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发展对策
2021-11-14蔡晓晓
蔡晓晓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建设的物质基础,管理好使用好物资设备,发挥出国有资产的最大效能,保值、增值、严防流失。现阶段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急需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因此我们要充分认知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时刻保持管理的新思维,紧迫地做好国有资产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各项管理水平,以确保高校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国有资产是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国有资产在单位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是单位履行职能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物质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国有资产不但数量和金额急剧增加,而且结构、性质、经费来源、使用方向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产,如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高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期保值增值、提高其使用效益,是我们每个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者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混乱、家底不清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缺乏产权管理、产权界定等责任意识,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资产账不健全,分类繁杂,普遍存在账物不符、账账不符、账外设账的现象。家底不清,使大量的国有资产及其权益脱离了国家监督管理,至于国有资产优化配置、保值增值就更无从谈起。
(二)管理环节方面,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主体缺位,缺乏严格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尽管近年来高校已进行了多次物资清查整顿、清产核资、产权登记、国有资产年检等一系列资产清查工作,但往往是前清后乱,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主体不明。财务部门负责资金核算与监督,设备部门负责教学科研部分物资的实物管理与监督,总务部门负责行政办公用品、设备、设施以及土地房屋的管理,基建部门负责相关在建项目的管理,产业部门负责校办产业的资产管理,但代表学校负责全校资产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相对缺乏,不能对各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实行有效地控制、协调、检查和监督。这种多头管理,谁也不负责的管理体制,使学校的资产管理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状态,势必会造成各单位的资产闲置浪费严重。例如:在我国高校里最常见的国有资产就是课堂上所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多媒体设备的投入也逐渐增多。针对这些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部分高校仍然存在着在使用环节上缺乏监管的现象。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后都应在登记册上签名以说明使用情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将签名制度看成形式主義,心理根本不重视,这样一来就使得大量备案资料空缺,当教学设备出现严重问题时也就很难追查到个人的责任,很多高校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专门负责设备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缺乏对教学设备正常的监管和维护,将自己的工作职责抛在脑后,多以马马虎虎的态度去应对日常工作。对此,高校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对设备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与效果评估,只有完善的考核制度才可以大幅度减少高校对国有资产的损坏和不正当使用的机率。
(三)绩效管理层面,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资产使用绩效评价机制
首先,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资产使用绩效评价机制,自然也就无法对资产的使用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其次,也没有强有力的手段对资产进行优化调剂使用,资产管理就停留在账务管理层面,难以克服资产使用中的低效和浪费,常常会出现资源紧缺与闲置并存的怪现象。
(四)资产管理行为短期化,对资产管理缺乏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国有资产意识比较淡薄,管理制度又不健全,出现多头管理,谁也不负责任的现象,对涉及国有资产变动、变更和运营状况的监督也十分乏力,很难对侵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制止,校内各单位及各部分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扩充自己的家当,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统筹安排;购置到位的资产,随意支配,使用效率低下,部分设备本是用于教学科研的,却用在了“创收”上,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资产使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价值补偿,破损老化速度加快,贬值严重;对于资产的丢失、报废、报损或转让,既无必要的处置程序,也无必要的技术鉴定。这种缺乏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方式,必然造成资产的隐性流失。
(五)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化为经营性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
许多高校为了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兴办了大量的校办产业,许多领导为了支持校办产业的起步,往往对校办产业无偿地注入许多流动资产,转入许多固定资产,学校对投资项目又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结果不仅不能保证向学校上缴收益,有的连本金都难以收回,同时也造成了这部分资产产权归属不清的现象。
总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漏洞,为了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必须加大对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
二、对于高校国有资产改革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首先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我国高等学校目前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其形成的资产也基本上属于国有资产,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事业发展的必要物资保障。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增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资产管理分工明确,专人负责,权责清晰,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学校的校长、各级单位负责人和全校教职工都要有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要保证国家资产的安全、完整,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涉及资产工作重要事项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决策。其次,应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配备资产管理员,及时增补,责任明确,履职到位,隶属于校长领导,代表学校行使产权管理和监督,是学校产权责任主体。再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资产购置审批制度、资产购置验收制度、资产保管制度、资产使用维修制度、资产报废、报损、丢失赔偿制度,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及评估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等。
(二)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提高资产使用效能,进一步促进资产科学配置、有效使用和规范处置
根据国家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为此,各高校应当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制,设置相应的科室、配备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高素质的绩效管理队伍,制订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便对现有国有资产资源合理优化,实施预算和绩效管理,提高资金和资产使用效率。
(三)推进财务绩效改革,构建资产使用评价问责机制
