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石材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14陈巧惠
陈巧惠
经济运行新常态下,闽南石材产业的发展压力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作为传统产业,闽南石材过去的几十年里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为推动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闽南石材也面临着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弊端带来的发展束缚。聚焦产业集群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全面促进产业绿色升级与创新成为闽南石材产业的改革着力点。本文主要研究闽南石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着重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4个方面的困境,最后就闽南石材产业的转型发展从市场拓展、产业集聚效应、绿色发展以及创新提出了自身的一些看法。
中国石材的开发历史悠久,但产业发展较晚,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石材业一跃而起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石材生产、消费与出口大国,并形成多个有规模的石材产业集群地。其中,闽南石材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侨缘地缘优势,发展最为迅猛。无论是规模产值,企业集群程度,还是产品销售广度,闽南石材产业均走在了全国前列。1999年,惠安县被国家授予“中国石雕之都”,现在,惠安县已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石工艺品生产出口基地;2000年,水头县被授予“中国石材城”,现在,水头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材贸易集散地;2001年,厦门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石材展览会,现在,厦门石博会已成为全球展览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的专业石材展览会。可以看出,闽南石材产业的发展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竞争加剧,闽南石材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弊端,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的桎梏。闽南石材产业如何紧扣转型升级主线,适应新时代下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闽南石材发展现状
闽南石材,与广东云浮、山东莱州并为我国三大石材加工贸易基地,且常年位居首位。目前,闽南地区拥有近4000家石材企业,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以厦门为出口龙头,泉州南安、惠安、晋江以及漳州为主要石材生产基地的发展格局。2019年,仅南安一地,就有1300多家石材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家,各类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闽南石材却又不俗的表现。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9月,南安一地石材企业累计完成规模产值达527.6亿元,同比增长近12个百分点。进出口方面,闽南石材的贸易符合面广,美国、日本、印度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材进出口量约占全国一半以上。目前,受中美贸易战与新冠疫情的影响,闽南石材进出口业务有所下滑。
二、闽南石材产业的特点
(一) 公众品牌地位提升
闽南石材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辐射全球的世界级石材加工贸易、原材料集散、物流贸易中心,也是国内外石材产业重要的资源整合、技术合作、资讯交流的平台。据统计,2019年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共有来自全球148个国家与地区的150000余名专业观众参加,展前的观众预登记数量达历史新高,较2018年增长10.6%。同年11月,第二十届南安石博会达成购销意向2080项,贸易总额逾127亿元,同比增长2.8%,创历届新高。通过将展会作为石材展示、交易、辐射的窗口这一方式,使闽南石材产业集群与外界的联通不断增强,进而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买石材,到闽南“的共识。
(二)产业专业化,集群效应明显
闽南石材产业通过市场产业、基地的良性互动,以高时、环球、康利等石材龙头企业为牵引,带动石材机械、物流运输及展会服务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从最初单一的石材加工产业形成了集加工、贸易、展示、物流、服务等环节为一体的完整產业链。从地理上划分,闽南石材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地区,其中南安水头县、惠安县发展最为亮眼。地理上的集聚极大地促进了行业间的互通有无,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除帮助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外,也加速了使产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为闽南石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政府科学规划,扶持力度高
闽南石材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伊始,就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使闽南石材产业更好地发展,省市各级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政策和措施,引导市场资本向石材产业转移,加速资本要素的涌动,推动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2018年,福建省发改委、省经信委印发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2018-2020年),将南安石材业纳入27个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之一,旨在培育和闽南地区千亿石材产业集群。
