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冀东村落农文旅乡村规划发展模式的探究
——以遵化市惠营房村为例
2021-11-15王凤仪唐耀晟柳景怡王晗
王凤仪 唐耀晟 柳景怡 王晗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三大产业的不断转型和创新下,各地的村庄也在扩大自己的盈利面,走上致富之路。但在发展乡村振兴时,有些发展模式对村庄原有的生态、肌理、古迹不加重视,导致丧失自己的文脉和历史,变为千篇一律的乡村别墅。因此如何立足乡村特色优势,在保护和提升乡村环境风貌的前提下,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引导乡村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全面发展,挖掘探索一种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尤为重要。
1 冀东村落惠营房村概况
冀东地区即现今的河北省唐山、秦皇岛和承德的部分地区,满族文化在此地影响极为深远,村民团结互助,渴望实现乡村振兴。其中的唐山市遵化市马兰峪镇的惠营房村为皇陵护卫后裔居住的满族特色村寨,有着古遗村落的独特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情怀浓厚等。近年来已经进行了一些整改与规划设计,开始尝试从历史文化出发,利用互联网探索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同时村庄道路宽阔,有着基本完整的文物古建,景观文化墙特色有趣,民居有着浓郁守陵满族文化风俗,以该村为例具有充分代表性与研究意义。但村庄公共设施缺乏,需要获得各方支持深入规划建设;而文化特色优势展示不够突出,古迹零散分布无互动;并且村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品牌发展不足,需要对该村的产业链进行合理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固定经济链。
目前国内的乡村振兴模式,大多是通过旅游、康养、文创、农家乐、生态环境等模式脱贫致富。对于惠营房村来说,发展以守陵满族文化为导向的乡村旅游,其他产业均衡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是非常适宜的。同时,冀东地区村落文化的一致性与习俗的倾向性,各个地区的发展模式均可以按照惠营房村为样板,再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良,推而广之,福泽全境。
2 农文旅乡村规划发展模式构建
农文旅就是将有机农业、文化体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借助现代通讯设施宣传设备与信息技术,创造平台,通过农业体验、文创产业、艺术基地、文化体验、精品民宿、康养享老等形式,发展“农文旅一体化”产业,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双向互动与利益共赢的目标。
通过调研分析,构思出适宜惠营房村的规划发展模式:“农文旅特色历史文化品牌村”发展模式。即融合种植文化与经济产业以及特色守陵满族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综合发展的模式,通过板栗、核桃等的种植加工及满族历史文化,吸引参观的游客;并安排民俗、种植体验园、文创园、文化景点的游览等活动,树立满族历史文化村落品牌,并通过宣传与实际体验打造品牌口碑,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使村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与产业及资源的对接,既保留了历史文化遗产,唤起村民守陵满族文化记忆,又给游客深入有趣的体验,激活当地的经济,实现村落的复兴。
2.1 改善乡村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建设功能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对村内废弃的公共建筑及空地进行易址新建,如幼儿园、公厕、卫生所等,全面改善水、电、路、垃圾处理等一系列设施,加强村落的环境治理工作,落实治理条例,满足村民、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在建设中保持绿色环保、经济适用、民族特色的设计原则,采用适合本地村落发展的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实用的“美丽庭院”、 “海绵乡村”等设施。对一些年久失修的古磨盘、古井进行抢救性修复,延续冀东满族特色。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要求,采用农村基础设施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实现主客共享的公共空间营造。保证绿水青山的同时,才能够获得金山银山,只有保证环境的整洁,实现生态宜居,才能成为吸引旅客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要建设特色公共建筑,营造公共空间和文化熏陶的氛围。建设相应的村史馆、村民活动中心、路径花园等,让人民在辛勤工作之余,也可以足不出村享受到应有的休憩娱乐环境。我国现在正处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中,为了缓解甚至解决这种矛盾,就更需要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完善和改进。让村民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大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美好宜居的村落环境,吸引更多的旅客前来观赏和游玩。
