柏坡”,目前是山西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近年来,郭家庄全镇上下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培育形成了以山楂、甜柿、葡萄为主的干鲜果,以西瓜和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以杜仲、油牡丹、双季槐为主的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坚持以节为媒、以节会友,不断提升山楂文化、仇氏石牌坊文化、陈家庄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知名度,山楂乡村游、红色爱国游、忠孝文化游三大文化产业板块已具雏形。截至去年年底,全镇870 户、2853名贫困人口实现稳步脱贫。

(杨红义 张晓丽)

盂县:家门口就业 守着家致富

盂县上社镇里独头村是个纯农业村,过去,村民大多以种玉茭为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王林花和老伴杜二换的主要收入就是家里种植的20 亩玉茭。“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我们上了年纪,外出务工也不现实。”王林花说。前几年,王林花家的光景不行,两个孩子上学,正是用钱的时候,家里还有老人患病。杜二换因为长期劳累,不注重保养,两只手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干不了重活。为了给杜二换和老人看病,花了家里不少积蓄,日子越过越紧张,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 年底,里独头村实现整村脱贫后,村里准备建蘑菇大棚,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一听说村里要发展产业,勤快的王林花两口子就报名参加大棚管护工作。“脱贫不能等和靠,有党和国家的政策帮扶,咱再勤快点,这日子肯定没问题。”王林花说。春节假期结束,王林花和杜二换就向第一书记打听蘑菇大棚的开工时间。

“手术之后,我手上肌肉萎缩的症状缓解了不少,能干活就要干,闲在家里难受。”杜二换说。在大棚里,王林花和杜二换负责装菌包、管护和采摘蘑菇等工作,劳动强度不大,一天有80 元的工资。“每年3 月到10 月,蘑菇大棚里活儿多,大伙儿比较忙,正好这段时间不用操心地里的玉茭。去年,我在蘑菇大棚打工有近5000元的收入。”杜二换说。

这几年,王林花和杜二换的两个孩子陆续成家,还找到了工作,家里的生活压力减轻了许多。两口子还攒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20 亩地,种起来也不轻松。有了拖拉机,干活效率会高点,也不那么累了。”王林花笑呵呵地说,“我俩勤快点,种玉茭一年能挣个万数块。”

过去,王林花和杜二换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在集体产业和各项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两口子一年下来还能结余不少。“去年,农闲的时候在家带孙子,去蘑菇大棚打工的时间不多。新的一年,我要和老伴继续努力干。村里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工作机会,好日子就在明天。”王林花说。

(温荣鑫)

垣曲:探索村级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精细化。实行与王茅镇机关干部同等考勤考核和纪律要求,同时实行“职业化”书记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任务清单、岗位职责清单、考核评价清单等“三个清单”。“职业化”书记根据本村实际,每月制定工作计划,每季度制定个人工作任务清单;乡镇党委结合中心工作和村级党组织书记职责,每年制定岗位职责清单和考核评价清单,按“日纪实,月考勤,季评比,年述职”标准进行考核,促使“职业化”书记明责尽责,担当作为。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做到成长持续化。把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到镇机关干部每周二的集中学习中来,同时重点围绕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普通党员群众等关于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的意见、建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原则,突出政治建设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核心作用、基层治理主要任务,抓住教育培训的重点,计划开办村干部村务管理提升班、村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村干部基层治理研讨班等系列主题培训班,让村党支部书记全方位、立体式培训,切实提高素质能力。

三是建立后进淘汰制度,做到惩罚具体化。对“职业化”书记实行动态管理,在年终考核中未达到考核标准和要求的;在任期内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以上纪律处分,或被给予记大过以上政务处分,或被判处刑罚,或存在涉黑涉恶、涉及“村霸”等不适宜担任村干部岗位情形的,查实后,报由县组织部门一律取消其“职业化”资格。

(岳靖林)

猜你喜欢

临县护工职业化
北京护工故事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深度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临县野菜资源现状调查与开发建议
两个护工
临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