今年7月颁布的《“十四五”制造业规划》中明确提出,福建省建材行业要突出新型话、环保化发展,并强调了石材行业要以泉州等地为重点,进行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发展高附加值石材制品,推进产业资源综合利用。
四、闽南石材产业面临的困境
尽管经过多年发展,闽南石材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格局,对外也形成了竞争优势,但近些年,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闽南石材产业出现了产品销售额下降,企业利润增长空间受压缩等情况,石材产业自身作为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粗放生产型产业的内生性缺陷逐渐显现。
(一)市场空间不足,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与其他石材产业一样,闽南石材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其荒料的采购与石材制品的销售需要依赖国外市场。但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走弱,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加之2020年新旧年交替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迅速蔓延全球,致使原本低迷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世界范围内的进出口业务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石材产业也不例外。虽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经济正在逐渐实现复苏,但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除中国与美国外,其他国家的经济仍表现出消极的信号。
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闽南石材企业主攻的都是一直工装市场,石材的最大应用领域是房地产行业。但受宏观调控影响,近年来国内房屋竣工面积有所下滑,导致石材需求随之下降。受工装市场需求萎缩与企业人工、运输和经营管理等成本上涨的影响,闽南石材产业面临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由于与海外矿商签订了长期合约,即使石材需求下降,企业的石材进口量仍保持不变,库存问题更加棘手。根据厦门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厦门口岸共受理报检进口石材9000余批,同比增长4.21%。
此外,在工装市场萎缩的形势下,虽然从15年起就有闽南的石材人敏锐地将目光瞄向了家装市场,但家装市场已有陶瓷行业先入为主,占据了优势地位,品牌更是深入人心。石材产业若想在家装市场中发展,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且过程不易。与此同时,其他竞争行业如人造石、岩板及复合材料等也慢慢在传统石材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致使石材产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二)环保高压常态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大
2018年,党的十八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尽管石材行业由于采用冷加工开采生产工艺,本身并不属于高能耗产业,但作为资源型产业,石材产业也存在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粉尘污染和污水排放等问题。目前,环境保护仍然保持高压态势,如未来环保压力持续加大,预期石材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将上升,如若产业不寻求转型升级突破口,那么发展将难以为继。
闽南石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石污染企业进行处罚。以水头县为例,针于再次因环保整治问题而受罚的石材企业,水头县还将罚金由原先的5万元提至10万到100万元不等。但石材“散、乱、污”企业仍不时出现死灰复燃现象。2019年6月,南安市对涉及石材行业的11个重点乡镇的532家石材企业进行了检查,责令停产整改的企业有182家,关闭取缔的有109家。
(三)产业经营模式滞后,国际化竞争力不足
石材产业的经营模式通常分为平台模式和临矿模式,闽南石材产业属于前者。据中民石材董事长在“疫情下石材产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的演讲中介绍,平台模式是以加工厂+展示为载体,同时对接矿山和终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因该模式的参与门槛较低、贸易规模大、引入品种丰富,极大地促进了石材产业的发展,然而平台模式“两头在外”的弊端,使其无法提供智能化、一站式的集成化服务,尤其在当下的高压环保、安全政策下,平台模式促进闽南石材产业发展的能力愈加弱化。
此外,虽然闽南石材产业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材贸易中心,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仍未完全摆脱密集型产业的局限性,在国际石材产业链中尚处于低端。目前,闽南石材产业集群中,国际化大型企业数量偏少,其示范引领的作用未得到有效的发挥,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还未真正形成以大企业未核心、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格局。因而,部分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仍然较为薄弱,产品依旧以板材等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业竞争激烈,而大批量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弱,难以让闽南石材在国际高端石材市场中占据优势。
(四)产业创新性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有和无”已不再是消费者的焦点,品牌、品质、文化内涵转而成为人们对产品的关注焦点。作为中档建筑装饰材料、宗教与文化传承载体,人们对石材产品的需求也从初级加向创意设计作品、人居文化艺术品等创新型产品转变,但受专业人才缺乏与设备技术落后的影响,闽南石材的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应用领域仍未全面拓宽。以惠安为例,些年来,惠安石雕逐渐发展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石雕相关生产企业已达1800多家,市场中也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惠安石雕作品,但当下惠安石雕业的专业人才呈现“老年化”,石雕的创意设计与文化传承等存在“人才缺乏”危机,亟待新生力量的补充。此外,当前许多闽南的石材企业都存在加工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对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不成熟的问题,多数企业仍然沿袭着过去的经验型和模仿型发展模式,企业的转型升级进展缓慢。值得注意的是,石材加工设备的迭代更新缓慢与我国石材制造标准不够完善也有关联。譬如,当下实行的石材标准,归口部门多,部门与部门间制定的标准存在重复、矛盾的情况,一些标准也与当下的技术要求不符,执行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闽南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一)紧跟新格局力拓市场
