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坊”模式下《文艺节目编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需求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工作坊编导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一、工作坊模式的运行机制

作为教学模式的“工作坊”(workshop)并非一种全然陌生的模式,它起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该学院秉承“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进行理论教授后,由学生主导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提供辅助指导,通过在教学实践的特定场所中让学生群体自主组织讨论,最终完成预设任务。这种“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引入国内后,在创意设计、外语翻译等学科中应用广泛,随后就推广到了各个领域。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运行条件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运行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作坊实践教学设计应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二是学生应有先导课程的理论基础,还要初步具备一些相应的专业能力;三是要有一套完备的运行机制,包括学生分组机制、项目任务的导入机制、全过程的评估机制、培养目标的考核机制等;四是要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硬件条件,如空间、设备、技术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宏观把控与辅助指导的能力,既要给学生留有自由讨论、思考、探究、试错的空间,也要具备能够启发、点拨、调整与鼓励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既能“大展身手”、“大胆创新”,又能“稳扎稳打”、“心中有底”。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任务下达、团队组建;第二阶段是头脑风暴、小组提案设计;第三阶段是成品展示、汇报分享;第四阶段是经验总结、得失梳理。

(三)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育人作用

工作坊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做法真正让教师与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应用操作的实践中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阶段性考验自己专业能力的平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团队合作、创新联想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并及时发现自己在现阶段学习中的不足,尤其是明确团队合作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这对于现代人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质。总之,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优秀人才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文艺节目编导》课程

《文艺节目编导》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讲授电视文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文艺节目的创作规律和制作技巧,主要侧重于文艺节目编导艺术、制作技能。运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文艺节目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对文艺节目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作为文艺编导方向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专业性较强,实践度较高,对场地设备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并没有针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系统化研究,并且相关的教改项目在整个专业教学改革中也处于从属地位。通过文献研究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该课程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的研究对象还大多停留在电视媒介,与整体媒介环境变化有时间差;实践教学中缺少现场实例剖析,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足,跟从性较强;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不足。

三、《文艺节目编导》课程进行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核心课程《文艺节目编导》专业程度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课程。在视听文艺节目快速发展的时代,行业需求日益强烈,视听文艺人才极度短缺,对此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改进教学模式,顺应人才市场需求,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可谓迫在眉睫。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当前是一个传媒大变革的时代,传媒正从影响社会形态变迁的行业性因素,转变成塑造社会形态的决定性结构因素,传统媒体急剧变革,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媒体融合快速推进。这必然会影响到传媒教育的大变革。文艺节目编导人才的培养亟需顺应行业形态的大变化:短视频大放异彩,发展迅猛;网络文艺节目创新不断,数量剧增;商业纪录片生命力旺盛,精品辈出;MCN 行业多向齐发,规则显现。面对媒介大变革、大转型、大融合的背景,在行业需求与专业发展关系的视域下,应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责任,基于国外盛行的工作坊教学模式,针对性地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核心课程《文艺节目编导》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旨在以点带面,处理好视听文艺业态与专业人才培养形态之间的关系。通过专业课程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有效培养国际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四型人才”,为影视传媒教育探索多元的教育模式提供助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文艺节目编导》课程的前身是《电视文艺》课程,这是一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是文艺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随着网络视听文艺的发展,视频网站纷纷成为文艺节目生产的又一重要基地,加之媒体深度融合,传统文艺节目的创作主体与制作团队都出现了“迁徙”。为了适应传媒发展的趋势,以及行业市场的需求,《电视文艺》课程更名为《文艺节目编导》课程,但其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巨大的调整,教学实践目标也没有明显的变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传媒行业发展需求的洞察,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艺节目编导》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阐述,分析其改革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并将工作坊教学模式推广到此类课程中去。

1.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文艺节目编导》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主要讲授电视文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文艺节目的创作规律和制作技巧。包括MV、电视专题文艺节目、宣传片、电视舞蹈、电视戏曲、文艺晚会等在内,运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文艺节目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对电视文艺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可见,目前课程还是围绕传统媒介展开,虽然在课程中会结合新媒体案例,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以及适应视听媒介进行创作策划的能力等方面,并没有显著效果。鉴于目前的行业形势与市场需求,《文艺节目编导》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打破传统的围绕“电视”做文艺的思维,讲述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发展概况,并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媒介本体研究,而是以“视听文艺节目”作为研究坐标,去进行不同类型视听文艺节目的特征分析与创作规律探究。并且要大胆引入新的“模块”,那就是直播策划与短视频创作。目前谁能搭上短视频、直播的“快车”,谁就能拥有流量变现的资本。而这趟“快车”必然不能缺少文艺编导的从业人员。这就是行业与市场对《文艺节目编导》课程提出的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而工作坊教学模式恰恰可以有效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实验与检测。

2.调整实践教学任务

《文艺节目编导》课程的实践内容包括MV 创作、纪录片创作、宣传片创作、文艺晚会创作四大内容,结合行业与市场的现实需求,培养学生洞察市场需求的敏锐力与自觉创新的能力,指导学生创作出能够适用于市场的文艺产品。课程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完成作业”的固化思维,设置对接网络视听文艺环境的课程实践任务,比如将宣传片创作调整为短视频创作,将文艺晚会创作调整为视听文艺活动(晚会、直播等)创作。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最佳的专业人才培养地,更应该抓住一切与市场对接的实践机会,通过各个项目任务的创作实践,在工作坊模式下不断练习,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专业主攻方向,反观理论学习的遗漏和偏差。

3.搭建学生就业平台

教师一定要明确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的最终目的,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学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并能意识到就业的严峻性,认识到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与重要性。工作坊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模拟行业生产的工作流程,让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能感受到行业的氛围,体验工作团队的相处模式。夯实理论与实践能力是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工作坊的工作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刺激灵感迸发,并在相互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立场,拓展思路,相互作用激发兴趣,并发掘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明确自己的专业主攻方向。教师在设置实践任务时可以尝试与市场对接,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这样既可以完成作品生产,也可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就业。

四、小结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核心课程《文艺节目编导》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引入“工作坊”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前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融通理论与实践,拓展学生的实践研究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交叉复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向专业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工作坊编导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
广播文艺节目“碎片化”探析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办好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