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画幅分析电影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2021-11-14

声屏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画幅全息艺术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放映他们的《工厂大门》,电影纪年开始滚动。电影的画幅自电影诞生之初就存在,并随着电影的发展一同不断变化,经历了4:3标准画幅、变形宽银幕、巨幕(IMAX)等多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更是出现了圆形画幅、方形画幅、动态画幅等各种画幅尺寸。由于技术的发展与电影艺术家的不断追求,电影的画幅也会随着电影本身一同发展下去,共同构成电影史的一部分。

电影形成之初的画幅特点——胶片时期

像世界上众多发明一样,电影的诞生也是一项意外的成果。最初的电影为胶片电影,在1889年,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使用的胶卷为12.7mm宽,后与伊斯曼合作,使用其制作的35mm胶卷设计了第二代摄影机,用此技术拍摄的影片画幅即为普及至全世界的4:3(1.33:1)。卢米埃尔兄弟将爱迪生小巧的活动影像装置改造成可借由投影而放大的影像,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电影《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电影短片诞生于世。这些影片胶卷沿用了爱迪生活动影像使用的35mm的规格,获得成功后,此拍摄及放映方式广泛传播开来,一些导演使用并发展了他们的技术,并加入故事情节,拍摄出一批优秀的影片,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的《火车大劫案》等,这些影片均为1.33:1的画幅比例。后来增加的光学声带使得电影的画幅变为1.37:1,即经典学院比,而好莱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按照这个比例拍摄电影,其中多部成为里程碑之作,被记入电影史册,如《乱世佳人》《公民凯恩》等。

悬挂投影的方式实现了多人同时观看同一部影片,并直接导致了电影院的诞生。4:3的画幅比例是经由对人眼的视觉的特性进行测试后设计的,被认为是最舒适的观看比例。然而当电视开始普及,人们便逐渐放弃电影院,回到家里观看更为方便的电视节目。早期电视的设计直接借鉴电影的成果,将屏幕设计为1.33:1的比例,大量电视作品也均按照1.33:1的标准拍摄。电影院大量观众的流失引起电影公司的担忧,电影工作者决心使用新的技术观众在看电影时能够拥有与电视不同的视觉效果,各种各样的宽银幕电影开始出现。变形宽银幕为福克斯公司在1953年推出的一种宽银幕的电影格式,画幅比例为2.35:1,富兰克林·沙夫纳用此格式拍摄了《巴顿将军》。另一种宽银幕为派拉蒙影业公司在1954年推出的遮幅宽银幕,又称为维士宽荧幕,画幅尺寸为1.85:1,其尺寸电影包括希区柯克拍摄的《西北偏北》和《捉贼记》等。

胶片的发明直接促成了电影的诞生,电视的出现则迫使电影从业者不得不做出改革。而被动出现的宽银幕各种画幅电影较之经典学院比电影能够提供给观众更宽阔的视野范围,使展现壮阔的景象成为可能,电影艺术家重新考虑设计电影画面的构图安排与镜头语言,由之发现了画幅对于电影艺术形式展现的作用。

近年来电影画幅的发展——数字时期

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电影行业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数字电影的诞生和发展给予了电影艺术家更大的发挥空间,人们的创作手段更加自由,可表现的事物更加丰富,传统电影的拍摄规则对数字电影不再构成限制。

