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与《简·爱》中女性形象对比

2021-11-13黄阳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林黛玉黛玉世俗

黄阳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此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其中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诸多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书写了作者曹雪芹自己对时代和自身生活的感触。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刻画了众多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在作者详尽的笔墨描绘之下,每一位在《红楼梦》出现过的人物都深入人心。《红楼梦》中女性人物众多,文中较为清晰地表达了作者本人意识下的女性主义思维,各位女性人物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她们性格各异,能够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女性原本的情感特征来对人物进行展示。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爱》是一部带有明显自传意味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诞生于19世纪,作者身处于工业发展相对比较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正蓬勃发展的英国,这一时期的英国仍然属于男权社会,女性地位和女性的声音不受重视,作者在《简·爱》中书写了一位能够按照自身意愿摆脱世俗对女性的偏见,勇敢追求、勇敢反抗的女性形象,这本身也是作者对于英国当时的女性不良生存状况的一种反抗。简·爱虽然自幼失去双亲,但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敢于发声、敢于反抗,能够以尊严和自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始终坚持自我并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简·爱是作者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而《简·爱》也是当时英国社会态势之下很难见到的为女性发声的作品。

《红楼梦》与《简·爱》在内容方面与女性主义息息相关,二者在女性形象刻画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将针对两部经典著作之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一、《红楼梦》中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

(一)林黛玉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

林黛玉初入贾府之时年龄尚小,得益于贾母的宠爱,林黛玉虽为孤儿但是也并未受到太多社会苦难的袭扰。林黛玉自幼便有诗书之气,加之其病弱之美的外貌特征,使得黛玉表现出有别于世俗的美。黛玉本身性格坦率,不畏强权,是这个时代女性多不具备的性格特点。从多角度审视黛玉的形象时,我们不难发现,黛玉在言语之中似给人一种尖酸刻薄之感,但是深入分析又会发现,黛玉讥讽嘲弄的往往都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而且通过这样的语言内容,反而让读者对黛玉的坦率和机敏有了更好的认识。贾宝玉将念珠送于她时,她却言道:“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而在宫花这件事上,黛玉重视的并非宫花本身,而是自己的宫花是否是“挑剩的”。很多时候,当黛玉流露出“尖酸刻薄”的特点之时,读者并不会觉得黛玉是一个性格如此的坏女人,结合情境反而会感受到黛玉不畏权贵、敢于反抗的优秀女性主义特征。从社会角度上来看,传统女性保持着“少则从父,长则从夫”的状态,不仅肉体上受到严格的束缚,精神上也受到封建思维的控制。然而曹雪芹笔下的黛玉形象能够冲破世俗的控制,敢于用语言和行动去和当时的社会进行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其身世背景是有关的。黛玉的双亲过世较早,黛玉在年龄尚小之时还未过多受当下社会思想的影响,而且黛玉本身也具有极强的艺术实力,精通琴棋书画,在这样的情况下,黛玉凭借自身对生活、生命的思考,形成了不屈于社会压迫、敢于反抗、直率的性格特点。而从爱情观上来看,黛玉虽然深爱着宝玉,但是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黛玉并没有采取直接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爱情。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想之下也遵从传统思想中的“重世俗看法”的特点,黛玉在爱情之中更多表现出的是失落和愁苦,以致最终宝玉和宝钗走到一起,黛玉在此情此景之下泪尽而逝。可以看出,黛玉在爱情观上仍然有比较浓厚的东方传统情感观念,仍然重视道德、社会对自身的看法,不会做出一些会被世俗指责、有损自身“声誉”之事。性格特征、爱情观这些都是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女性主义思维的体现。

