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分析
2021-11-13黄德力
黄德力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十分重要地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小学生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新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小学生不仅要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更要注重对自主实践能力的加强培养[1]。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的利用情景化教学模式,创新更改传统的教育方法,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拓宽思维发展的能力,有效的提高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引导方案;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的教学意义
教师在对于小学数学的有效指引过程中,不单单是结合书本教学内容传授给小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加入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使实际的生活场景融入到教学课堂过程中,选取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作为教学的素材,以便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使其更容易的融入到课堂环境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增长,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力更需要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加强数学中对运算推理、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是必然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指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向,就会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興趣,无法完成现代教育要求下的数学教学目标,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成效,从而影响了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容易充满新鲜感,因此在课堂上很容易分心,不认真学习,开小差,此时教师需要正确指导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3]。比如说,将一些实际生活场景引入教学课堂中,精选一些小学生感兴趣或者最贴近生活原材料的教学素材,让小学生深刻意识到小学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小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身边日常生活中隐藏着的数学现象,激发并促进其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随后与同学或者老师一起探讨自己的发现,通过对相关知识文献的查阅,编写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再由老师进行点评,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加以正确有效的指引,从而让小学生自主找寻解决的办法,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开发学习的思维。
比如说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如果常规的给小学生介绍三角形的长、宽、高、面积等相关书面知识时,难免会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因为这些理论的知识太过于抽象,小学生很难理解其实际意义。所以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找取一些生活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像三角架、小红旗,支衣架等等,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三角形为什么会具有稳定性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这个问题,再在课堂上讨论交流三角形的特点、运用及作用,从而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发散,促进学习小学数学的自主观察和学习能力。
(二)重点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其实践操作的教育思想
教育部门明确指出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的培养三观,也能够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举一反三[4]。
因此,教师要做到以小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合理地分配数学学习的时间,有效控制好教课教学的时间,把时间留给小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在课堂时间中设置提出疑问的环节,引发小学生思考,总结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参与性,有助于营造积极热情的课堂氛围。遇到难点大家可以一起研究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师生、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也同样提高了口语表达和思维敏捷的学习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错误,纠正错误,提高小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小学阶段尚未发育成熟,对问题产生容易有犯错畏惧的思想,此时教师需要耐心指导,不能一昧的批评、打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并且要及时发现小学生犯下的错误,合理有效的指导和纠正。
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问的教学环节时,小学生很容易回答错误,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小学生掌握理解、进行运算的过程和意义,因为他们只是大致知道简单的运算过程和结果,却不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很容易出现错误。此时需要教师帮助小学生培养耐心计算和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小学生会自觉地养成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好习惯,进而帮助提高学习记忆和学习能力。
(四)定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合作共赢的思想
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的这一特点,主动帮助小学生摒弃焦虑、走向交流,促进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整体合作的效率对个人的学习有着积极有效的影响。
比如说,在学习多角形相关面积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自行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中心,布置合理的教学任务,鼓励小组大胆猜测,动手实践,例如可以把两个三角形拼凑成一个四边形,研究面积的求法等等,然后让小组分析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再向其他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教师可以在旁辅助,找出其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耐心指出并解决。最后总结该小组的优点和亮点,这大大加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也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小学生自行感受到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思考而得到成果的愉快体验,进而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5]。
教师需要定期的进行学术总结,对该阶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记录。教师应当首先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正确学习并及时、合理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可以让小学生自行总结,写出自己的不足和看法,加上老师对小学生每个个体的观察了解,找出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的纠正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提高教学的成效,完善教育改革的机制,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语:通过以上的探讨能够发现,教师在对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传统的教育观点与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了,教师需要创新、合理的更改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其更加高效的配合教育发展,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落实更加坚硬的基础。同样,对小学生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也会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保证了课堂的有序进行。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形成了正确的三观,在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面发展上,都能有更好的平台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最终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樊丽忱.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文渊(小学版),2020(7):266.
[2]陈新娥.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神州,2021(1):121-122.
[3]余娅飞.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2):49.
[4]喻爱珍.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126-127.
[5]王芳.浅谈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