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室内乐中的“和”

2021-11-13刘小菁

乐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室内乐排练音色

刘小菁

摘要:中国民族室内乐源远流长,汉代的“相和歌”,隋唐的“清商乐”,宋元历史文献中的“细乐”,再到之后的“丝竹乐”……都是早期的雏形。随着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与发展,民族室内乐也逐步走向多元,到21世纪,民族室内乐开始逐步走向专业院系教育,成立了许多优秀的、组合形式多样的民族室内乐团。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室内乐排练的经验与实践积累,试分析总结民族室内乐排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围绕音乐中的“和”,对民族室内乐的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归纳。

关键词:民族室内乐  和  训练

“和,谐也。”和,和谐、协调①。民族室内乐团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情感相互融合的有机载体,承载了声与器、物与我、历史与当下的观念与认知的思考。“和”的意义彰显于精神气质内化,更表现民族音乐与团队演奏者的有机协调。要做到室内乐中的“和”,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从人、琴、乐方面来分析。

一、民族室内乐中的“人”

1.能力的统一

人员队伍是民族室内乐团的基本要素,乐团整体性取决于个人专业水平的统一协调程度。要想达到整体高水准,则意味着个人素养、演奏技术、音乐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要基本一致。在训练和实践中不难发现,团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演奏效果则大打折扣,而当团员能力水平有机协调,演奏过程中各司其职,演奏的整体性和艺术性都会有力彰显。

2.思维意识的统一

通常情况,民族室内乐团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无现场指挥配置,这就对排练、演出过程中团队成员的认知水平和默契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演奏过程中,团员思维不统一会造成许多不确定因素,诸如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如何分析处理乐句、强弱变化的分配、速度转换的把控以及共同对音乐的理解等。通常在排练初期,指导教师会参与指导排练,从乐曲速度、力度、气息的变化提供专业指导。后期的自主排练中,节奏的把握与表现的效果都依赖于乐团成员自我感知和掌控。这对乐团成员的默契度是一个考验,需要共同解决演奏过程中的分歧,广泛吸收意见建议,形成统一意见,并在时间的积累中将不断加强。

二、民族室内乐中的“琴”

1.编制

西方室内乐团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模式,如: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相较而言,中国的民族室内乐团编制与形式尚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中国民族室内乐的组合形式非常丰富,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从人员组合形式来看,既有少数四人组合如“中国印象”,也有人员超10人的“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等。从乐器组合形式上来看,既有同音乐器组合而成,诸如“圣风室内乐团”“阮族室内乐团”等;也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的诸如“艺境室内乐团”“八音组合”等。不同的组合形式、不同的乐器选择与风格呈现,都蕴含着独有的特性,要想获得最合理的编制、声音最平衡的声效最成功的演奏效果,中国民族室内乐组合形式究竟如何选择?笔者认为团员人数的多少,乐器相同与否都不是关键要素,组合形式的选择要看作品本身及个人的审美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好音色与声音的平衡及艺术的品质。寻求民族乐器组合的可能性同样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尝试。民族乐器的有机组合需要充分考究音色和谐问题,因此,要多去尝试不同乐器组合的搭配,寻求更多可能性。就像朱践耳先生曾说过:“‘同’是无矛盾,‘和’是矛盾的统一,‘同’是单一,‘和’是多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单一的,同一的东西是难以为继的”②。所以,民族室内乐团发展趋向需要继续探索多元的音乐、多元的文化、多元丰富美的声音。

2.声响

在乐团组合中,演奏的声响效果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重奏不同于独奏,不管是什么编制的组合形式,在排练、合奏过程中一定要讲究音色和组合声音的群体感。在组合中,每件乐器各有分工,不能过于突出或埋没某件乐器。要充分注重奏出的声音彼此碰撞,声音融合而富有弹性,反之会互相抵消,影响乐器合奏效果。

三、民族室内乐中的“乐”

