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互联网+”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培训中的应用

2021-11-14吴晓的孙胜安

戏剧之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和弦互联网+微课

吴晓的,孙胜安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的现状

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项必备教学技能,从我们收到的问卷调查表中可以发现老师们普遍关心和欠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和声(特别是流行和爵士乐和声);2.伴奏织体(变化与组合);3.调性转换(移调、同主音大小调);4.音乐风格的分析与把握;5.流行与爵士风格歌曲的伴奏编写;6.创造力。这些问题的集中矛盾点都在于和声知识的匮乏、实际操作有困难和伴奏思维缺乏创造力。中小学音乐教师不同于在校学生,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去学习一门学科,所以只能用短、平、快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去查漏补缺和再学习,“互联网+”是唯一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培训方式,也是与时代发展最契合的方式。

二、价值与意义

(一)钢琴即兴伴奏对于歌唱的意义

1.对音高与和声韵感的帮助

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必要教学环节歌唱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问题较多的过程。首先是音高、节奏的准确度,学生基本不能脱离外力的帮助来独立歌唱且不跑调的,钢琴伴奏需要设计在节奏特殊的地方或者容易走调的地方给予及时的提示,来帮助学生先达到歌唱的基本要求。比如《天地之间的歌》,这首歌曲中有双声部和三声部的合唱,音域跨度从最低音小字组的4 到最高音小字一组的7,有多处切分节奏,声部之间的节奏不同,学生单独演唱是比较难控制的,电子音乐伴奏带的伴奏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问题来改变伴奏,比如调的选择不是一样的,每个班级的声调特色也是不一样的,伴奏带不能随意升调或者降调。因此,只有依靠老师的钢琴伴奏来完成教学,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特别是在合唱训练和比赛中,即兴伴奏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在和声中“现”旋律。

2.和声的设计会影响整个歌曲的“质感”体现

和声设计要有创意和灵魂,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常见的和声连接来完成,特别是附属和弦的充分利用,不能只停留在I-VI-IV-V-V-I 的意识上,附属和弦的使用会让和声的选择面拓宽,让歌曲听起来层次分明,形象丰满。比如《雪绒花》这首歌曲,旋律非常简单,但如果和声也一样简单就会非常乏味,没有美感,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加入附属和弦,比如:在这里SD和弦的运用会让旋律明显提升一个听感层次,如果还是用I 级和弦,听起来和前面的旋律在一样的水平线上,平淡且乏味,也不能准确表达出作曲家的旋律意图,在这里的旋律明显要表达是另一个维度的感觉,因此附属和弦的恰当使用能帮助学生的和声听力得到质的提升。

(二)钢琴即兴伴奏对于审美的意义

新课标中非常强调对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关系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体验和审美感知对于他们整个人生都是有利有益的。音乐教育承担了审美教育的重任,它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来进行,而是应该设计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钢琴即兴伴奏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

我们一直倡导多元文化教学,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音乐来学习音乐背后的文化、历史正确地看待一个国家或民族,作为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比如高中课本中的爵士乐,是在英美传统音乐基础上混合了非洲特色的黑人音乐,这是一种有着多种民族文化背景的代表性音乐,也是深受大众喜欢的一种即兴音乐。学生听到的爵士乐都是非常抽象的,是一种“外来”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离得很远,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爵士乐的魅力,即兴伴奏的加入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我们把教材中学生唱过的歌曲改编为爵士风格的歌曲,再让他们唱一次,这种亲身参与到音乐中的感官刺激是其他外在刺激所不能比拟的。对音乐的欣赏是从客体出发的角度,而不是出于主体的自我意愿的参与,角度不同决定了所产生的结果,新课标中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7-9 年级的学生要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情感的体验”,从这些要求中可以感受到音乐课最重要的教学过程不是让学生作为欣赏的客体而是参与的主体,客体的欣赏是被动的,主体的参与才是发自内心并且能让其化为学生本身的一种素质修养,达到我们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方法

