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与海》中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2021-11-13刘灵珊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林鱼短句大马

刘灵珊

《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其语言准确生动、简约含蓄,海明威将自身经历与个性特点融入到文学创作当中,《老人与海》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老人与海》的创作历程及内容概括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所编写的故事。1930年,海明威在一场暴风雨中得到渔民格雷戈里奥的救助,从此两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6年,格雷戈里奥出海捕获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归程中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结果归途中受到鲨鱼的袭击,使得捕获的鱼只剩下一副骨架。海明威根据真实的经历创作了《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并使其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讲述了老渔民圣地亚哥出海84天依然未能钓到一条鱼,而在不认输、不放弃的精神斗志下,在第85天钓起了一条前所未见的大马林鱼,但是巨大的大马林鱼并不服从命运的安排,与他展开了两天两夜的激烈搏斗,但他没有放弃,他的坚持为他带来了胜利,如愿杀死了大鱼。然而在老人将他的战利品带到岸边的回程中,鲨鱼不断撕咬着大马林鱼的躯体,老人坚定地守卫着、保护着他的战利品,将鲨鱼一一杀死,保护至最后一刻,但是大马林鱼终究被鲨鱼所啃食,只剩下一副大鱼骨头,鱼骨头和大马林鱼充满了鲜明的对比。回到家中的老人,只能从梦里回味激昂的过程,以忘却残酷的事实。整部作品反映了老渔民坚韧、勇敢的精神品质,也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更映射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坚持。

二、《老人与海》中语言艺术特色

(一)简单化口语句式

语句的选择和安排是体现小说艺术风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老人与海》原文英文句子结构中,简单句占据50%左右,可见海明威对于简单句的偏好。而这种简单的语言风格恰巧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简单化的口语句式更加自然,更能贴近读者的真实对话情况。通常来说,简单化的口语句式并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往往在阅读后文之后便会将前文忘记,但《老人与海》中大量短句的使用为整篇文章增添了活力,大量的短句也充满了迅捷感。例如:“我搬动了它。或许这一次我能赢过它。拉!它想跑,等一下,让我拉住它的头。我将站到最后,你别想跑。这下我把它拉过来了。”是形容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的动作描写,通过连续的短句来增强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连贯画面,利用简单化的语言呈现出整个场景。

海明威创作的小说有着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叙述语言的口语化能够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文化与人物表现拉近,当作者叙述内容与人物语言思想更加接近时,便能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感。例如:“我拿了四条新鲜的鱼。”“一条。”男孩儿马诺林与老人的对话非常简短,老人本身作为一名渔民自然无须书面化的语言,再加上其与男孩儿的关系较为亲密,只用“一条”便非常简单明了。老人与男孩儿的对话多是简单且平淡的,但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充满了含蓄的特色,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任由读者来填补空白的对话,调动起读者的想象力。

(二)动名词灵活搭配

在《老人与海》中,动词和名词的灵活搭配是海明威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在动词的运用上,海明威依然保持着浅显易懂的风格特色,例如在老人与大马林鱼以及和鲨鱼搏斗中使用的“放下”“放置”“举起”“走”“驾驶”等常见的动词,而名词也是如“路线”“鱼鳍”“胸部”“重量”等简洁的词汇,这与上述简单化、口语化的句式特点相符,通过动名词的合理搭配使用,在连续短句的交叠中体现出故事的紧张感和生动性,带给读者更为直接的感受。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动名词最特别的运用在于使用“和”连接短句,这体现出一位语言大师的良好功底,“和”的使用不仅表现出节奏加快、气氛紧张、场景连续的特点,而且在英文句式中,“和”的使用避免了主语和谓语的多项重复。“和”的灵活使用不只用于连接句子,对整个情节有着连续描写的作用,更加简单直接地刻画出老人的动作,凸显了老人的形象。

