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论英雄”浙江是怎么做的
2021-11-14姚成二纪海涛
姚成二 纪海涛
浙江又出了一个高招!
这一次,是“亩均论英雄”。一项被浙江用于描述GDP、工业增加值、污染等指标的新概念,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新潮流。
别看这个词听上去带着“土气”,但冲击之广却超乎很多人想象,它预示着中国已采用30多年的GDP指标体系将发生重要改变,高质量经济指标登上舞台。
更重要的是,这并不单单是浙江一个省在“自嗨”,这一新打法近两年来已被江苏、山东等多个经济大省选择了“跟牌”。
一个常见的农业术语“亩均”,为什么能引爆全国?
“逼”出来的大招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亩均”是农业生产领域的特有词汇,然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人,却将其成功引进到工业发展中,更是已经走过了15年。
2006年,当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粗放型外延式扩张时,一座位于绍兴市的小城绍兴县(2013年撤县设区更名为柯桥区),却按下了“暂停键”。
这里曾是名副其实的大“染缸”: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坐落于此,全区集聚的印染产业贡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产能,让这座小城成为“中国百强区”中的佼佼者。
然而发展相对超前,遇到的问题同样也超前。多年来,传统纺织印染产业导致的污染问题,让这座城市经受“创伤”。
痛定思痛,绍兴在全国率先提出“亩产论英雄”,初步建立以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的企业“亩产效益”导向、约束和评价机制,并见到了成效。
这是“亩均论英雄”的第一阶段——基层探索阶段。但很快,绍兴县就结束了“一个人在战斗”,因为绍兴遇到的“转型阵痛”,正是浙江要破解的“成长烦恼”。
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的浙江,是全国典型的资源小省,人均水资源、能源、可利用土地拥有量,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9.6%、0.5%和40%,自然资源丰度只有全国的11.5%,仅略高于上海和天津。
随着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不断加剧,消耗式发展难以为继,“逼着”浙江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绍兴县的先行先试和实践成果,进入了浙江省的视野,并得到了认可。2013年,浙江省在总结绍兴县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选择了基础更为扎实、条件更为成熟、更具样板价值的嘉兴海宁市,启动了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进入第二阶段——试点推广。
紧接着在2014年,浙江进一步将“亩产论英雄”改革试点拓展到全省24个县(市、区),并有序逐步在全省推广。
2017年,浙江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亩产论英雄”升级为“亩均论英雄”。浙江在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四项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两项评价指标。
至此,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从基层探索走向了顶层设计,“亩产论英雄”与“创新论英雄”统一于“亩均论英雄”改革,成为推动浙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关键举措。
2018年,浙江省印发了《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浙江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时任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担任,顶格推进工作,浙江决心和重视程度可见之高。
还不仅仅如此,浙江更是将“亩均论英雄”改革正式纳入《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通过浙江省人大立法,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立。浙江真的太拼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那么,一亩“高产地”,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宁波的一家叫“美康生物”的企业,2018年亩均税收达到1531.7万元,在当年宁波市制造业“亩产英雄500强”榜单名列第二。
企业尝到了甜头,浙江经济也就得了“好处”:从2015年到2020年,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18.7万元增至27.5万元,提升47.1%,亩均增加值由93.9万元增至136万元,提升了44.8%。
逼出来的“亩均论英雄”这个“大招”,让浙江赚的“盆满钵满”。这个“大招”究竟有哪些新招式?
“拼”出来的“俊鸟”
有这样两种鸟,你会选择哪一种?第一种,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被称为“俊鸟”;第二种,吃得多、产蛋少、飞得低,被称为“笨鸟”。
对一个地区发展来说,“俊鸟”毫无疑问是各地争相引进和培育的对象。然而,“笨鸟”往往长期占据着舒服的笼子,不愿腾挪。那么,如何“腾笼换鸟”?
