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2021-11-13任振鹤
任振鹤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发展高度关注、格外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坐标、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贯穿着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全省上下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省情特征,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
坚持发展“提速”。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挖掘释放自身潜力,在实施“黄河战略”中做实“两山”文章,在“双碳”战略中抢占绿色低碳发展制高点,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过程中抓住用好政策机遇,全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推动全省经济克服疫情影响稳中有进、趋势向好。
突出发展“提质”。统筹稳增长、促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做到“既赶又转”“既快又好”。坚持产业兴省、工业强省,以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建设赋能产业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兰州经济圈、河西走廊经济带、陇东南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两副中心”都市圈。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打造生态大县、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文旅名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扛牢上游责任,做好上游文章,加大以黄河流域、祁连山为重点的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注重发展“提标”。把基本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涉藏地区加快发展,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口袋”与“脑袋”共“富”,打造“技能甘肃”,壮大富民产业,增强发展能力,引导广大群众勤劳创新致富,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各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坚决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推动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聚焦动能重塑,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传统工业“发新枝”。把传统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方向,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抓手,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实施“1+N+X”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军民融合、新材料、装备制造等9条产业链为重点建立链主制度,确定52条细分产业链和40户链主企业。今年上半年,省属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能源产业“显风光”。甘肃风光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通道,在“双碳”战略下,新能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风口。我们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快风光资源开发,积极破解瓶颈制约,持续优化能源结构,通过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大通道外输、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推进全省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加速由“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转变。
特色农业“创甘味”。我们启动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创建行动,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中医药产业,主打“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品牌,多样品种、醇厚品味、优良品质的“甘味”农产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立足甘肃种业大省和制种基地优势,加强良种技术开发和种子库建设,力争在国家“种业翻身仗”中作出甘肃贡献。
文旅产业“亮品牌”。我们着眼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突出大景区建设和乡村旅游两手发力,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品质提升、要素集约,“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围绕把敦煌研究院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加强敦煌石窟资料整理、保护修复、遗址管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讲好敦煌故事,彰显敦煌魅力,传播中国声音。
着眼长远支撑,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补“发展短板”,加大交通水利建设。目前,甘肃仍有2个民族自治州不通铁路,7个市州不通高铁,16个县不通高速公路,且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加快补上交通水利短板迫在眉睫。我们坚持算政治账、经济账、长远账,推进理念、技术、制度、政策、建设模式创新,集中力量实施铁路、公路、航空等重大项目,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实现交通大提速、大升级、大畅通。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既大力实施重大水利工程,也畅通中小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着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补“民生短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坚持盡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需要和可能,着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布局城乡教育、公共文化、体育和卫生医疗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城乡教育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便利性,高质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补“服务短板”,促进信息网络升级。加大新基建和数字产业投资力度,以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为契机,系统布局建设5G网络、大数据中心、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优化骨干传输网络,构建覆盖全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信息通信网络,加快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通信枢纽、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大数据服务输出地。
围绕激发活力,放大改革开放效应
以深层次改革赋能量。我们坚持“三个有利于”,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扎实开展“5+5”混改示范工程。强化地企深度对接合作,共同谋划实施央企助力甘肃高质量发展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地企双赢。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树立“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鲜明导向,加大对真抓实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地方的激励支持,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全方位开放拓空间。甘肃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枢纽节点,河西走廊是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正在从西部内陆变为开放前沿。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找准发力点,推动以“三大空港”“三大陆港”为主的功能性载体实起来,以“四向五条”国际货运班列为主的物流性载体畅起来,以国际营销服务网点、海外仓等为主的交易性载体活起来,以兰洽会、“一会一节”、药博会等为主的节会性载体靓起来,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以高效能服务优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季调度年评价办法,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曝光反面典型,主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投诉突出问题。启动数字政府建设,打造“甘快办”、“甘政通”、“12345”热线、不来即享“四张品牌”,推动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争创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坚持“产业第一、服务企业”理念,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引导各级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中比速度、比效益、比进度,通过营商环境的大突破,助推经济发展的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