财务绩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深化财政预算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公共资源综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制定资产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将各类资产的运行效果体现在绩效评价报告中,也要将预算单位所有的收入支出纳入预算监管范围,对资产使用情况形成有力的激励或问责机制。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考核指标的设定,既包括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占用量,也包括大型设备的年使用机时、固定资产的完好率、账物一致性等动态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评价,将考核结果与部门预算,与部门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的津贴、晋升、任用等挂钩。评价结果好,可以加大预算扶持力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问责相关责任人。这不仅可以让部门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而且为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合理配置、资源共享等提供比较公平合理的依据。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要实行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全员管理,而且还需要对资产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1.完善国有资产购置申请、审批、验收制度。高等学校必须完善国有资产的购置申请、审批、验收制度,对各单位申请购置的资产计划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统筹考虑,实行资产购置预算管理,防止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在购置方式上要积极推行政府集中采购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
为此,学校应成立国有资产综合管理部门。如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下设二级管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对各单位资产申请购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经校领导审批后,报政府集中采购办公室统一采购,小型部分采购可由国有资产管理处按程序单位自行采购。同时,严格执行学校招标采购管理规定,对采购的资产要由使用科室单位、单位使用人和学校综合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共同签字,使用科室单位和使用人对采购的资产、物品的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和以次充好的资产、物品要坚决拒绝入库和予以退回。
2.建立健全资产使用、维护制度。资产使用、维护制度包括资产的使用登记、保管制度、安全生产防范制度、责任赔偿制度的内容。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资产的使用、维护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实行实时动态管理,及时办理资产入账手续、变动登记和注销手续,信息全面准确。使用单位和使用人要对国有资产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使用登记、小心维护、妥善保管;大型仪器设备纳入学校开放共享平台,建立本单位开放共享平台,学校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高端技术装备,要有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于损坏、丢失学校资产,各学校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要求赔偿。学校要对资产的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按时维修保养,定期开展资产安全检查,要防火、防盗、消除安全隐患。闲置资产优先调剂使用,建立共享共用机制。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或担保事项按规定报批;建立低值易耗品等物资采购领用内控监督管理机制,管理规范。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率,以此来减少浪费,更能降低资产运作的成本,增强高校的竞争力。
3.严格资产处置制度。资产处置制度包括对资产的转让、出租、出借、抵押、报损、报废等内容。资产处置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制度要求处置。高等学校应严格执行资产的处置制度,学校要制定详细、严密的资产处置程序和方法,按程序申请资产处置,论证严格,依据充分;规定各类资产在转让、出租、出借、变卖、抵押、报损、报废时的报批程序,堵塞漏洞,防止单位和个人随意处置资产,杜绝未经审批自行处置资产现象,待处置资产及时转交资产管理处,倡导节约,废旧资产再利用,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在转让资产时,要分清是有偿转让,还是无偿转让?是转让使用权还是所有权?如果是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要按照规定评估,保证学校的收益分配权不受损失。
(五)加强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内部的教学科研创收、承包租赁经营越来越火爆,校办产业规模也日益壮大,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也不断深入,高校的国有资产正源源不断地向经营性资产转化,如何管理好这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至今尚无统一的会计制度加以规范。笔者认为,对于高校内不轉化为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应当实行企业经营化管理模式进行核算和管理。在正确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明确产权占用关系,对以经营性国有资产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型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文件精神执行,按照新《政府会计》规定的政府会计准则,计提折旧,核算成本,变资源免费使用为有偿使用,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并确保其保值增值。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1.要加强立项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防止盲目投资,避免决策失误而给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2.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进行资产评估并办理资产的转移手续,防止资产的无形流失。3.对转为经营型的资产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维护学校对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权。4.要定期对经营性资产进行盘点评估,奖励先进,处罚后进,确保这部分资产完整并能为学校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加快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己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校园网已成为普遍现象。这样的趋势为我们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管理平台,资产管理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完善资产信息化网络建设。通过网络信息化建达到合理分配国有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的特点。利用资产信息化管理及时掌握所有资产,达到资产动态化监督管理,运用预测、分析、统计、反馈的手段,为各级管理和监督部门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分析数据和决策依据,让高校各个部门都参与到资产管理工作中来。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资产管理手段的创新,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匹配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互联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办学状况、办学条件、管理制度转化为数字化的应用程序,实现强大的数据支持、便捷的信息查询、高效的网上业务办理、直观的数据反馈与统计等功能,保障资产信息变化的及时反映,提高资产动态化和精细化管理程度。总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吸取新的资产管理理念,改变陈旧的资产管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很多高校资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更好的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切实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降低国有资产使用成本,杜绝浪费的行为,使管理国有资产为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更好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关键是改革,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也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扼制住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存在,使其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为社会主义高校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强劲的动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