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工匠 艾爱国

2021-11-14刘锦鑫

中国新时代 2021年11期
关键词:焊枪爱国工人

刘锦鑫

拳拳赤子之心,在半个多世纪的焊花中炽热发光,在千万次历练中磨得更加坚韧,艾爱国用自身的言行践诺着要为党的事业做一把永不熄灭的“焊枪”的誓言。

一位71岁的老人,终日奋战在高温火花中,只为给我国焊接事业贡献力量。

说到他的坚持不懈,他的亲人会心疼无奈;谈起他的无私培养,他的徒弟们会红了眼眶;了解他的淡泊名利,人们都不由被他的平凡而伟大深深折服。

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湖南华菱湘钢工人艾爱国。

“获得‘七一勋章是我最大的光荣,也是千千万万工人党员的光荣。”艾爱国说。

从响应党的号召投身湘潭钢铁厂建设,他一直秉持“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

如今,71岁的艾爱国仍然奋斗在湘钢生产科研的第一线,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生活上不讲吃穿、不攀比。拳拳赤子之心,在半个多世纪的焊花中炽热发光,在千万次历练中磨得更加坚韧,艾爱国用自身的言行践诺着要为党的事业做一把永不熄灭的“焊枪”的誓言。

“当工人就一定要当一个好工人”

1968年,还在攸县黄丰桥公社插队当知青时,18岁的艾爱国已经显露出要强的个性。

在大山里劳作的知青们要挑担子,都会暗暗比力气。别人扛50公斤,艾爱国偏要多一些;人家干8个小时,艾爱国总能干上10个小时,也因此得了个“拼命三郎”的绰号。

恰巧这一年湘钢招工,原本攸县是没有名额的,但因为艾爱国踏实肯干,当地的知青、贫下中农、干部联名向湘钢写了一封推荐信,向湘钢力荐艾爱国。因此他成了攸县大山里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进城、进厂的人。

临行的前一晚,父亲与艾爱国促膝长谈,教导艾爱国说:“你要记住,当工人就一定要当个好工人,既要钻研技术,在思想政治上也要追求进步,争取早日入党。”就这样,直到2015年退休,艾爱国在焊工岗位上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其间虽然有机会担任管理干部,但他不忘初心,认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当个好工人。

刚进厂,艾爱国是管道工。没多久,北京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派来焊工支援湘钢建设。焊工们身背氧气瓶、手拿焊枪、头戴面罩,神奇地将高炉裂缝“焊”在一起,手上被火星子烫出血泡也不在意。艾爱国认定,这群北京来的师傅们水平高,又肯吃苦,是好工人,值得学习。于是,艾爱国开始跟着他们学习焊接技术。

一个氧气瓶重达80多公斤,要强的艾爱国背上氧气瓶走得飞快;野外作业乙炔发生器要注水,1公里的路,来回两趟挑来4大桶,艾爱国主动承包。

师傅们很感动:这小子,可教!

上班帮忙时,师傅教他几招。下班后,艾爱国借来工具,自己反复琢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0年,湘钢招聘焊工,名额仅有6个。在北京二建师傅的极力推荐下,艾爱国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名额,转岗成了一名焊工。

真正入门后,艾爱国发现,焊接材料上万种,焊接方法不下百种,哪是凭蛮劲能学会的?师傅水平高,何时能达到?20岁的艾爱国有些烦恼,却也有了目标。

在家人看来,“坐不住”的艾爱国竟然捧起了专业技术书,笔记做得比谁都整齐认真,稀奇。

艾爱国跟师傅学习,在掌握了气焊技术后,艾爱国迫不及待又开始学习电焊。自己没有面罩,拿一块黑玻璃代替,手和脸常被烤灼脱皮,一点点摸到窍门。

1982年,32岁的艾爱国以8项考核全部优异的成绩,考取气焊、电焊合格证,成为湘潭市当时唯一持有两证的焊工。

1985年,艾爱国决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入党。入党后,艾爱国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大了。工作上,他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余时间,他也无私奉献。当一些同行或者下岗工人在媒体上看到文章,纷纷来电来函咨詢技术,他总是毫无保留,悉心传授。外面企业遇到困难前来求助,只要是经过单位领导批准,他都欣然前往,不问报酬。