“礼以道行,乐以道和。”③乐以道和,乐:音乐。音乐能够表现中和之气,表达了古人对于音乐的最高境界的追求。“龢”音同“和”,“龢”的部首“龠”音同“乐”,表现在音乐方面,音乐的感染力离不开融和,融和的演奏一定富含音乐的存在。所以,民族室内乐演奏中,要求每位成员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成员之间的呼吸、一舉手、一投足或一个眼神的会意,都要“和”在一起。

1.响和景从——默契度

意为两者紧密相连。组合中要求成员之间紧密联系,演奏时关注的焦点不能集中在自身演奏,要多关注你的同伴。通过细节的提示、眼神的交流,做好协调沟通,可能一个眼神,就能感觉到对方是否想要提一点速度,或者有突发情况如断弦、失误等,遇到问题就会很默契地、无痕地弥补过去,不会影响音乐演奏的进程。

2.和而不同——共性与个性

在不同乐器的组合中,每一件乐器都有它的个性所在。如弹拨乐器琵琶与古筝,虽然都是点状乐器,但从型制、演奏法、声响、共鸣等方面完全不一样,在排练时相似的乐器可单独拿出来训练。比如就从训练一个“点”开始,共同演奏的这一个“点”是否统一整齐?或两个不同类别的乐器声音是否碰撞在了一起,但又不失各自乐器的个性?由于乐团成员个人的性格、肢体语言、演奏手法不同,其表现方式、乐感都是各有千秋、独一无二,有力丰富了音乐的有机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自然的丰富性,通过训练与实践,真正做到音乐上的“和”。

3.曲高和寡——选曲

民族室内乐组合的蓬勃发展,以组合形式呈现的演出方式也愈加普遍。从作品选取上,通过重奏形式传播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建议作品最好不要太高深莫测,既要有内涵,又要有可听性。选曲原则中无需过度迎合市场需求,注重作品雅俗共赏,力求对民族音乐的受众广泛性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从演出形式上讲,要充分考量受众的可接受程度,做到亲民化、通俗化。相较于古代宫廷高雅音乐,现代的民族音乐与观众是零距离的。所以演出形式可以有一些讲解、互动,便于观众接纳、理解音乐,了解民族乐器基本知识。当然,也不能为了迎合观众,而降低乐团专业演奏水准。不低俗、不媚俗,保持高水准,高品质。

4.遥相应和——气息

意为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在组合中,受室内环境、场地条件等因素影响,演奏座位距离差异性明显。在没有指挥的的情况下,要做到整齐划一,呼吸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在任何演奏中,音乐都不能没有呼吸。就像对个人表达而言,停止了呼吸就会造成窒息。音乐也是如此,如果在演奏中乐团成员没有呼吸,合作者就不知何时起音、收尾,乐曲速度的掌控以及音乐律动的进行都会不确定。整个组合没有一团气凝聚在一起的话,组合成员将会是一盘散沙。民族室内乐团由于个人差异性,每个人呼吸长短不一,起手速度不同等问题,所以在平时排练中,一定要注意气息的运用,通过训练,做到一气呵成。

5.琴瑟调和——音色与节奏

意为声音和谐。民乐常有音准问题,准确把握音准尤为重要。单个乐器存在些许偏差,会严重影响组合的整体性,组合中如果每个乐器都有些许不准的话,那会是呕哑嘲哳,难以入耳。因此,在训练中需充分发挥调音器作用,排练前乐团成员至少提早15分钟到场调音。自身乐器调好后,两个乐器之间再互相校对音准。这也客观上起到了培养成员的听觉敏锐性的作用。

组合中的音色,彰显的是每位演奏者的审美追求。音乐没有优劣之分,也没有标准的界定,但声音的舒适度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感知能力。无论是辉煌宏伟,还是细腻如水,声音或干涩或有弹性等等,凸显的都是多元化的声音追求,要追求音色的美感。毛泽东说道:“达到彼岸,要解决路和桥”。孙维熙老师曾说过:“音符是有重量感、色彩感、温度的,所以弹琴首先要出好的声音”④。