电影的画幅不再由胶片决定,人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随意且便捷地改变影片的画幅尺寸,众多电影工作者开始想方设法将画幅尺寸用于更好地艺术呈现,进而出现了一些画幅会随情节改变的影片。2016年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使用了圆形画幅,并与1:1的方形画幅和2.38:1的宽画幅相互切换,镜头流畅自然。当今时代,人们征服了画幅固定比例的限制,开始能够为了自己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选用任意画幅。此外竖屏电影在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后出现,蔡成杰为华为拍摄的《悟空》是一部八分钟的竖屏广告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历尽艰辛踏入电影院观看大闹天宫的浪漫故事。手机屏幕较小且为竖屏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竖屏电影要使用与传统电影大不相同的镜头语言,人们开始了对竖屏画幅的探索和使用。数字电影时代,人们对电影的立体感有了追求,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大获成功后人们开始狂热拥抱数字3D电影。3D电影的画幅在传统的长度和宽度上,又增加了“深度”作为第三维度,观众视线的边界不再是方方正正的画幅,注视点在深度上也出现了变化,电影的真实感增强。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深度维度的增加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使焦点突出在观众面前,引导观众注视其想要让他们关注的事物,并且增加电影的奇观感。另外,弹幕电影是网络电影诞生的一个副产物,幕漂浮于屏幕之上,跳出了原有的画面范围,固定的长宽比画幅的电影画面无法束缚弹幕,它以另一种方式模糊了画幅的边界。

在数字电影阶段,电影的画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变化,不仅在尺寸上,甚至在形式上已与传统胶片电影有所区别,电影开启了由二维迈向三维的探索路程。电影画幅的标准尺寸不再是电影艺术家创作时必须遵守的规则,而是转变成艺术家用以创新的元素之一,他们主动对画幅进行探索和改变,以创作的自觉意识推动了画幅的发展,使之形式的多样化。

未来电影画幅的发展趋势——虚拟时代

自电影诞生,画幅的概念就一直伴随至今,即使有3D电影、弹幕电影等在第三维度上尝试的出现,它也从未摆脱一定尺寸的限制。然而,虚拟现实的出现使画幅的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全息摄影和全息投影为技术基础的全息电影也在逐步研究当中。

虚拟现实即VR技术在刚刚诞生之初,就有电影工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项新的技术用于电影的创作上。不同于3D电影,VR电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维世界,人们可以随意调整视角观看自己想要看到的部分,有极强的主观性。VR电影在画幅方面更是颠覆了传统,将画幅扩展为人眼的整个视野,有固定宽高的画幅“消亡”了。2016年,Felix&Paul工作室曾推出VR版《侏罗纪世界》,观众带上头盔,即可进入恐龙的世界。VR电影通过消除画幅边界带给了观众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对于电影创作者,蒙太奇、画面构图等众多传统电影技巧不再适用,艺术家必须探索出更适宜360°真正实现全景展示的VR电影的创作方法。另一种新的形式即全息电影是一项还在研究当中的技术,目前还只能用于拍摄风景、木偶和动物等,且无法实现大量观众同时观看。全息电影比起VR电影更先进之处在于观看者的感受,观众观看全系电影时可以不用佩戴任何眼镜等显示设备,就能看到有立体感的影像。在画幅表现上,全息电影虽然同样突破了二维平面的限制,却未将观众与真实世界完全隔离,全息投影可直接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范围内,这让人们拥有更强的真实感和更为特别的沉浸感。

在未来,电影将朝向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电影形式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完全颠覆电影本质从而诞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可能。以VR电影和全息电影为首的未来电影打破了原有电影的画幅限制,将影像从银幕上剥离开来,并且抹去了画面的边界,画幅消亡也许会成为未来电影发展的方向之一。无限可能地为电影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自由与挑战,丰富多样的画幅形式更是在根本上颠覆了电影艺术的存在,使其焕发更大艺术魅力。

结语

电影自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现今的电影与一个世纪以前已经大有不同,全球各国几代电影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使电影飞速发展。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混合产物,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知的未来,它的每一次大的飞跃都受到技术与艺术的共同推动,表现在画幅上,即呈现为由实际过度至虚无的发展倾向。技术的革新与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创新欲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电影画幅的形式由单一到多样、维度由二维到三维、边界由清晰到消亡的发展,进而使电影的形式的不断演变。画幅的不断演进也促进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的多样化发展,电影艺术的创作更加灵活多变,富有魅力。

猜你喜欢

画幅全息艺术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纸的艺术
全画幅机身
PAUL GALL AGHER 大画幅黑白风光
全息技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