(一)“微课”培训法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时长一般在5-8 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 分钟,要求教学内容聚集、突出,用“以小见大”“效微不薄”的大智慧去传授知识。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培训常见的是开展寒暑假培训班,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对教师进行“风暴”似的授课,这种培训能让老师们在短时间内对钢琴即兴伴奏这一技能有新的认识,获得弹奏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思路,但这种方式也有很大的弊端,首先是时间的限制:只能在寒暑假开展,培训时间大多为一周左右的时间,时间过长会有很多老师考虑自己的时间规划而放弃学习。其次是经费的限制,线下培训只能在一个固定的地区有固定的教室作为授课地点,发达地区和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的老师更容易获得这样的机会,但不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老师在这方面很受限制,他们需要考虑参加培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问题,很多时候只能无奈选择放弃。第三是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线下培训的授课内容仅限于所有参与者,这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群,全国大多数的中小学老师不能享受这种资源,这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割,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科技,用更简单快捷的方式让更多中小学音乐教师获得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钢琴即兴伴奏技能,服务于所有的基础教育。

本项目“微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点讲解,第二部分是自弹自唱曲目示范。第一部分的每节课我们只针对一个问题做讲解以便于老师们可以选择长期以来有困难的点去集中学习,每节课10 分钟左右集中讲解,精准干练,让老师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干货”,原因是大多数中小学音乐老师特别是偏远地区,他们承担着繁重的课程任务和其他教学事务,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即兴伴奏能力,但时间和精力有限,太长的学习时间是不现实的,他们更喜欢用最短的时间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微课”的教学课程为调查问卷集中反映的问题:1.大调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及其歌曲配奏;2.低音的线条化进行;3.大调DD、SD和弦及歌曲配奏;4.平行大小调转换歌曲配奏;5.歌曲配奏中长音的设计补充;6.同主音大小调转换;7.流行歌曲配奏的基础;8.简易爵士风格歌曲配奏法;9.副三和弦的运用;10.前奏与尾声的处理;11.创造力的培养等。

教学课程采用操作演示录像的方式,讲解者不出镜,画面显示为左半部分讲解内容PPT,右半部分为键盘和手指弹奏的演示,这种画面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清楚看到所讲内容和键盘操作,让键盘和声的连接显示更为直观,以免单一的口头讲解需要老师去想象键盘,影响接收知识的效率。

第二部分“微课”为即兴伴奏与弹唱示范曲目。曲目来源于问卷调查表中老师们希望得到示范的曲目:《雪绒花》《美丽的田野》《山楂树》《小红帽》《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同一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夜空中最亮的星》等,包括西方和声类歌曲、民族歌曲和流行(爵士)风格。一是供老师模仿,二是为了让老师们有可参考的标准,示范可以启发性地打开其思路去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伴奏。

(二)直播课培训

经过“微课”的学习后会让老师们产生很多问题,解答这些疑问可以用直播课的形式来解决,直播课可选择视频会议平台。这类似于我们平时教学中的改题课,让学生弹奏,老师指出错误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改题课是非常必要的,一是检验学生是否已学会“微课”中的知识点;二是看他们是否能举一反三,有创造性的发挥;三是对其错误的纠正和对疑问做出解答和指导。只有这种边学边反馈的方式才能让中小学老师的即兴伴奏与弹唱的培训有实践意义,不会成为一种驾在“上端”的理论而已。

四、结语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技能培训是非常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事,作为高等音乐教育需要承担起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任务,也要为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长期稳定的实际教学操作服务。为了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功能,在多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任何学科都必须突破单一性和局限性,传统不断融合新兴知识,新旧知识不断演化。在当今形势下,依托互联网来发挥高等教育更大更广泛的社会服务功能,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值得继续研究的知识传播途径,我们应该去发展和完善网络这一技能的培训体系,包括共享平台的建立、培训的教材、推广的手段等等,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的挑战,本项目的研究希望能让更多的高等教育者和社会教育机构能关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即兴伴奏培训事业。

猜你喜欢

和弦互联网+微课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