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借助视频直播再发展的思考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院团戏曲用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20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元文化的引入和发展。戏曲在我国文化市场中的份额逐步萎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戏曲只有立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保留衣钵并发扬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戏曲要想获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赢得新时代观众的关注与支持。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文艺院团不得不暂停剧场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随着线上抗“疫”作品的创作和推广,众多戏曲名家和文艺博主纷纷开始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传作品、在线直播,赢得了不少戏迷的关注和点赞,反响良好。这不仅是文艺工作者服务人民、服务生活的体现,同时也使得戏曲这一传统文化借助视频直播平台再发展的可能变为了现实。

一、戏曲直播是趋势也是需要

传统意义上的戏曲直播主要是指官方组织或地方广播电视台对其主办的大型演出或专题节目进行的现场直播,观众一般是通过电视或广播来收看、收听演出情况。自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来,电视电台的观众和听众数不断减少,使得戏曲的受众,尤其是青年一代通过直播节目接触戏曲的机会进一步被挤压。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虽然在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上也有一定数量的戏曲作品,但其上传者和观看者仍以本身就熟悉或热爱戏曲的观众为主,戏曲的普及面和宣传推广力度仍然十分有限。

近年来,抖音、快手、虎牙等视频直播软件以其随时随地、简单易学的特点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给戏曲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据《2019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19 年度我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达7.25 亿,其中,短视频用户6.48 亿,使用网络直播的用户已达3.97 亿。在短视频的忠实用户中,在校学生占四成,内地城市用户庞大。其中老年用户群体的迅速增长,更为戏曲直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有相关的戏曲传媒工作者和热爱戏曲的年轻人率先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名家名段,吸引越来越多的戏曲爱好者和戏曲工作者也陆续开始使用短视频平台。以往,戏曲名家和知名院团的演出时间和场地非常有限,有的观众没有合适的时间,有的观众不知道演出时间和地点,有的观众由于距离遥远或经济条件等原因,几乎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戏曲名家和知名院团的演出。而短视频直播平台具有免费、开放、共享的特点,用户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名家名段。此外,视频直播平台会根据大数据向用户推送可能感兴趣的主播或视频作品,使得戏迷和其他用户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去接触并了解戏曲。

如今,众多戏曲名家和知名院团在抖音或快手上都开设了官方账号,进一步促进了戏曲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和发展。戏曲名家开放直播后,更是为广大戏迷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用户不仅可以与喜爱的演员远程互动,而且在家就可以观看到高水平的戏曲演出。同时,民营剧团、热爱戏曲的票友和戏迷,也可以在平台上上传自己的作品或直播,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便利。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在网络上已经涌现出一批“戏曲网红”,他们大多数是热爱戏曲的年轻人或有着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他们的作品或直播有着较高的人气和点击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戏曲的发展。因此,戏曲要想发展,必须抓住新的机遇,借助视频平台进行直播既是时代趋势,也是发展需要。

二、戏曲直播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网络收看终端多元化

目前,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戏曲相关视频已有一定数量,其中,京剧、越剧、秦腔、豫剧、黄梅戏等剧种的视频种类和播放总量比较靠前。以抖音为例,2018 年6 月启动的“谁说戏曲不抖音”系列活动,吸引了超过7 亿人次的参与。截至2019 年7 月,抖音上戏曲相关视频数量已超过167 万条、播放量超68 亿。2020 年3 月,上海京剧院、上海沪剧院和上海越剧院等6 家戏曲院团在抖音上以直播的形式进行了为期5 天的“艺起前行”戏曲展演,最终收获了数百万人次的观看记录。其中,上海京剧院的线上演唱会安排有主持和互动,在直播时还悉心配上字幕,受到广大戏迷票友的一致好评,甚至“喊话”国家京剧院和天津京剧院也尽快上线直播。在快手短视频上,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创建了“豫剧人李树建”账号,仅20 天内便获得了2000 万的视频播放量,在2020 年3 月29 日首场“老戏曲新传播”的直播中累计观看人次达到了156.7 万,激发了众多戏曲工作者直播的热情。

除了专业的短视频平台外,现代文化和传媒企业也纷纷借助新媒体技术,承接各类戏曲演出活动的直播。2019 年,“一通文化”先后对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大型活动进行高清直播;“戏缘”APP 对第三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河南省第九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中国剧协第二届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和上百次大中型戏曲演出进行现场直播;2020 年9 月,长江日报APP 对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式和系列演出进行在线直播。在9 月7 日至30 日举办的2020 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中,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作为视频播出主平台,统一发布播出全国33 家基层院团的33 台优秀剧目。