2.2 挖掘特色文化,构建文化游览路径
惠营房村拥有悠久的守陵守陵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涉及民生方方面面。不仅有清朝几百年皇族文化的积淀,同时也有八旗、八大碗等大众化的文化。根据村落中建筑状况以及村民意愿进行分类改造,挖掘特色文化,在总体规划上形成有特定功能的特色片区。增设文化创新核心点,并用文化贯通物连接,形成文化游览路径,唤起村民满族守陵记忆,彰显特色文化底蕴,给游客良好体验感。
1)特色文化核心点。挖掘守陵文化的内在含义,加入瞭望塔还原集兵、守望的场景。在塔上远眺清东陵,俯瞰整个村庄,仿佛时间回流,重现那段守护与宁静的历史。让历史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展现,有着代表性与纪念意义。发扬满族特色文化,加入戏台、村史馆、文创园,将满族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充分展现,以文化创新的形式,使游客得到情感共鸣。
2)文化贯通互动点。为解决村内文化区割裂现象,加入代表惠营房村风情的文化构筑物,并结合休息区行成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小品,将整个村庄贯通起来,营造文化游览路径。通过构筑物引导参观文化核心点,同时给村民游客提供休憩、娱乐功能,增加公共空间趣味性,成为村庄的网红代表构筑物。
2.3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兴旺
1)地摊集市经济。惠营房村和其他乡村一样,有赶集的民俗风情。根据村庄的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在入村区域集中建设地摊集市经济产业。村民及周边居民通过售卖当地遵化香菇、京东板栗、芦花鸡、蜂蜜麻糖、东陵糕点等特产或守陵满族文化创意产品与特色小吃,在发扬乡村赶集文化的同时,带动经济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与收入渠道。
2)农业种植体验园。未来的社会必将是智能化和大数据的时代,因此,大力发展智能农业和精准种植等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根据村庄的种植文化,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农业种植体验园产业。游客通过板栗、核桃的亲自种植、采摘、加工,充分感受种植文化的趣味性;在游览、体验、消费的过程中,树立满族特色产业村落品牌,并通过宣传与实际体验打造品牌口碑,形成良性循环,激活当地的经济,给村民带来幸福感。
3)旅游服务产业。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并且及其依赖特色文化为发展的源泉,带动交通、住宿、饮食等其他行业的共同发展。为吸引更多游客,应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下功夫,给游客带来完美的游览体验。首先惠营房村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周边旅游景点且交通便利。将村内的道路规划完整,形成丰富有趣的游览路径;将建议拆除的民居改造为守陵满族风格的整洁民俗,着重突出满族文化和美丽庭院的魅力,给游客良好的居住体验;在文创园区域设计满族生活剧场、满族主题餐厅、满族文化学堂、守陵文化艺术展厅等创意店铺,使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将村落打造成旅游一体化的现代创新村。
4)核桃板栗加工厂。惠营房村产业结构单一,目前村民以种植业为生。种植的核桃板栗质量优良,但价格低廉,只能作为其他二三产业的原产地。因此在种植业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农副产品的粗加工和食品的深加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打造乡村产业品牌。将核桃、板栗饼的二次加工厂设在角落,在保证村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产业结构多元化,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人才流入,实现产业振兴。
3 结语
惠营房村“乡村特色农业、满族文化旅游”这一构想可以为冀东各地乡村提供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借鉴和参考,使冀东村落的乡村振兴达到预期目标。如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通过村内古磨盘、满族装饰、八旗文化的宣传和周边商品,形成辐射成为冀东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节点;同时,在建设的瞭望塔、文化构筑物等新型网红小品后,惠营房村可以成为网红打卡景点,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促进了冀东地区消费内循环,提高了惠营房村的知名度,同时也让当地的村民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一起品尝乡村振兴带来的甜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