(二)王熙凤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

谈及《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就不得不说一说王熙凤这一生动活跃的重要人物。从现实角度上来看,王熙凤在《红楼梦》女性角色中起到了一定的支柱作用,《红楼梦》的故事是围绕四大家族展开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文中没有王熙凤,故事该如何开展?各大家族之间的纽带何在?作为处于故事中心线上的人物,王熙凤的女性形象是非常容易分析的,从其出场时的形象描绘就可对其人物性格稍作了解,放诞的笑声让黛玉也很是纳闷,究竟是何人在如此庄重的场景下做出这样“格格不入”的行为,而众人却对此非常熟悉,因为王熙凤就是大家口中的“凤辣子”,一个雷厉风行、具备出色管理能力的女人。王熙凤的女性形象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独特的,女性似乎与“掌权”不甚相干,但是王熙凤却偏偏是府中实际行使管理职权的人,而且这种管理并非逞强为之,王熙凤刚一接手相应的工作就展现出了极为清晰的管理思路,不仅梳理了当前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以“快刀斩乱麻”的态度在短时间内就解决了府内的大小问题。正像文中所述一样,“因此忙得凤姐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能清净……日夜不暇,筹划得十分整肃”。这些都说明了王熙凤具有不同于时代女性的管理能力,以至于贾母都称赞其“好似霸王的一个人”。在形象方面,其雷厉风行的行事特征并不是其形象的全部,在处事方面,王熙凤能够审时度势,保持圆滑的办事风格,也正因如此,王熙凤才能在府中受到持续重用。不同于当时孝顺公婆、从命于夫、围绕家庭的女性形象,王熙凤并不受世俗的束缚,她既没有搞好婆媳关系,而且面对丈夫,反而是她“管教有方”。而传统文化思维下的女性应该内敛而保守,这显然与王熙凤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综合来看,王熙凤这一人物之中充满了对女性自由、独立的追求,这也是其女性主义的核心内容。

二、简·爱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

简·爱的一生不可谓不充实,她幼年便失去双亲,生活在舅舅家中,而当舅舅也离世之后,简·爱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艰苦生活,舅母无时无刻不在给简·爱施压,并将简·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背景下,虽然女性主义思潮已经逐渐深入,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女性权利尚未得到保障,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仍然以孩子、烹饪、教堂为主,如是一般女性在这样的生活境遇之下必然会受尽折磨而死,但是简·爱表现出了极具女性主义精神的性格特点。她不仅具有很强的自主精神,而且敢于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平等说不,这种反抗精神是支持其追求独立自主的重要基础。当简·爱和欺负自己的表哥发生冲突时,简·爱不仅在言语上予以回击,同时也敢于以自己弱小的力量在行动上进行反抗,独立自主、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些都是简·爱重要的形象特征及女性主义内容。在爱情方面,简·爱敢于突破当时的阶级地位牢笼,敢于向爱人表达自己的爱,但当爱消失时,简·爱也会毫不犹豫地撒手,但是最终又会因为责任和爱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与其结为夫妻。简·爱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自由平等、责任与果断都是其重要的女性主义精神。

三、對比《红楼梦》与《简·爱》女性主义的异同

《红楼梦》与《简·爱》的女性主义异同之处很好比较,二者都对自身所处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生活态势不满,基于自身对女性主义的认识书写了自己心中的完美女性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反抗精神、不同于时代现状是二者最主要的相似之处。在人物刻画的过程中,《红楼梦》为读者描绘了众多性格不同的女性人物,其中不乏王熙凤、林黛玉这样有别于传统思想的女性形象的人物,而《简·爱》的女主人公更是全程带着反抗传统、追求自由平等的标签。当然,两部作品之间仍有一定差异,在女性主义方面,《红楼梦》虽然表明了女性的权利和追求,但是仍然在东方文化的框架之内,众人对于他人的评价仍旧比较看重,希望自己成为被认可的人。但是《简·爱》在西方思维体系之下更重视自我意识,追求自我精神下的平等与自由,对于世俗的眼光和传统的枷锁并不在意,这与两部作品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思想文化有直接关系。

猜你喜欢

林黛玉黛玉世俗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不愿向世俗投降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不仅仅是眼泪*——黛玉的另一种解读
世俗的力量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