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家共话:新时代理论大众化传播的创新探索
——以天津广播电视台《大家说理》为例

2021-11-14

声屏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主持人理论

理论创新与宣传创新一直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理论的宣传工作也要齐头并进。对于理论宣讲类的电视栏目来说,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必要。如何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和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让厚重深刻的理论入脑入心。天津广播电视台《大家说理》在探索理论大众化传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大家共话:拓展新时代理论传播主体

为探索新时代党的理论大众化传播,《大家说理》栏目改变了一般理论宣教中“被学习”的状态,打破传统理论宣传中专家学者长篇大论、侃侃而谈,群众被动接受的宣讲式做法,让群众参与到讨论问题、交换意见、提出见解的思想现场,提高大家的参与感、主动意识,进一步激发了理论传播的活力。节目中的“大家”既是引领思想、高屋建瓴的“理论大家”,也是各行各业、各抒己见的“公众”。他们通过彼此的对话交流,营造一个公共思想交流的空间。“理”是理论,也是理解,在交流中,众声共振,达成共识。栏目开播以来,已邀请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近两百位专家学者参与对话。同时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改革先锋、劳动模范、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四百余位嘉宾共同参与节目,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丰富活泼的思想氛围。

精心设置议题,找准对话交流的中心。

《大家说理》结合党和国家、天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节目话题,发掘有意义的现实问题,找准“大家”对话交流的中心,激发思维碰撞的火花。

及时性。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栏目组就邀请党代表讲述奋斗故事,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风貌。每年全国“两会”后,栏目组会及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两会”政策解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节目制作推出《传承传统文化汲取爱国力量》《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等节目,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观和浓厚的爱国情怀。为更好贯彻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栏目组走进高校,结合思政教学,推出全国首个融媒体思政公开课。首期节目走进南开大学,畅谈“信仰”。节目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提出心里的真困惑、真问题,不怕尖锐,不怕敏感,在“硬碰硬”的交锋中,用最生动的方式感染学生,展现理论的力量和甜美,把笑声、掌声不断的思政课,原汁原味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广大青年学子中收到了良好的口碑,并形成收视期待。2020年初疫情肆虐,栏目组连续推出《战“疫”迎考》《疫情里读懂中国》等系列节目。

热点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大家说理》便推出五中全会精神解读的系列节目,全面配合政策宣讲。近两年来,天津经济增速下降也引发舆论担忧质疑,栏目组直面这一热点敏感话题,连续推出《我们要什么样的GDP》《我们要什么样的政绩观》等系列节目。透过表象看本质,透过总量看结构,透过数字看趋势,解读天津坚持战略定力,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基础,解疑释惑,凝聚共识。

连续性。对重大理论政策,栏目组不是浅尝即止,而是务求全面深入,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解读,推出《全民学习会》《拥抱大智能》《筑梦路上》等特别策划系列节目。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栏目推出《协同发展中的“破与立”》《协同发展中的“舍与得”》等系列节目,把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说准确讲全面。

打造生动“理论场”,在潜移默化中引导

《大家说理》栏目注重发挥电视媒体优势,提高理论传播的贴近性、艺术性,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活泼的思想空间和生动的理论场,创造融入体验感,放大思想磁场的吸引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进一步增强理论大众化传播实效。