全球经济受挫的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基建”的提出,为国内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能,也为石材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以广大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为腹地的下沉市场,在“内循环”新经济格局下,价值越加凸显,城乡公共设施、住宅、商业设施等的建设,为石材产品需求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在此环境下,闽南石材产业应充分利用我国政策支持和投资项目建设力度的双重作用,逐步调整产业战略布局,弱化海外疫情反复国家对闽南地区石材进出口业务的影响,打通国内产业链资源,深耕下沉新兴市场,带动闽南石材企业出口转内销。
此外,工业4.0、5G的普及推广,为石材产业推进产业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带来了变革机会。新冠疫情期间,线下销售纷纷遭遇重创,而线上销售则迎来了井喷式爆发。闽南石材产业应积极探寻互联网化结合方式,让传统石材产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道,通过将本地石材互联网平台与大流量电商平台进行对接,加速石材B2B、B2C线上交易平台的建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利用直播等新媒体资源,发展“互联网+”会展模式,做强展会服务平台,提升产品推广辐射范围,赋能传统石材批发市场的转型。
(二)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充分发挥闽南石材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石材资源整合,加速产业洗牌。 应该看到,大型企业集团不仅有能力对研究和开发进行巨额投入及时更新设备, 保证产品多样性的特点和优质的质量,而且还有实力组建石材精装设计服务团队,参与市场竞争取得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工程,直接渗入到终端消费市场。 因此,应量身定制培育、扶持一批有整合能力、品牌價值大的“链主”领军企业,引导产业形成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标准,提升集群内的产品质量,推动石材产业的“闽南品牌”向“国际品牌”升级;通过企业的关,停,并,转,汰落后和低效产能,优化集群结构,增强集群的领先型。此外,通过建立产业联盟的形式,加强产业纵向和横向间的整合,引导产业跨界融合,把产业链的集群做得更好,扩大集聚效应,释放更大产能。
(三)推进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中,绿色二字是其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所在,闽南石材势必要不断加强产业自身对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综合利用的要求。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提升石材加工工艺,发展绿色建材饰品,如薄型复合板、人造石材等综合利用资源的石材异类产品和多功能产品。另一方面,结合产业特点,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加大环境环保管理,履行清洁生产要求,提升废弃物处理回收综合利用水平。
(四)加速技术、产品创新步伐
闽南石材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关键。一方面,闽南石材应积极向老牌石材强国意大利学习生产高端石材加工设备的研发,结合闽南石材业的实际需要,研发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符、具备智能制造功能的石材设备,利用高端生产设备发展闽南石材的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推动产业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石材管理系统,进行全供应链的整合覆盖,加强产业链协同与企业资源融通,带动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共同转型升级。政府与石材相关协会也应不断推进石材产业标准化的制度建设,规范石材加工生产和选材及应用,提升产业规范化水平,助推闽南石材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另一方面,闽南石材的产品创新应大力发展以石文化为内涵的产品创意设计,引领产品开发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产品、创意设计作品、建筑装饰部品、人居文化艺术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创新型产品转变。产品设计在具有现代化的流行元素的同时,也应将派石艺术融入其中,体现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产品内涵,推进闽南石材产品高端品牌形象的树立。人才方面,石材产业相关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聚焦“特色学科+产业生态圈”方向,开启校地联袂新业态,通過与产业带周边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短期培训、校企“双制办学”等方式,逐步构建人才孵化循环体系,为闽南石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参照惠安设立鼓励文创大师在当地设立工作室,通过与工作室合作开展石雕工艺培训,提升石材人的艺术感知,挖掘石材产品创新的更多可能性。
(作者单位:厦门工学院 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市2021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厦门石材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研究”(厦社科研【2021】C9号)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