6.更唱迭和——声部关系

意为彼此唱和。室内乐的演奏就好似三五个好朋友坐在一起聊天一样,你一言,我一语,演奏也如此,要有对话的感觉,音乐才更生动。想达到该目的,我们需要多向传统学习,在优秀的传统作品中汲取营养,学习不同乐种的演奏风格与演奏手法。                           在重奏中,你帮衬我一下,我托你一下,你是主旋律时,我绝对让出来,为你铺垫好和声;当我是主旋律时,我也会毫不犹豫,非常肯定地演奏出来。不同于独奏,重奏可以说是互相成就、彼此融合的关系。

综上所述,要想充分表现民族室内乐中的“和”,需不断学习、借鉴、创新,特别是注重传统文化的积淀。室内乐中所暴露的音色、呼吸、节奏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认知仍需加强。例如江南丝竹中对音色的讲究,细腻流畅,透明纯净,若能深入领略其精华,在排练其他风格作品时就能有效避免杂音、噪音问题。就像顾冠仁老师说的那样“民族室内乐应多样化,应该认真深入的学习传统,学习江南丝竹的细腻流畅,透明纯净的器乐音色,要海纳百川,勇往直前。”⑤又如,如果能认真思考和吸收民歌伴奏、昆曲、京剧的精髓,就能有效提升我们“唱”的能力。有强大的内功作为支撑,那么气息问题也就会随之解决。刘德海老师曾说过,“应该做到随口能哼出一段戏。唱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唱好才能弹好。要想弹得有味儿,首先一定要对戏曲、民间音乐有所了解,至少能会唱几句有代表性的戏曲,对演奏会有很大帮助。因为音乐是最有感情的东西,同时还要注意作品演奏的个性。”⑥

总之,传统音乐是我们能力素养的土壤,重视传统音乐,学好传统音乐,是我们不竭的动力。丰富音乐的知识面,并不意味着门门精通,但至少要了解,在素养水准上不缺失。只有这样,当后期再碰到类似元素的作品时,才能流畅自如地演奏出来。如果在乐团中,每个人都是文化底蕴深厚,同时没有明显短板,肯定能发挥“1+1>2”的组合效果。讲求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做好文化传播,鼓励优秀文化成果“走出去”,如何更好地让民族音乐真正地走出去呢?吴蛮老师曾说过:“想要在世界舞台上站住脚,必须有地道的传统音乐才能做到。不中不洋,没有特色的,是不行的。所以先把自己做好,就已经走出去了⑦。”

由此启发我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学习室内乐如此,学习任何民族音乐亦是如此。

小结

随着中国民族室内乐的蓬勃发展,在保证音乐的品质与正确的音乐审美追求基础上,推动其增强传播深化影响成为重要的发展主题。为此,既要不断创新,深化作曲技术创作新作品,同时也要保留传统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传承发扬同样也需要革故鼎新。因此,在民族室内乐发展方面,要重视开展深入研究,把握整体与要素关系,做细做强。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民族音乐,促使民族室内乐不断迸发生机与活力,历久弥新。

注释:

①《广雅·释诂三》

②杨青,拓宽民族室内乐的表现空间,人民音乐,1999年第8期

③《庄子·天下篇》

④2017年10月28日孙维熙老师《民族器乐演奏中音乐语言的个性与共性问题的探讨》讲座

⑤2017年6月9日顾冠仁老师《传统乐种的继承创新发展-谈江南丝竹的创作实践》讲座

⑥2017年10月25日刘德海老师《漫谈重奏》讲座

⑦2017年10月16日吳蛮老师《民乐的传统与跨界音乐演奏》讲座

猜你喜欢

室内乐排练音色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新年晚会
两个大忙人
东平路上的秋日盛事
我国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分析
乐师
鸟雀排练忙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