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信息化点亮老干部生活
——来自忻州市两位退休干部的“人生设计”

2021-11-15王志荣

支部建设 2021年4期
关键词:助学老干部志愿者

○ 王志荣

“人生设计”是忻州市老干部工作的特色品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一本体现“快乐老干部、汇集正能量”主题的成果集《为梦启航——100 位离退休干部的“人生设计”》已成为忻州读者非常钟爱的枕边书。我们特意挑选了书中的两位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专门聊聊他们15 年时间依托信息化手段设计晚年生活的感人故事,通过跟您一起“拉家常”式的分享,从中体会忻州“信息化与党建牵手、信息化与生活结缘”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石建华:创办“中国助学网”汇聚爱心

石建华是原平市的一名退休干部,现任原平市爱心助学站站长兼老年人才智库党支部书记。15 年来,他坚持走汇聚爱心助学子、扶贫扶智育人才的路子,从出资成立爱心助学站,到组建带领志愿者团队创业;从创办“中国助学网”,到借鉴电商模式助学,累计吸纳国内外160 多个爱心单位、8000 多名爱心人士捐助的善款2000 多万元,接收学习、生活用品9 万余件,助建了11 个爱心图书室,受益学生达5.4 万余人次,分布全国10 余个省市区。其中资助大学生763 名(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65 名),先后就读于全国29 个省市区及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326 所大学。他说,扶贫助学工作使他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有价值。

石建华出生农村,家境贫寒,深知贫困之苦、求学之难。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管农村工作期间常年下乡,在组织“百村千人大调查”时了解到,尽管国家实施了“两免一补”和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但仍然有些学生因父母去世、病残、下岗、离异、意外事故,出现了经济困难窘境,难以完成学业。联想到自己当年本来考上了省名校范亭中学,却因为交不起伙食费被迫退学,只能上既免学费又给补助的中专学校,难圆大学之梦的痛苦经历,他深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这种因贫辍学的现象,不能坐视不管、无动于衷!于是,退居二线后,他先后谢绝了几家企业发出的“坐摊子”的高薪待遇邀请,决心帮助贫寒学子度过困境,完成学业,成才报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好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扶贫助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哪里?结合以前的工作经历,他想到了网上助学,于是拿出3 万元积蓄购买办公设备,成立了原平市爱心助学站,并开通了“原平爱心助学网”。2006 年底,他又将“原平爱心助学网”扩展为“中国助学网”。在实践与探索中,确立了助学工作的思路、理念和宗旨,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助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特别是2015 年以来,他和同事们探索了“助学静悄悄,学子暖融融”“润物细无声”的助学新模式,还与时俱进开展了“启航”“扬帆”项目,奖励资助高、中考优秀学子和中学优秀教师,迈出了支教助学的步子。2018 年,网站又改版升级,开通了在线捐赠平台,提高了相关资料上网的时效,大大方便了资助者查询和在线捐款,使助学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通过实行“三公开”,接受“五监督”,实现了“三满意”,从而大大地增强了爱心助学活动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感召力。2019 年,他们建成的长达100 米的爱心助学功德碑,既是对15 年捐赠款物的社会公示,也是对广大爱心人士的铭记表彰。另外,他们还组织成立了由30 多名县处级老干部和精英人士参加的老年人才智库党支部,及时为助学事业出谋划策。

爱心助学,搞慈善公益事业,一定得心甘情愿,舍得出钱,付出辛苦。15 年来,石建华从来没有领过站里的工资和补助,手机话费、接待学生家长用餐、接待来宾水果茶叶都是自己买或从家里拿。外地来的受助学生在他家吃住更是家常便饭。他还出资5 万元,设立了爱心助学专项保证金,使助学站的社会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13 年,为了把助学事业做大做强,探索新的助学方式,他们决定筹集专项爱心助学金,对那些没有接收到资助款的贫困大学生采取无息借助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经过反复思考,他把给儿子在深圳买房存下的10 万元用作启动资金,使得创新项目顺利开展。目前,筹集助学金超过了100 万元,为助学工作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了做到精准扶贫助学,他曾开车带队跋山涉水走访了3000 多个家庭,到全国各地开展工作,总行程约20 万公里。一次去北京开展活动,返程时发生车祸,险些丢掉性命。在走访活动中,更是起早搭黑,有时一天一顿饭。由于超负荷的工作,2015 年、2019 年他先后因脑供血不足和输液药物反应被救护车拉回医院抢救。

有人问:“你不挣一分钱,倒贴18 万元,又费神又费力当这个‘贴面厨子’值得么?”他只是回以一笑。他说,当知道受助生参加国际机器人大赛获得冠军,看到受助生参加香港第六届华人青年歌手赛获得铜牌,听到受助生参加全国二胡比赛荣获第3 名的喜讯,看到四川省受助生被评为全国英雄少年时,幸福的心情难以言表,他觉得值了!更可喜的是,有的受助生已经由受助到自助并发展到助人,由他们发起成立的互助金现已达40 多万元,供确有困难的学子无偿借用解困,发挥出连锁助学的“造血”功能。这些都体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收获。

近年来,他们的爱心助学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认可、赞誉和表彰。助学站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诚信单位”,被评估为“5A 级社会组织”,被命名为“工人先锋号”,并在参加全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58 项指标考核中,名列3710 个民间机构榜首。石建华本人也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奖励。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虽身体不适,但多次召开会议组织助学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当好抗疫卫士。他们先后筹资6000 元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面包、牛奶等食品,慰问战斗在一线的干警、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先后有80 多名志愿者捐款9000 多元,通过山西省青少年基金会向武汉捐款,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情怀。

