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擘画振兴新蓝图 开创振兴新局面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解读

2021-11-15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6期
关键词:辽宁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极为关键的五年。辽宁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5 年辽宁振兴发展的蓝图和到2035 年的远景目标。《建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决策部署,契合辽宁实际、富有时代感、体现创新精神,通篇体现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文件。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建议》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的相关同志对《建议》的主要内容作了解读。

辽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总体考虑和背景依据是什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未来15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辽宁实际,《建议》提出,展望二〇三五年,辽宁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届时,综合实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台阶,建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辽宁、平安辽宁;建成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辽宁,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对外开放新前沿;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进入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中央赋予的重大任务,是全省上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4300 多万辽宁人民的热切期盼。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辽宁曾创造过辉煌历史。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重要摇篮和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为国家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80 年代,辽宁经济总量曾位列全国第四位,占全国比重超过6%。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辽宁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凸显。党中央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高度重视,于2003 年和2016年先后就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部署,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体现了党中央支持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心和态度。经过十余年的积累,辽宁在产业、资源、人才、科教、基础设施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支撑能力,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势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具备了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基础。

本着远近结合、一脉相承的原则,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辽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建议》提出了辽宁省“十四五”发展目标,即通过5 年努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其中,“取得新突破”是党中央对东北、辽宁“十四五”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是“取得新突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形成“振兴发展新局面”是“取得新突破”的目标体现,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六项重点工作”逐一提出的定性要求,描绘了“取得新突破”的生动画面。具体来讲,就是实现“八个新”的目标,即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符合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符合党中央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符合辽宁实际,顺应全省人民意愿。只要我们瞄准方向、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完成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一宏伟事业,就一定能够让辽宁重振雄风、再展宏图、再创辉煌。

如何理解把科技创新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具体有哪些举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将科技创新放在“十四五”12 方面重点任务的首位,并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彰显了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技创新强国之路的坚定决心。辽宁是科教大省,科教资源较为丰富,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辽宁责无旁贷。“十四五”时期,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全局的“牛鼻子”,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创新饭,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建议》提出,要建设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体系,以全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优化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在辽宁落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涵养技术能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产学研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和领军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精细化工、新材料、集成电路、洁净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部署一批创新链,实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优化创新生态,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能够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

如何理解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具体路径是什么?

辽宁是工业大省,工业体系较为完备,特别是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产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目前,辽宁省工业发展新增长点还没有系统形成,加快结构调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十四五”时期无法回避、必须答好的重大课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其中蕴藏着广阔市场空间和巨大发展潜能。对辽宁而言,必须更加积极主动拥抱智能时代,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产业尽快插上“数字翅膀”,推动辽宁制造向辽宁智造转变跃升,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奋力走出辽宁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是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和努力方向。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已经为我们开出了具体“药方”,点明了“破题”方法,指明了推动辽宁工业振兴的有效路径,这就是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这是“十四五”时期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我们必须抓紧抓好的战略性举措。

《建议》 提出,要加快工业振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方面,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优势产业数字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补齐装备制造业中基础零部件、核心功能部件、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短板。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实施一批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减油增化”,推动炼化一体化,着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实现石化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推进冶金产业精深加工,促进冶金产业迈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在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加快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实施引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计划,提升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超前布局未来产业,面向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领域加快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政用、商用、民用发展。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行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加快辽宁“数字蝶变”。

为什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具体有哪些举措?

辽宁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之一。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体制机制不活,是制约我省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总书记对东北、辽宁营商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尽管我省营商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够强,特别是在政务服务效能、制度性交易成本、信用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等方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还有差距。辽宁振兴,必须解决好营商环境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绝不是简单地下放几项权力、精简几个环节的问题,而是从环境这个更直观、更直接的“病灶”入手,层层剥茧、倒逼改革,更加有力有效地向体制机制“开刀”,归根结底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创新创业生态。这其中创新创业生态指的就是营商环境。

《建议》提出,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一网通办”为抓手,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保障,着力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生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简化优化审批流程,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诚信辽宁建设,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强化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完善行业自律规则,加强公民诚信道德建设。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加强营商文化建设,营造“办事不求人”的社会氛围。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面向“十四五”,辽宁如何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统筹好“点”和“面”的关系,打破空间上的条块分割、产业上的同质化竞争,形成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局面。结合辽宁实际,《建议》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

放眼全国,一省拥有两个副省级城市的地区,仅广东、浙江、山东和辽宁四省。沈阳和大连经济总量占全省半壁江山,辽宁振兴,沈大要率先振兴。“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更加突出沈阳和大连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动作用。沈阳要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解决“老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大连要在畅通循环、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解决“原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等为支撑,更好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的增长极。“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大连为龙头深入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支持大连加快建设国际性枢纽港,推进沿海六市协同发展,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带,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发挥辽西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依托朝阳、阜新、葫芦岛等,率先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辽宁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依托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本溪县、桓仁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西丰县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的水资源,打造辽东绿色经济区,在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同时,提出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圈”“一带”“两区”功能明显、优势互补,互为依托、协调联动,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增进人民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方面提出哪些重要举措?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是检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成效的重要标准。推动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归根结底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为此,《建议》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议》分别从促进就业、提高收入、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在促进就业方面,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等人群的落户限制,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来辽就业创业。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面,提出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特别提出健全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城乡建设发展方面,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创新、绿色、智慧的高品质城市,让城市发展更有底蕴、更有质量。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在社会保障方面,提出健全覆盖全省人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辽宁行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引导域外人口流入,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四五”时期,如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辽宁?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隐患,都有可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根本利益。破除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归根结底又要靠发展。辽宁既承担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政治使命,自身也面临着许多领域风险交织的挑战。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把安全发展贯穿振兴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全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做到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建议》 提出,要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保障国家安全,始终把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确保边海防安全稳定。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性矿产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确保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着力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防范和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严密防范、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猜你喜欢

辽宁发展
辽宁之光
辽宁赋
读辽宁 爱辽宁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辽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