以事说理,以情动人。怎样能做到说理不枯燥,让人看得进去、听得懂,节目确立了一个主导思想:以事说理、以情动人。坚持“小事儿解读大理儿”“从身边事儿读懂大主题”,“在可亲可敬上做文章,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例如在《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节目中,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后人拿出吉鸿昌将军当年发给部下的一只碗,上面写着“作官即不许发财”,生动展示了家风和政风的紧密联系。《筑梦路上——惊雷乍响》节目中,“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关友江讲述分产到户一年间的变化,从“吃不饱”到“杀猪宰羊”“干一年够吃五年”,生动刻画出改革开放的力量。在融媒体思政公开课上,面对学生们对“信仰”的困惑和犹疑,节目摆脱理论的说教,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来感染学生:陈毅安烈士新婚三个月就告别妻子,奔赴战场,为国捐躯,只留下一张被血染红的新婚照片。南开大学著名学者杨静年,他说自己的人生巅峰不是在世界名校获得学位的时候,而是八十岁那年终于入了党。党的早期领导人彭湃,家境殷实却毅然抛弃万贯家产投身革命,不为一人富、心念苍生贫。学生们在一个个故事中体味着、感动着,思考着,究竟什么是信仰,应该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信仰,又该如何坚守信仰,让理论宣传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直面问题,突出“辣味”。理论节目不能缺少战斗性。《大家说理》栏目关注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注重把握思想上的碰撞,观念上的冲突,在释惑中引导,在思想交锋中明辨是非。《翻越融资高山》不回避敏感问题,民营企业代表当场向银行负责人提问为什么不愿意给民营企业贷款。银行负责人坦言“思想还不够解放”,对民营企业存在某种程度的“歧视”,促使对问题的讨论深入到思想观念层面。《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提到《监察法》用“留置”取代“双规”时,没有回避社会上对“双规”的质疑,邀请嘉宾阐释“双规”的法律依据和历史作用,并进一步解读“留置”取代“双规”的意义,让依法治国、依法反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一户都不能少》在提到怎样做通80户居民的工作时,也没有回避社区居民有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有纠纷和矛盾。但工作人员能够正视这些问题,秉持原则,讲求方法,让每一户居民最后都能自愿同意搬迁,展现了基层工作人员坚定的党性原则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

走进现场,注重体验。《大家说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明确了一个基本操作原则,就是要走到基层、走进新闻现场。它突破了固定演播室的局限,通常把演播室设立在与当期主题最贴合的现场,让嘉宾坐在观众中间,交流零距离,互动无障碍,结合实物、实景、实事,把“理”说得生动易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节目”《筑梦路上》系列节目走进安徽小岗村,访谈现场设立在当年十八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的茅草房前,带着观众一起“穿越”回那个“冒死求生”的夜晚,让改革的动力再次激荡在每个人的心里。在广东深圳,录制地点设立在莲花山小平同志做出改革开放部署的地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改革开放提出新要求的地方,激励人们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闻凤英:播种希望》现场设在天津静海区一个村的温室大棚内,既符合嘉宾农业推广专家的身份,又契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现场还用绿油油的大白菜、黄澄澄的玉米进行布置,烘托了节目氛围。《张黎明:仰望星空》演播室搭在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贴合工匠精神的话题,令人对匠心境界不胜神往。另外,每期节目除了演播室访谈,还提前准备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和采访,比如《七里海的舍与得》使用大量七里海风光、拆除违章建筑、村民搬迁的画面,还播放了对当地干部群众的采访,增强了可视性和可信度。

丰富表现形式,增强互动。《大家说理》栏目把“准确”作为生命线,把“生动”作为活力值。说出准确的“理”是基础,让“理”生动鲜活起来,让大家听得懂、能接受并转化为行动,才是终极追求。在表现形式上,栏目加入具有时代烙印的经典文艺作品来增强吸引力,在唤起群体文化记忆的同时,让说理不再枯燥。《筑梦路上》系列节目里,为再现深圳当年人才汇集“闯”出新路的历程,节目中穿插播放了当年热播的《外来妹》片段,力求唤起记忆激荡人心;为了展现安徽小岗探索推动土地流转工作,节目播放了《第一书记》电影片段,沈浩的事迹再次给观众带来震撼;《久久不见久久见》是海南当地脍炙人口的民歌,也是习总书记讲话中引用的歌曲,节目在谈及海南明天的发展时,把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勾起了观众对海南明天的畅想。与此同时,增强现场互动也必不可少,力求让访谈现场“热”起来。《筑梦路上》系列节目里,在安徽小岗,种粮大户程夕兵展示他按照总书记指示种的新型有机大米,现场端出热腾腾的大米饭让大家品尝,边吃边聊他心里的乡村振兴。在《文化自信的“根”与“魂”》节目里,专家现场考核外国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掌握,说出五句《论语》里的话就可以免费畅游曲阜的景点。这让留学生跃跃欲试,现场笑声不断,富有感染力。

