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视唱练耳教学中对高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和弦音乐作品旋律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汕头 51507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教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音乐是一门结合视唱能力、听辨能力、分析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在高职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教学的重点同样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助于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视唱练耳学科以及高职学生音乐能力培养概述

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视唱练耳渊源久远,其雏形可追溯到上千年前的欧洲,在18 世纪末才发展成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并形成了相应的教材。就目前来看,视唱练耳课程涵盖了发声、读谱、歌唱、乐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我国,视唱练耳课程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在音乐院系中获得普及,在教学实践中也诞生了许多全新的教学方法、模式以及思路。我国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一般是通过唱和听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以及力度感,使其在感悟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获得音乐能力的提升。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特征与目标

视唱练耳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技术性的课程,其内容可以概括为视唱、练耳以及乐理三个方面。结合我国音乐教育实践来看,视唱练耳教学与基础乐理、曲式结构、初级和声等音乐基础理论均存在紧密的联系,而课程教学的目标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读谱和音准的层面,而是要将基本乐理、和声学以及音乐分析课程融合起来,以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换而言之,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目标应该与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实践的总体目标相适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音乐才能的发展,为其今后从事音乐艺术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应将更多实际的音乐作品渗透到课堂之中,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强化与巩固。

根据我国高等音乐院系所作出的界定,视唱练耳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听辨以及识谱视唱能力,使其了解各类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实现音乐和其他学科的有效联动,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高职生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音乐能力指的是音乐感知、理解、表现以及创编等方面的能力,音乐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个体对音乐的辨别、理解以及表现和运用。个体的音乐能力既来自于先天禀赋,也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对于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若是想要在今后从事音乐方面的事业,音乐能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结合现有的关于音乐能力的研究来看,具备音乐才能的人通常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分别是节奏感、调性感和听觉表象能力,除此之外,力度感、旋律感也较为必要。不同个体的音乐能力具有普遍的差异性,因此不同人在演奏相同乐曲时的表现效果有所区别。在高等音乐教育中,除了基本的人文精神培养外,学生音乐能力发展同样至关重要,而其关键点在于提高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知识技能。

视唱练耳课程的基本职能就是推动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而不同学生个体的情况存在普遍差异性,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基于现有著述,高等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其一,训练学生精准理解和辨明音乐各声部关系和织体手法的能力。其二,提高学生的和声听觉、音乐记忆能力。其三,训练学生的音乐节拍感、节奏感。其四,训练学生对音乐风格的领会和理解。上述内容的实现需要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音乐艺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音乐二次创作的动力,深入学习和研究音乐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并将其应用于音乐创作和表演之中,这是实现音乐综合能力发展的必经之路,具体则体现在视唱训练、听辨训练以及分析训练等诸多环节,涉及到了节奏感、音乐结构分析、音高感、听觉感受等方面。而结合当前高等院校音乐教学实践来看,在课堂教学上,高职生能够在教师的指点和引导之下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奏或延长,但在课后却很难达到同样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扎实,同时音乐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视唱练耳教学是高职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对于学生感悟、理解等多方面音乐能力的发展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高职生音乐能力的路径

(一)节奏感训练和培养的方法

节奏感是指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音乐节奏主要体现在乐曲中音符之间的时间关系上。节奏感是人类个体与之俱来的本能,良好的节奏感可以帮助人们将音乐运动以正确的节奏、节拍和速度表现出来。后天教学的目的是强化这种能力,使其发展为能够灵活、主动运用的一种基本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支撑。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节奏在音乐形象的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敏锐的感受到节奏变化。

节奏感训练和培养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节拍感,了解正确的音值组织,此三者在音乐作品中是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传统教学通常是通过音值长短和节拍强弱的反复训练使学生们能够正确、清楚的表现音乐节奏,并对音乐作品的节奏特征和风格进行精准把握,最终实现音乐作品的准确演奏或演唱。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们从乐理上对各类音符及其时值关系进行认知,了解各类音符组成的基本节奏型特点,并做到准确念出、拍出或是听出各类节奏的准确时值。二是对音乐作品的节拍节奏进行听辨,根据拍子进行节奏的组织,并掌握节奏进行的不同趋向,实现对各类拍特点的有效分辨。三是在节奏节拍训练中对节奏时值进行准确把握,并形成良好的击拍习惯,掌握基本节奏型。

以目前来看,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单声部节奏培养方法。一是进行视谱读节奏的训练。在具体教学中,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节奏,可以进行再次分解,这样可以更加轻松的找到节奏拍点。但需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掌握和运用节奏的发展变化,对此应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实际音乐作品,以带有唱名的各种形式的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节奏。同时,还可以将音乐谱例从后向前、从右向左进行节奏训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实现乐曲的创造。在学生熟悉之后,则可以进行变化节奏节拍训练,将音乐的节拍节奏改变为具有此类节拍和节奏风格的音乐,以此锻炼学生们的听辨能力以及对节奏和节拍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对节奏的填充和后续练习。节奏训练的开展应该重视学生内心节奏感的培养,即使学生做到在没有音乐配合的情况下根据谱例在心中模拟节奏感。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则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即在课堂训练之余,独立思考和练习,争取创编出具有个人思维的节奏模式。

(二)力度感训练和培养的方法

力度指的是音乐曲谱或表演中的强弱程度,音乐力度是其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也是其音乐风格的组成之一,如摇篮曲多采用弱力度,进行曲则采用强力度等。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力度变化全部标记出来,这就需要演奏者根据自身的音乐感觉,结合经验将细微的力度变化表现出来,如此才能将音乐作品的精髓展现出来。换而言之,一旦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力度变化产生错误判断,就会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思想和内涵。

