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与狠抓落实相结合
2021-11-14安华
文/安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这讲的是一个矛盾的两个面。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制度,要有好的制度作保障。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了好的制度必须执行,制度执行不力、执行不好,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把有力推动各项制度落实作为己任,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执行制度作为应尽之责。
要健全制度体系。政策的有效性在于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基础主干法规陆续出台,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四梁八柱已经建立。制度成熟定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在制定完善精准管用的配套制度上出实招。应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审视制度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统一性与差异性、强制性与倡导性,看是否符合实际,与时俱进做好立、改、废、释等工作。对制度空白要及时补上,做好立的工作;对不合时宜的制度,一方面要进行修改,一方面要进行废止;同时,要做好对制度的宣传、释义、解读。对可以合并归类的制度加强集成,统筹整合。特别要注意,没有统一性就没有规矩,没有差异性就没有活力。对制度的原则性、严肃性不能打折扣、搞变通,但任何一项制度不可能“包打天下”,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不同情况,要给制度留有余地、留下“口子”。
要改进督促指导。制度执行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落实不力、不坚决,使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抓落实,前提是要吃透精神,把握要义,准确领会意图,确保方向对头、措施对路;关键是真干,不做虚功,防止流于口头、浮于表面;要害在于精准施策、精准落地,做则成、做则好。制度落实要加强过程管理,不能开个会、发个文就了事。坚持靠前指导、具体指导。但指导决不是包办,越俎代庖,而是锦上添花,让工作推进落实得更加精准。抓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奔着目标的实现锲而不舍,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半途而废。要改进方式方法,分情况、分层次弹性推进,不能简单化、一刀切。督查指导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豆子的比种豆子的多”,更不能“一个人干活九个人搞督查”,“看着的比干着的多”。下基层必须冲着问题、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排忧解难去,而不是去当“钦差大臣”,给基层增添负担、干扰基层工作。
要加强效果评估。制度的形成到实施是一个科学动态的过程,是认识再认识、实践再实践的循环往复。客观形势在不断变化,有些是可以预知,有些是不可预知的,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一项制度好不好,效果怎么样,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执行制度者的感受最真切、基层评价最客观。要经常深入基层,找制度的执行者评估制度实施的效果和产生的影响,深入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到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地方,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取得预期成效。要完善科学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把关注点放在推动制度实施、促进制度落实更加精准有效上,保证制度活力不断释放。
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人是落实制度的关键。要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把制度意识作为自身的必备素养、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自觉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作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