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21-11-14李雨萱谢桂芬
李雨萱,谢桂芬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基于供应链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的全新金融创新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强调的是中小企业基于整个供应链网络产生的交易信用,金融机构通过监控供应链网络中的交易和资金流状态了解中小企业经营状况。 因此,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借贷企业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道德风险,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可得性,最终可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绩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运用供应链融资对中小企业的积极影响
(一)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能通过与核心企业贸易往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获取融资,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中的固定资产融资,而是通过利用采购、生产、销售渠道各环节中产生的金融资源来进行融资,使资金流转可视化,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将原材料、半成品等进行融资的方式,中小企业能对企业的自有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更清晰明了地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加强对库存的管理。
(二)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限制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信用评级低,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取贷款往往比较困难,而且融资成本较高。 通常中小企业会通过抵押固定资产来获取贷款,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会通过对中小企业以及供应链整体的经营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从中选取信用等级高的核心企业签订合同,通过核心企业的信誉担保,可以大大降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风险,简化融资手续,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进而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不需要抵押资产便能获得融资,这对于中小企业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在供应链融资中,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建立起直接的授信关系,开展业务委托代理相关的合作,利用这层合作关系,中小企业能有效地在融资过程中缩短资金循环时间,从而降低贷款成本,将更多的资金运用于自身的发展中。
(三)缓解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降低道德风险
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下,很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往往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加上其信用缺失,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另一方面主要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了解的途径比较单一,只能关注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这使得金融机构很容易在此过程中产生信用风险。 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会收集与整个供应链有关的信息与数据,通过监测上下游企业间的往来信息,深入掌握中小企业真实的贸易状况,并从中分析中小企业的资金流现状,准确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从而系统性地降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避免逆向选择。 不仅如此,通过对中小企业的监督,金融机构还能够有效地预防信用风险,降低业务成本。
从另一角度来分析,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整合,可实现供应链整体资源的可视化,从而有助于企业对资金的有效管理,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缓解供应链网络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企业之间在贸易过程中互相约束、互相监督,能够有效地避免道德风险的产生。
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问题
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市场的新型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而金融机构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能源、矿产、外贸等行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金融机构会更愿意对医疗、机械行业发放贷款。 不少新兴的中小企业陷入了营运资金短缺的困境,这将引发一系列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
而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融资过程中涉及物权转让、产权评估、合同订立等诸多问题很容易引发法律纠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实现。 不仅如此,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等仍不够健全,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无法得到强有力的支撑,致使中小企业无法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信用评价系统的不完善,金融机构若使用统一的企业信用评级标准来衡量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将会导致评价结果失去真实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二)内部环境问题
1.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往往会出现账簿漏缺、记账不真实的情况。 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中小企业通常会隐瞒账面上的不利信息,并为获取更多贷款夸大有利信息,这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选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在发放贷款后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监督,从而使得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放贷风险。
2.受核心企业影响大
核心企业是在供应链金融中位于核心地位的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核心企业能通过对采购、生产、销售渠道的管控,经由原材料采购,产品、半成品生产,产成品销售等环节,通过物流企业将整个供应链网络中的上中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 因此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直接对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如果核心企业经营状况变差或采取了消极的财务策略,会导致供应链整体收益下降,金融机构对该供应链网络的信用评价会有所下调,很可能会采取缩减贷款、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影响供应链整体的后续生产经营。 因此在选择核心企业时要慎重,从企业的信用等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资金水平等多方面考量。
3.供应链企业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
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贸易往来,只有从供应链整体出发,加深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实现互惠互利。 但是核心企业往往会利用自身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地位优势,通过对中小企业提出一些偏向于自身的要求来追求利益,中小企业也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拖延还款日期,通过占用上游资金来获利。 像这样,供应链金融中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相互间很难形成牢靠的合作关系以维持供应链金融的运行。 不仅如此,还会使金融机构面临更大的风险,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金融机构往往会通过缩减贷款发放量、提高融资门槛的方式来避免损失,进而阻碍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4.各中小企业能力存在差异
即使是处于同一供应链网络中,中小企业的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 一些中小企业能够利用供应链融资来获取资金,以解决自身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且能获取较好的融资绩效,而有些中小企业同样是利用供应链金融来进行融资,却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甚至于,金融机构往往只会给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的机会。 不难发现,企业自身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其供应链融资绩效。 而学者的研究也说明了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产生积极的融资绩效,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促进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
在供应链融资中,金融机构会将关注点投入到整个供应链的信用评价以及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上去,但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金融机构仍有必要对其进行信用评级。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应转变传统的信用评级方式,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行业前景、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等,量化这些因素对还款能力的影响,优化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
(二)信息化管理供应链融资,加强风控管理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制度不完善,导致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强化自身对风险的监控,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将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企业的信息录入其中,增加获取企业信息的渠道,有效解决事前、事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通过对信息进行实时监管,金融机构可以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加深对中小企业的了解,使供应链中产生的交易信息透明化,减少融资中逆向选择的产生,从而极大地避免了违约现象的发生,并且能对供应链的每一环节提前进行风险预警,第一时间做出补救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构建 “互联网+供应链大数据”体系,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数字化,提高信息公开共享水平,使供应链网络中的中小企业及时更新企业的采购、交易等状态,有利于企业对库存进行有效管理,提升对中下游企业订单的响应速度,提升客户满意度水平。 核心企业通过大数据整合能更好地了解供应链网络的状况,有效地整合内外部资源,保障供应链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选择核心企业应多因素综合考量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能够有效缓解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供应链金融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企业选择得当能够有效激发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建设,因此金融机构在核心企业的选择上要小心谨慎。 金融机构需时刻关注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易情况、信用等级、占据的市场份额大小、持续发展能力、资金流状况等因素进行考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由于当前适用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政策法律尚不完善,随着供应链金融的逐步发展,供应链融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不断增多,相关制度管理的缺失,极大地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阻碍了供应链融资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机构应当规范供应链金融行业,根据供应链融资的特点,建立和制定相关制度,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供应链产权抵押、评估等方面的标准,使之有法可循,切实地保护融资双方的利益,促进供应链融资健康稳定发展。
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供应链融资发展环境,政府应对参与供应链融资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优惠,如财政补助、税收减免、风险补偿等激励措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入供应链金融。 通过设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发挥政府的号召能力,由各级政府牵头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市场对供应链金融的关注度,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参与供应链融资,并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指导。 对供应链金融行业进行规范,建立健全的相关监管机构,提高融资双方的信息透明度,降低融资风险。
(五)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中小企业需要转变现有的思维方式,树立风险意识、竞争意识,从自身出发,积极把握国家政策优惠,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迎合市场需求,加强市场响应速度,以获取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进而提升经营绩效,从而提升自身的偿债能力,这将有效地促进供应链融资绩效的提升。
在内部建设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引入前沿技术,加强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成本可视化以缩减成本、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完善制度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强化经营管理能力,将创新发展理念融入生产销售的每一环节,不断推动产品升级。 分析把握自身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长期与核心企业进行贸易,稳固与供应链内各企业的合作关系,利用供应链网络这一渠道进行信息的共享,通过学习和竞争等方式激发企业自身的活力,以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多数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导致了与金融机构间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中小企业应加强对自身的信用管理,健全自身的财务制度,使财务状况公开、透明,以提高信用等级,优化融资结构,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