1991年,艾爱国受命到湘乡啤酒厂帮助焊一口从欧洲进口的直径3米多的大型糖化铜锅。在以仰位焊接铜锅底部时,数百度的铜粒溅如雨下,剧烈的灼烧感,让艾爱国疼痛难忍。他咬紧牙根,硬是手执焊枪不松劲。任务完成后,摘下防护用的石棉手套,血泡已经布满他握焊枪的那只手。

像这样的急难险重任务,艾爱国自己也记不清承担了多少。真正做到了“党的事业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献出全部光和热”。

“人家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

爱学习、肯钻研——这是老同事眼中的艾爱国。在湘钢工作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

1984年,为了解决我国钢铁产能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国家组织全国钢铁厂集中技术攻关。“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研发,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这种风口是炼钢高炉输送焦炭粉的核心装置,这一零部件在当时国际市场上价格特别高,并很难买到。国产旧有零部件不耐高温,短则10天,长则两个月就需停产更换,严重制约国内钢铁企业发展。

当时艾爱国还是一名普通青年焊工,但是他主动要求参加攻关。“人家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

如何将风口的锻造紫铜与铸造紫铜牢固地焊接在一起,成为项目的关键障碍。艾爱国用了100多天时间,在国内尚无先例的情况下,先是大胆提出采用当时国内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然后在一次次试验中不断创新,对焊机、焊枪逐一改进,摸索出最佳焊接条件,经过艰苦的反复试验,艾爱国终于获得成功,完成了焊接。这项技术的成功攻关,直接推动全国钢铁产能提升。1987年,艾爱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后的几十余年里,艾爱国又主持了焊接领域的诸多重大攻关任务。支援首都钢铁公司制氧机安装,推动中厚板X形坡口对接埋弧焊工艺创新,帮助解决我国某大型设备0.2平方米紫铜导板上密集施焊难题……艾爱国累计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00多项,申报国家专利6项、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在一次又一次挑战里,艾爱国勇攀高峰,将挑战转变为机遇。百炼成钢,在这转变背后需要的是一次次自我磨炼和技术创新。

20世纪80年代,首都钢铁公司从德国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如何保证2万多道焊缝在深冷状态下不发生泄漏?首钢向湘钢求助,艾爱国带徒赶去,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啃下这块“硬骨头”。德国专家看了,直称中国工匠不简单。

20世纪90年代,湘潭食品机械厂制作一口直径3米的啤酒糊化铜锅,在焊接中遇到困难,公司委派艾爱国组成攻关队前去支援。看到艾爱国与同伴,在场的工人师傅围在一块嘀咕:“只怕又是一批牛皮客。”艾爱国凭着多年焊铜的经验和技巧,带领队员攻关12天,焊好两口大铜锅。原先不服气的工人师傅见人就讲:“这些年我们厂到处请‘神仙,谁晓得‘神仙就在屋门口。”

2018年,湘钢宽厚板厂从欧洲某公司进口的大电机轮骨架焊缝出现裂纹,造成整条轧制线停产,湘钢不得不求助该公司售后。对方虽勉强同意过来维修,但维修后的机器只维持了4个月的运转。湘钢无奈,只好寻求内部解决。艾爱国带领团队,认真研究裂纹成因,苦战16个小时,终以全新工艺完成重新焊接。直至现在,焊缝都未出问题。