每一次有关戏曲演出的直播,在线观看人数都屡创新高,掀起了戏曲线上传播的热潮,也为姊妹剧种艺术家和演员提供了借鉴学习的平台。戏曲的发展一直以来就是各个剧种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过程。在以往,地方戏剧种很少有机会到外地去演出,现在线上直播为小剧种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也得以让更多的戏曲绝活和技巧有机会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但网络收看终端的多元化,在为传统戏曲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也因入口不一、流程不同、界面繁琐、频繁更新等原因,给广大用户尤其是中老年戏迷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戏曲知识传播碎片化

一般来说,大型演出中官方媒体提供的直播平台只是对演出过程进行全程直播,直播中不会对演员的表演或剧情发展做出实时介绍,在演出结束时直播也会终止,线上观众缺乏互动和交流。虽然很多平台也会提供发送评论和直播回看的功能,但这对于新用户了解剧情发展和剧种特色来说显然是不够的。相较于官方媒体的直播端口,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形式更为灵活,直播界面可以随时切换和移动,并能及时与线上用户分享戏曲演出的台前幕后。用户通过直播可以观看到演员的化妆、起腔、转场等平时看不到的细节,侧幕直播时可以让观众对舞台的空间布局有比较直观的感受,这些都是剧场观看演出时观众所不能体验到的。演员在直播的过程中,还可以分享自己从艺的经历或对某一唱段和表演的琢磨,对舞台上的场景也能及时进行讲解,有助于用户了解演员、熟悉剧情。

此外,短视频平台还可以对直播的内容进行剪辑后上传,这对经典剧目的赏析来说大有裨益。通过发布短视频,用户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经典唱段和表演中的精华部分,不同主题的视频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演员的手眼身法步,镜头远近的切换也可以让观众领略戏曲服饰的精美、舞台道具的考究和演员表演的细腻。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用户对戏曲演出时台上台下情景的好奇心,也促进了戏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但是,以快捷、高效为特点的短视频平台在传播戏曲上也摆脱不了信息碎片化的局限性。首先,其面向的是全社会的网民,而不仅仅是喜爱戏曲的用户,因此在内容上往往优先选择的是有突出特点的片段,不一定是演出剧目最核心或最精彩的部分。其次,为了引起用户的注意和视觉停留,几十秒或者几分钟内的视频通常聚焦演员化妆包头或唱念做打的局部环节,经过剪辑处理后虽然能赢得观众的青睐,获得不错的播放量和点赞量,但其对戏曲演出真实的情况来说仍然是管中窥豹。此外,由于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加之直播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即便是专业演员,在个人直播时也会优化流程,简化服饰和道具,在表演上也常常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把戏曲表演最精湛的一面像舞台演出那样完整地呈现出来。

(三)直播内容泛娱乐化

戏曲是一门讲究程式和技巧的表演艺术,尤其是传统老戏和有一定历史的大剧种,在舞台呈现和演员的身段表演上都形成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范式,不同艺术家再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加工创作,形成的表演风格各具特色。观众欣赏时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咂出不同艺术流派的区别和玄妙之处。而视频直播是一个实时、共享、开放的竞争性平台,用户实际上掌握了看或是不看的主动权。同一时间、同一平台上就可能有多个主题一致或相似的演出活动,能不能留住用户使其不切换直播窗口,戏曲直播人员的确需要花费一定的心思。

除了官方主办的活动外,一般自发性的戏曲直播都比较缺乏专业技术和设备,为了能吸引用户关注,通常会采用邀请戏曲大家出镜、准备多种类型的节目、连麦对战等方式。这就造成了直播的内容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看似热热闹闹,但没有演出主题,有的变成了戏曲主播的技艺大展示,却往往显得黔驴技穷。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策划,戏曲直播在持续走热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很多有一定技艺的主播在成为“戏曲网红”后,直播的内容便不再是单纯的戏曲演唱,开始掺杂其他形式的表演和商业行为,有的甚至出现不雅或违规的内容。民营剧团演员的年龄普遍偏大,他们直播的内容虽然接地气,但比较单调且画质体验感较差。而一些专业院团的戏曲演员,不能准确把握演出练功和娱乐直播的界限,容易步入本末倒置、顾此失彼的泛娱乐化歧途。