15 年的扶贫助学、担当耕耘,石建华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经受过繁忙、困惑、考验、淬炼,更多收获了感动与兴奋、快乐与欣慰!他说,今后只要身体健康,会发挥好智库党支部成员的作用,帮助和支持好助学站的“接班人”,同助学站的工作人员一道搭好平台,守正创新,既探索实践、敢为人先,又埋头苦干、不谋私利,吸纳更多的善款,帮助更多的贫寒学子完成学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刘润福:建设“终身学习应用家庭”

刘润福是忻府区的一位退休干部,现任永茂庄老干部教科文志愿者服务队党支部书记。退休前,他萌生了在农村普及数字基础知识,建设“终身学习应用家庭”的想法,把做好这件事当作退休后20年的主要安排和人生规划。

2006 年刘润福退休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离开城市回到他的故乡永茂庄村,拿出有限的积蓄,同时向亲友借资,建起一个1000 多平方米的集教育、科技、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大院。文化大院设有党支部工作室、文化大讲台、电化教学室、图书阅览室,并配置了投影仪、流动车和20 台电脑等工作设备。15 年来,借助文化大院,他为周边40 多个村庄的农民赠送科技、文化、教育图书3000 余册,举办各类“免费+奖励”的学习班900余场次,使永茂庄村民及周边乡镇的近万名农民接受“终身学习应用家庭”素能教育。通过学习教育,“一技在手,脱贫不愁”的农户越来越多。永茂庄村原党支书刘国华应用电脑为村民开办了化肥和种子销售点,村民刘凤兰学会在网上销售自己种的“芝麻蜜”香瓜,村民冯芳梅应用电脑制作了“村史”,等等。

刘润福的培训思路变成乡亲们的自觉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对学习电脑的热情不高,许多人认为学电脑是城里文化人的事,和自己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有关系。为此,他挨家挨户地上门动员,不厌其烦地宣传学习电脑的好处,并采取拿出工资发放红包的方式吸引大伙参加。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苦口婆心的宣传发动,村民们逐步认识和体会到了学电脑、用电脑的好处,开始走进文化大院学习。后来,很多村民也购置了电脑,接通了互联网,初步融入了信息化时代。

在此期间,刘润福还积极联络从各单位、各部门退休回村的9 名同志,组建了永茂庄老干部教科文志愿者服务队,并经上级组织批准成立了教科文志愿者服务队党支部,由他担任了党支部书记。随后,12 名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参与其中,永茂庄文化队领导组、综合组、文体组、监理组的组织机构相继成立并发挥作用。在融洽的志愿者团队合作环境和氛围中,刘润福越干越有劲。在办好村里科技文化大院的基础上,他又在镇里办起了忻府区老干部大学播明分校、老干部播明活动站、关工委播明工作站。“一校两站”的创建,进一步拓展了科技文化大院的功能,使大院成了科技普及阵地、文化教育阵地、娱乐活动阵地,实现了“一院多用”功能,让家乡的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立体化服务。

为了把电脑教学元素注入农村节庆活动中,真正发挥出“终身学习应用家庭”全覆盖的培训作用,刘润福还倡导在六月初一本村传统节庆这天举办“电脑文化节”,让学员展示网络技术应用成果。2009 年,首届“电脑文化节”正式举办。2011 年“电脑文化节”增设了电脑学国学的文化内容。他还组织学校的学生们开展用电脑输入《三字经》《弟子规》有奖竞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2012 年“电脑文化节”期间,除播明镇外,定襄县周边的许多群众也慕名而来,有400 多人报名当上了志愿者,积极开展科技传授和文化培训工作。2013 年“电脑文化节”增加了电脑知识有奖问答,使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效果更加突出。截至目前,“电脑文化节”已举办了12 届。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逐步普及,刘润福又以QQ 群和微信群为依托,开设网上“云课堂”学习宣传活动。QQ 群的主要活动是“娱乐厅”,时间确定在每周六晚上8 点到9 点,并以“发红包”形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内容涵盖了K 歌比赛、知识竞答、智力游戏等。目前,QQ 群活动已举办了18 期。微信群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已发出“红包”1000 多个,辐射了永茂庄及播明镇各村。这里的红包不是简单的一点“小钱”,而是对参加公益事业的记载,是通过发红包来活跃学习气氛,吸引村民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更凸显出了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重要性。刘润福对前期的QQ 群和微信群进行资源整合,增设了每周二老干部志愿者工作站内容,引导大家学会向“离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借智慧、与“山西老干部”交朋友、跟“老干部之友”结良缘,书写名言警句、诗词,用图文和视频制作自己生活、生产、学习中的微故事,举办知识竞赛、智力游戏、书法摄影鉴赏等活动,并逐步形成了以周二老干部志愿者工作站、周三永茂庄电脑文化队、周六云中路街道文化站“云课堂”为主要内容的线上活动和以“电脑文化节”“文化团拜节”“九九重阳节”为内容的线下活动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运行机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润福说,作为一名党员、退休干部,他做得还不够好、不够多、不够精,但党组织给予他的鼓励还真不少。他曾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称号,被忻州市委老干部局授予“人生设计演讲大赛优秀选手”称号,被忻府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后,他将积极探索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以信息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以新担当、新作为持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猜你喜欢

助学老干部志愿者
志愿者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六枝特区离退局“志愿服务在行动”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