(三)修辞与风格结合

修辞性语言是小说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一步提升阅读效果,升华作品。在《老人与海》中,修辞性语言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象征性修辞与小说表达的“冰山”风格。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并没有刻意地运用象征手法,而是通过描写人物、情节来简化传统意义上的象征所指,使象征性修辞融入到人物的刻画当中,人物本身成为一个勇敢、坚韧的形象,而并非通过外在的语言来修饰人物形象。

第二种是比喻修辞。《老人与海》中的比喻修辞集中在情节舒缓的描述性语言之中,例如:在描写大马林鱼外表时运用了“棒球棒”“小山”“镰刀”等喻体,作者并未直接描述物体的具体形象,而是用喻体为读者留出想象空间,更加清晰地唤起读者对具体事物的联想;或是描写老人左手时用“像紧抓着的鹰爪”,使读者清晰感受到老人左手的鲜明特征。这种比喻修辞为平白的语言增加了感染力。

第三种是重复修辞。重复的词汇、语句都是重复性修辞,在正常的文章中应当避免重复修辞,不过在特定情况下使用重复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老人与海》中,重复是海明威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海明威语言艺术风格的显著特征。海明威小说中所使用的重复手法不只是语言文字意义上的修辞,而是艺术风格上的修辞,已经融入到文本结构当中,在某些程度上也反映着海明威的思想理念。在词汇的重复方面以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名字最为明显,“圣地亚哥”只出现过5次,而“老人”出现了268次之多,以“老人”称呼主人公的反复应用表现了作者强调和突出主人公身份特征的思想,从對年迈的描写中反衬出老人所拥有的精神品质,点明了文章的思想。而在句子的重复方面,以“我希望男孩儿在这里”一句为例,在海上搏斗的描写中出现了9次,表现了老人希望孩子在身边的愿望以及自身孤立无援的境地,为海上搏斗添加了一丝悲壮的情感。海明威通过重复修辞手法反复使用特定的词汇语句来强化语言的思想内涵,丰满了老人所处的环境和老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质,使得《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得到叠加,表现出重复修辞所具有的语言艺术。

(四)各类句式合理运用

简单化、口语化句式是海明威语言艺术特点,而在《老人与海》中,各类其他句式的合理运用使整篇文章上升到更好的层次。引用德国著名作家齐格飞·蓝茨评价海明威的一句话:“他的句子的典型特征就是精确而毫无修饰。”上文提及的“和”便是各类句式运用的纽带和桥梁,海明威的“和”有着一般意义上的用处,在句式结构上能够利用“和”将短句化为长句,将单句转为并列,使各种语句组合在一起,既显得描写流畅,又能突出语言可视性。《老人与海》中以短句为主,长句用于传达故事的深意或介绍。例如在老人与男孩儿对话场景中,在一问一答的短句语言交流中会穿插两三句长句作为装饰,这种句式的合理性运用体现出《老人与海》语言艺术的魅力。大多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老人与海》中简约含蓄、长短相间、错落有致的语句格式便是海明威对词汇、句式、语法运用的个人特点,小说中最长句子有83个单词,但只有19个句子超过50个单词,海明威在行文过程中不断挑选着词汇,将装饰性的形容词去掉,用简洁的语句来表达思想,却又非常有技巧地穿插长句。比如在小说开头背景介绍中,就使用了大量长句来展开叙述,通过各类句式的合理运用不断转移叙事角度,使作者在小说中不露痕迹地引导着读者融入故事,推动故事的发展。

三、结语

《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创作的优秀作品,其语言艺术风格凸显着海明威的文学特点,通过简单化、口语化的语言以及动名词灵活搭配带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再将各种修辞手法与自身语言风格相互结合,丰富了整篇小说的思想理念,运用诸多创作技巧使整篇小说令人回味无穷,充分展现了《老人与海》所具有的语言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林鱼短句大马
《老人与海》读后感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大马林鱼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安发一路欢歌游大马
穿越大马
直面失败,迎接成功
过气神明
大马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