随着视频直播热度的减缓,优质内容必将成为未来戏曲直播中用户首选的关键,这实际上也契合了戏曲演出的传统和特点。戏曲直播不能代替舞台演出,演员需要观众,观众也需要体验感。如果只是纯粹地追求点击量和关注度,势必会衍生出一些脱离现实的庸俗作品,戏曲一旦泛娱乐化,就会变得四不像,这也是近些年京剧等剧种强调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但时代在发展,戏曲直播必将是剧场演出的辅助形式,戏曲的发展也不能失去网络传播这块线上宝地。因此,如何探索出适合戏曲发展的直播道路,使用户在观看戏曲直播后愿意并渴望到剧场或现场去实地观看一场演出,是广大戏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戏曲直播需要把握的方向

不进梨园,怎知春色如许。戏曲直播要做且应做好,但在传播准确权威的戏曲知识、展示全面多彩的戏曲魅力、实现戏曲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任重而道远。

(一)守正创新,传播正能量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作品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戏曲直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在主动对接年轻人需求的同时,亦不能丢失戏曲艺术的价值所在。戏曲作为服务人民和社会的高雅艺术,在直播内容上也应是人民熟知并喜爱的真正戏曲。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些形似戏曲而又不是戏曲的音乐作品,虽然能红极一时,但很快就会被人们所遗忘。戏曲工作者和爱好者在直播时不能纯粹地为了博眼球而弱化戏曲表演的精髓。戏曲艺术集百家艺术之所长,是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虚心接纳其他艺术门类的特长,而不是为了迎合其他门类的发展而强行套用或改编。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戏曲得以流传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传递的是真善美,而能保留下来的传世作品也一定是弘扬主旋律的正能量剧目。戏曲直播只有守得正,方能行得远。

(二)统一平台,不离舞台本色

戏曲作为一门舞台艺术,舞台演出是戏曲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虽然直播可以在一定的现实因素和客观条件下为观众提供线上观看演出的机会,但最终目的还是让观众愿意追随剧团或演员的脚步到现场观看演出。戏曲讲究“角儿”,需要有人来立,也需要有人来捧。通过直播,使喜爱某个演员或剧团的人愿意追这个演员和剧团的线上演出,使观看了某个演员或剧团直播后的用户渴望欣赏这个演员和剧团的现场演出,这就达到了直播的效果。对此,戏曲院团应要求演职人员尽量使用相同的直播软件,同时成立剧团的官方直播账号。在大型演出时,使用一个主账号对舞台进行直播,在直播间设置管理员及时回应观众的需求。在平时,演职人员可以分享剧团排练和练功的日常。这样就可以将剧团的线上资源进行集中整合,顺利打造出剧团自有的品牌和文化,避免观众只知道剧目不知道演员或只知道演员却不知道剧团的尴尬局面。

(三)专栏专场,系统全面介绍戏曲知识

在常规演出外,戏曲直播应有“大戏曲”的概念,不能仅满足于一场直播下来的关注度,而应着眼于剧种和院团的长远发展,利用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宣传推广戏曲的知识和全貌,在直播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有主题、有顺序、有章法。专业院团应主动寻求地方主流媒体的帮助与配合,策划传统骨子老戏和戏曲流派名家的专场演出与介绍,把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宝贵财富发展和继承好。对于专业演员和戏曲爱好者而言,在直播时同样可以设置知识专题,对戏曲的历史传播、身段表演、创作与发展等进行系列介绍,并可以用短视频的形式发布戏曲知识点的讲评和示范,打通戏曲知识线上传播的渠道。此外,线上线下要有机联动,在线上发布戏曲名家体验教学活动,线下邀请戏迷实地感受戏曲在音乐、文学、舞蹈、服饰等方面的艺术价值,既能提高观众观看视频直播的兴趣,又能激发其亲身实践的热情,进而扩大戏曲的宣传力与影响力。

(四)立品立德,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直播链

德艺双馨一直以来都是戏曲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戏曲直播人员和从业者也应遵守网络直播的管理规范,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和艺术水准,演绎有历史、有温度的戏曲作品,传播有思想、有情怀的民族精神,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戏曲直播生态。在直播手段和策略上,在掌握戏曲传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的同时,也应尊重前人的劳动和产权,改编作品应注明来源,不创作低俗无聊、哗众取宠的作品。在直播过程中,专业院团和戏曲演员应谨慎对待商业广告的植入与宣传,守好艺术本位,维护好院团和个人形象。在直播期间,观众的留言虽然能烘托气氛,但也会干扰到演员的思路和表演。因此,用户应注意评论的时间和内容,主播应区分演唱和互动聊天的重点,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对于戏曲名家和老艺术家而言,开通直播要有充足的准备,连麦对战应提前做好沟通了解,不能被人盲目诱导。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在观看直播的同时也应提升自身素养,点赞、评论和刷礼物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注意文明礼貌,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戏曲直播空间。

猜你喜欢

院团戏曲用户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