浙江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要想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消耗获取最大的发展效应,就必须要开展一次全面综合的“体检”——“亩均论英雄”改革。
“体检”首先从全省用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开始,并有序推广至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以及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特色小镇。
“体检”项目是什么?可以说是十分全面,细致入微:既有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也有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更有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亩均营业收入等不同指标……
然后,依据这些指标分成ABCD四个档次,A类优先发展,B类鼓励提升,C类监管调控,D类落后整治。
“考试成绩”出来了,放榜到浙江省“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形成一张全省8万多家工业企业的“成绩单”,谁干的好,谁干的差,一目了然。
成绩好的有奖励,成绩不好自然有压力,直接實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加大AB档企业激励力度,倒逼CD档企业提升效率。
通俗点说,谁亩产效益高,要素就向谁集聚。AB档的企业,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享受“VIP”待遇,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这些企业集聚。
比如,降低一点水电气费,多给一些排污权指标,倾斜一下金融信贷政策……2018年,浙江A、B档企业仅用电成本就省下24.4亿元,都是“真金白银”。
而CD档企业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面临调控、整治。不仅排污费上涨,贷款和用电都会受到限制,“逼着”企业上进。
打个很形象的比方:就是让不下蛋的母鸡没粮吃,少下蛋的母鸡少吃粮,多下蛋和下优质蛋的母鸡吃得更多更好。
这么一来,没有企业希望自己是C类和D类。但即使是CD类企业,浙江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根据不同“病因”给予帮助。
浙江省经信委、省政府研究室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总结提炼了“提高亩均效益十法”,实践中“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
一是腾笼换鸟法;二是机器换人法;三是空间换地法;四是电商换市法;五是品牌增值法;六是兼并提效法;七是管理增效法;八是循环利用法;九是设计赋值法;十是新品迭代法。十条“锦囊妙计”,总有一条适合你,做好了也能逆袭成“英雄”。这就是浙江对待企业的鲜明态度:AB类企业,加大支持力度;CD类企业,不抛弃不放弃,只为养出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
浙江做对了什么?
浙江这一票大动作,很快引发了全国关注,又掀起了一波学习浙江潮。
这一次,从浙江大手笔、大动作、大力度推广的“亩产论英雄”全局实验,我们又能学到什么?
第一条是决心。浙江下定决心干,就一定要做到。
浙江的决心有多大?从2018年到2020年,浙江累计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4多万家,腾出用能500多万吨标准煤,盘活土地40余万亩。
当浙江在大刀阔斧干的时候,一些地方仍在要“带血的GDP”,甚至极端的情况下,个别地方的环保指标还为企业生产稍微让上几步。
这就是差距。实际上很多地方缺的不是方法,而是决心,“当下定决心大干时,世界会为你让路。”
其次,是学理念和方法。俗话讲,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真正的产业发展,没有“永远”。如果一直打法不变,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转变思路、创新打法,才能开辟一方新的蓝海。
这些年,无论是引领发展的数字经济,还是风靡全国的“最多跑一次”、健康码、城市大脑,亦或是“亩均论英雄”,浙江总能走在前列,靠的正是理念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然后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实现占领制高点、引领新潮流。
反观一些地方,虽然已经认识到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道”转换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是有不少人在“长远”和“当下”的选择上摇摆不定,出现“身子进了新阶段,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
理念的变与不变,方法的一新一旧,差距就这样在无形中被不断拉大。
但决心再大,理念再好,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所有的事情最后都可以聚焦到一个“干”字。
浙江人有一种追求: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干就干实,是实干而不是蛮干。
先是高规格的顶格推进。成立浙江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市、区)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亩均效益评价专项工作组,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层层顶格推进。
后是强有力地贯彻执行。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最狠的地方在于,形成了一套极具操作性的行动指南。
以亩均绩效一直走在浙江前列的宁波来看。宁波的秘诀,在于全面构建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化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宁波制定了浙江省首个取数规范文件,将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6项基本指标,分解成59项数据,确保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效。
从绍兴县试点,牛刀小试;到全省推广,大显身手,层层递进,浙江摸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再是差异化的灵活应对。“一刀切”最简单、最容易,但也最危险。毕竟“你有你的县情,我有我的区情。”浙江不搞“一刀切”,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比如,生态承载能力弱的地区,能耗、排污权等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可适当加大;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地区,研发投入占比等指标权重可适当加大;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特色小镇等的评价体系,集中体现平台定位和核心功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考核中,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特色小镇考核中,不含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
总之,这把突出高质量的“标尺”,必须科学、精准、公正,通俗点说就是多接“地气”,少些“空气”。
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一个地方是轻而易举实现的,都是靠实干拼出来的,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一干就是15年。有些时候,动起手来去干很容易,难的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时势造英雄,在當下一个“亩均论英雄”的时代,谁又是“真英雄”?这是每一个地方和干部都要去深度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