未来展望

《大家说理》经过多年的探索,在电视访谈、理论宣讲创新和普及方面有所突破,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可以成为栏目组未来努力的方向。

“大家共话”的多层面展现。访谈类栏目的核心就是营造“谈话场”,即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畅所欲言的谈话现场,这是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互相碰撞所形成的“场”。由此可见,谈话可以在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进行多种排列组合,从而多层面营造谈话场。目前,《大家说理》的谈话场主要在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嘉宾与嘉宾之间展开,而忽略了嘉宾与观众之间、主持人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另外,嘉宾与观众要在利益相关方进行选择,同样也要注重利益相对方,如此才能体现出不同利益群体的多元诉求,并最终通过真正的“共话”实现多方利益均衡。

全媒体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理念,这是对“全媒体”概念的全新阐释,也是在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理论宣讲类电视访谈节目来说,全媒体应用本就是探索大众化传播路径的题中应有之义。“全程媒体”即全方位展现事件全貌全程,事件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处在传播链条中。于《大家说理》而言,除了要把每一个理论政策的内容阐释清楚外,还要关注它的“前因后果”,即介绍背景信息和后续影响。“全员媒体”即“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大家说理》的“大家”是“全员媒体”最典型的表现。但线上“大家”还需带动线下“大家”,这样才能真正把“全员”落到实处。而线上线下的“大家”联动就需要靠“全息媒体”来实现,也就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比如栏目录制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云连线”让更多不能到场的“大家”参与对话,这需要同时成功接入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多路实时信号,背后的技术团队支撑至关重要,而这恰是《大家说理》的短板,急需论证推进。“全效媒体”侧重于传播效果,要通过建立“全媒体矩阵”切实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引导力。“全媒体矩阵”是一种分众化的传播策略,指的是针对不同受众群进行不同渠道的内容分发。如今,移动智能端聚集了大量用户,也要注重打造包括媒体号、政务号、自媒体达人号等在内的“账号森林”,做大传播领域,做强传播效果,切实发挥主流媒体的思想引导功能。

提升主持人的素养与能力。前文提到自媒体达人号,可以依托个性化的主持人来建立,这也是国内诸多广电转型MCN时重点打造的领域。《大家说理》的主持人目前在临场发挥、应变能力和个性化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在转段落时要运用起承转合的细节,让谈话场自然而然地转入下一段落。如果到时间就转,一是比较突兀生硬,二是也显得对嘉宾不够尊重。而主持人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对理论政策的深入学习,与嘉宾有更多地交流沟通。

更重要的是,主持人需要积极参与到节目制作全过程中来。首先积极介入节目选题策划,这有利于主持人更深刻地理解选题,而且能为节目出谋划策,突出自己的创造性。主持人的想法也可以跟栏目组一起交流,有疑问也可以得到及时解答,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编导的意图,对谈话的层次脉络才能有更清晰的把握。其次,亲自设计问题。主持人如果只是拿着编导设计的问题照本宣科,那就会不顾嘉宾现场的回答来机械地提问。只有自己设计问题才能灵活控场,而且自己设计完每一个问题之后,主持人要对嘉宾可能的反应有一个预判,然后再针对不同的反应准备一些不同的应对措施。最后,主持人还要参与后期的编辑工作。主持人可以及时跟编导沟通自己的想法,比如节目在内容上应该突出谈话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在总体风格上应该是哪种情绪,哪段应该适当移动一下位置,不要按照线性的顺序进行剪辑。把这些问题都沟通好了,才能达到最佳的播出效果,从而避免出现编导对主持人意图的错误理解。

结语

第六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于2020年11月21日落下帷幕,大会主题是“相约美好未来,视界触手可及”,并提出了“高端权威、技术创新、行业引领、大众参与”的目标。对以《大家说理》为代表的理论宣讲类电视访谈节目来说,权威和引领是它的固有属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众参与,若再辅以技术创新,势必能在理论的大众化传播上释放更大的效能。

猜你喜欢

主持人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