在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力度感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各要素的变换处理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标记性力度训练。非标记性力度即是指音乐作品中未明确标记出来的力度符号,而这些内容恰恰影响着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涵表达。演奏者必须要对乐谱进行细致的分析,全面详实的掌握力度符号并进行妥善的处理。相较而言,力度处理是音乐表演中最难把握但又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力度处理的要点有四项,同样也是高职视唱练耳中培养学生力度感的关键。其一,在旋律上行时渐强唱出,在旋律下行时渐弱唱出,这是最常规的音乐处理方式,可以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就需要演奏者根据音乐作品的乐思和内容进行理解和处理。其二,一个音符多次重复需要渐强。若是在音乐作品中出现同一个音符多次重复的旋律或是节奏,通常代表着作曲家的强烈的表达情绪,因此需要逐渐加强旋律的力度,以相同的内容展现出不同的意蕴。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简短的视唱曲或是音响作品进行听辨结合的分析训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内涵以及情绪变化进行精准把握。其三,若一个节奏型在乐曲中反复或是在旋律乐句第二次重复出现,需要以不同的强弱力度进行表现或延长。其四,乐曲的旋律如果是由时值相等的相同音级的连续作为结束,则最后几个音级要进行顿音或是减弱处理。

(三)旋律感训练和培养的方法

旋律是音乐情感和思想表达的基础手段和形式,它是由调性关系、节奏节拍关系等组成构成的,其中涉及到了乐音的高低、长短、力度、音乐等诸多要素。旋律感的强弱集中反映了个体音乐听觉能力的优劣,对高职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旋律听辨训练存在过多强调音高、节奏,忽视旋律结构和曲式规则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改进,从旋律的发展走向、发展规律等方面入手进行旋律感的听唱训练,强化学生对旋律感和曲式结构的认知分析能力。

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旋律感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旋律模唱训练法,即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记忆音乐旋律并将其演唱出来。通过对现有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可知,旋律发展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五种,分别是重复发展、变化发展、模进发展、扩展发展、紧缩发展。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这五类旋律发展的特点,为乐句的划分掌握以及音乐作品的理解处理奠定基础。训练活动要与实际作品结合起来,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听辨乐曲旋律的同时配合肢体语言对其节奏进行记忆,如通过左右脚进行强弱节奏位置的记忆,在之后的演唱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动作对乐曲的节奏特点以及乐句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回忆和重现。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旋律发展的种类进行判断,进行巩固,加深体会。二是旋律填充训练法,即根据乐曲旋律、节奏、调性的发展变化进行补充演唱或演奏,这需要演奏者在原曲旋律的基础上依据其调性和风格进行一定的创造性发挥。采用这种训练方法一定要注意乐曲的旋律分段结构,由教师引导学生对乐谱的旋律、节奏以及曲式、段落发展模式进行分辨,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面认知和把握,之后根据乐曲的调性和节奏模式确定填充和续写的思路和方向,尽可能的融入与原曲相适应的音乐元素。

(四)和声感训练和培养的方法

和声是指利用两个以上的不同音按照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其结构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前者是在各个和弦的先后连接与发展过程时结合,后者则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同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进行结合。和声的色彩、织体以及其他因素的有效配合有助于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内涵的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协作技巧,和声处理是音乐创作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和声感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听觉记忆对音程、和弦以及和声功能进行分辨,进而熟练的掌握和弦结构,把握和弦的色彩、性质。通过和声感训练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立体感、层次感以及织体听辨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发展。

在学生和声感培养的过程中,听觉是重要途径,因为和声听觉是音乐演奏和创作所需要的一项基本能力,而这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师的科学讲授以及系统性训练。良好的和声感能力支撑演奏者对音乐整体和声结构的变化与发展情况进行准确把握,直达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与情感。

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声听觉训练活动实施的第一步是带领学生从乐理上对音程、和弦结构等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各类旋律音程与和弦的音调特点。之后将听唱结合起来,通过构唱练习帮助学生进行音程与和弦的听辨,明确音程或和弦的音调特点和音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构唱和听辨的实施需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较为简单的内容入手,如在基本音级上采用固定唱名或是在不带唱名的情况下进行音程与和弦的构唱。

传统和声感训练所采用的方式是借助钢琴进行和弦连接和四部和声的听辨训练,教师会着重对和声色彩进行讲解,学生则根据教师给出的和弦在钢琴的带领下进行演唱,实现对和弦色彩、效果、性质的有效分辨。在此期间,教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和弦的掌握程度,之后对存在错误的和弦进行再次听辨。这种方式所具有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根据调式调性与和弦的特点进行训练内容的设定,且实现了学生思考与实践的相互印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和声感训练,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音程、和弦连接、和声功能等进行分辨。这相较于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实现了音程、和弦、和声连接等多方面技能训练的有机融合,使得训练活动和实践运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衔接。

结合实际音乐作品的和声感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和弦连接听记训练与和声听唱训练两个方面。其中和弦连接听记训练是由教师向学生展示旋律声部,要求学生结合曲谱进行伴奏和声的听辨,判断乐曲的音乐形象以及风格特点,并对各个小节和弦的色彩效果进行阐述。而和声听唱训练则是带领学生们以跟唱的方式融入到和声之中,感受其和声色彩的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教学对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秉持培养、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目标,通过节奏感、力度感、旋律感以及和声感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听辨、听唱等方面的能力,使其形成对音乐艺术的独特思考,最终融入到音乐表演之中。

猜你喜欢

和弦音乐作品旋律
春天的旋律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