许多企业的技术专家都称他为“钢铁缝纫大师”。有人向他请教秘诀。他说:“哪里有什么秘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艾爱国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当一个好工人,成为一个好工匠,不但要懂操作,更要懂工艺。” 他紧跟新时代浪潮,将实操中的一点一滴磨炼成真知灼见,成为知识型好工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把自己技术攻关的丰富案例加以总结分析,光纸质版的笔记,艾爱国就整理了至少十几万字。1983年,他的《钨极手工氩弧焊紫铜风口的焊接》在全国高炉风口学术论坛上发表并获奖;1987年,《首钢3万立方米制氧机铝焊总结》在学术研讨会上获奖;2001年,艾爱国与他人合编出版《最新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培训教材》一书。58岁时,他又自学电脑。如今,办公电脑里,他收集整理了有关各类攻关案例的资料,已经有几十个类别、上千个文件夹。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艾爱国常这样说。

“做好传、帮、带,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传承,是我的责任。”

这些年来,艾爱国倾心传艺。他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奉献。他常说:“做好传、帮、带,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传承,是我的责任。”

现在湘钢80%以上的高级焊工,都是艾爱国带出来的。他们当中,有的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全国五一勞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还有很多徒弟学成后,在国内各个大型企业,成为焊接班组的骨干力量。

“只要肯学,我就肯教。经验不教给大家,不就浪费了吗?”艾爱国欣赏有干劲的年轻人,愿意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学习条件。

艾爱国除了耐心,培养徒弟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能进入焊工实验室进行焊接研究的,都是焊工中的佼佼者。在艾爱国看来,要让研究人员多一些自主性,让他们有自由发挥和试错的机会,“不能让他们觉得这个老头子管得太宽”。

“老艾啊,你技术这么好,能不能多教一些人?”2003年,有人带着几十个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找到他。艾爱国一听,立刻答应。

由此开始,艾爱国着力无偿培养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先后向200多人传授焊接技术,其中有100多名工人考入南方电力机车集团、湖南三一重工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在湘钢,焊工的任务很繁重,身为焊接班组骨干的艾爱国,尤其如此。一天作业下来,一般人只想早点摘下手套,让在高温炙烤下长满血泡的手得到休息。可艾爱国却利用工余时间,给这帮基础不好的徒弟们补课。

来做学徒的农村青年没有地方住,他就自己想办法腾出办公室让他们住下。每次徒弟们去家里,他都坚决要求不要带任何礼物,却默默为他们准备一桌子的零食。

“我们没有工作服,师父就到处找工人换下来不再穿的工作服拿来用,还把自己的新工作服拿来给我们穿。大家底子差,连焊缝都焊不直,师父就一句句、一条条讲给我们听,有时候讲了三四遍,还是没教会,就干脆抓住我们的手,手把手地教。”如今已是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铆焊车间二班班长的刘四青说。

农村孩子刘四青父亲早逝,他15岁开始跟随艾爱国学习焊工,一学就是6年。艾爱国像父亲一样照顾他的生活,指导他的学习。“培训完后我去新疆工作3年,后来回湘潭工作,他去我们公司做技术指导,一眼就看到了我。”刘四青说,“他一直在关心着我们的成长。”

直到现在,刘四青遇到较为复杂的焊接工艺,还会请教艾爱国。艾爱国却从不第一时间作答。他必定要问清楚所有参数后,去翻阅相关理论书籍,再比照自己积累的材料,充分分析后,才给出参考意见——工艺上的事,艾爱国从不马虎,他的徒弟们也是如此。

退休以后,艾爱国被湘钢返聘为焊接顾问。如今,已经71岁的艾爱国,每天仍旧忙碌在克难攻关、传技授艺的一线。“井水取不尽,力气用不完。”他要把这门手艺继续往下传。

“我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那就是专心做一名好焊工。”艾爱国说,“我要把这件事做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党和国家、为企业和社会多作贡献。同时,我也会继续做好传、帮、带,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成材,为我国的焊接事业登上一个新台阶做出自身的努力。”

“获得的这些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一切还要从头开始。”

猜你喜欢

焊枪爱国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基于Solidworks 的蓝莓采摘车焊枪夹持机构设计
可调整焊枪姿态直线摆弧路径算法研究*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基于改进型神经网络的焊接机器人焊枪控制算法研究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汽车焊装夹具设计中快速插枪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