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化
——北京隆福寺地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13柴培根ChaiPeigen

建筑技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大厦设计

柴培根 Chai Peigen

1 七年之陪伴式设计

2012年在崔愷院士带领下,我和设计团队开始参与隆福大厦地区的城市更新研究工作。从项目定位策划到城市设计探讨,进而初步落实规划条件和总体方向,然后结合功能定位开展单体设计,隆福大厦的改造工程先期实施,大厦北侧的一商园区的改造随后展开,整体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陆续进行了七年。

2012——2019年恰逢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慢慢冷却下来,北京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逐步落实,国家多次就新时期城市建设给出指导性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设计的进程。与新建项目不同,老城的更新改造工作头绪多,牵扯到方方面面,再加上政策影响尤其是在北京的老城,给改造设计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直到2019年8月在改造后的隆福大厦屋顶花园举办了隆福文化中心开幕式,作为一个节点,我们团队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2 城市更新的具体样本

隆福大厦地区的改造更新设计,是一个城市更新具体而生动的样本。一方面,建于六百年前的隆福寺已经消失,它见证了北京城的兴衰。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只能在模糊的老照片里看到一丝隆福寺模糊的影像,但它还是留下了一个地名、一条轴线和一圈边界,以及由此建立的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和留在人心中的记忆,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这一区域城市格局的形成。另一方面,隆福寺地区在从庙宇到集市,从传统街区到现代建筑,从功能性的商场到装饰性的符号,再到今天从商场转型办公,北京城近百年的发展历程都在这片场地上留下了痕迹。而在这次改造过程中,又正逢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大转型期,从环境问题引出的对大城市病的讨论、新的城市功能定位的落实、中央城市建设精神的贯彻,种种因素最终决定了大厦今天的模样。

3 城市经久性元素

这些年的工作让我认识到对于城市传统区域而言,相较于保护,更要尊重其真实的演变,理解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空间的塑造。在更新和保护的工作中,去辨识、寻找那些让城市能够讲述自己发展变化经历的特征,这样的特征可以称之为城市发展中的经久性元素。对于隆福寺地区而言,从整体的城市结构看,虽然隆福寺已经消失了,看似只留下一个地名,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曾经寺庙的轴线、边界以及与周边胡同、四合院肌理的对比关系作为城市经久性元素依然可辨。我们在设计中顺应并适当整理、强化了这些元素,以此为线索,结合新的使用需求,努力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状态。

1 鸟瞰

一条串联五四大街、隆福寺街、钱粮胡同间的异化的历史轴线,以三种尺度和氛围呈现了城市演变的历程,最初的设计并没有刻意强化轴线,但轴线的控制作用却慢慢浮现出来,从屋顶的庙宇延伸到对立面的控制,贯穿空间的组织。

复杂的边界条件一度令设计者困惑,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现状中看得见的边界来源于背后地权的挤压和长期作用,如果只是简单化地处理既不现实也很困难。未来如何处理与周边传统街区的关系、面对边界的问题,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审慎地思考。

隆福寺自初建之时就是嵌入传统街区的异质性元素,不论如何变化,这种与周边传统街区的对比关系始终存在,削弱或消除异质性的举动现在看来都值得商榷。这种异质性提示了园区内外的差别,从传统街区到园区城市体验的对比,依然可以看作是历史经验的延续。

2 从胡同看向隆福大厦3 建于20 年前的屋顶仿古建筑作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被保留4 红墙与CBD

4 城市的进化

2020年底,在新隆福大厦举办了以城市的进化为主题的展览和研讨会,崔愷院士指出,“如果说城市更新描述的是一种表象的物理状态,那么城市进化展示的是一种自内向外的生物现象。”

在我看来,“城市的进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自主性,把城市比作有机体,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有机体对环境变化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反馈。在这些年持续的项目进程中,政府、甲方、建筑师、使用方、市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对项目施加影响,最终的状态不是任何一方主导,或者说能够控制的。似乎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有一种自主意识,而这种意识至少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现场长期沉淀下来的某种稳定的城市结构中。二是延续性,“进化”的定义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基于对环境的适应所进行的自主性的调整,所谓遗传性状是指基因的表现。进化中基因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城市的自主意识沉淀在某种稳定的城市结构中,那么这种结构可以说就是城市的基因。当然,若是再考虑文化基因,那就是更复杂的问题了。

5 隆福大厦整体改造策略

5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这一区域的城市更新工作从研究到实施,是从自上而下的整体设计逐渐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具体操作的过程。通常在面对一个新项目时,总会满怀憧憬地描绘和寻求一个完善的方案,这更像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想象与表达。而此次城市更新的设计过程则完全不同,很多工作可以说是建立在无数次推翻原有想象的基础之上的,有时是在对未来的绝望之中,转回头来面对现实的问题,而最终的结果也远远超出了当初的判断和预期。本雅明曾描绘过这样一个天使,他面对眼前不断堆积的现实的残骸,希望唤醒死去的事物,并试图将破碎的世界还原为一个整体,但一股来自天堂的风暴吹打着他张开的翅膀,使其无法合拢,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推向背对的未来,这场风暴就是所谓的进步。本雅明借此表达的是另一种看待历史的态度,是一种反常理的历史梳理。和我们常说的面向未来不同,这个天使面对现实、背向未来的姿态,更是参与城市更新工作的建筑师所需要的,唯此才可能有面对现实的善意和包容,以及背对未来的勇气和坚定。虽然我们一度纠结于实施过程中设计秩序感的失控,现在回头看,慢慢意识到城市更新工作中的秩序不是一种表面的依赖于形式语言的空间序列和材料构造的秩序,而是一种隐藏在真实的社会进程中的某种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

从开始的面向未来,到转过头来面对现实,在处理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开展设计工作。这更接近于本土设计中描述的状态[1]。“追求一种渐进式的、生长式的、混搭式的、修补完善式的改造状态[2]。”

6 黄昏下的隆福大厦7,8 改造后的一商园区

9 隆福大厦剖面图

10 从城市设计阶段到单体实施阶段(一商园区)

图片来源

1,3,6,7 张广源摄影

2,8 柴培根摄影

4 李季摄影

5,9,10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项目信息

业主:北京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指导:崔愷

项目负责人:柴培根、周凯

设计团队:柴培根、徐磊、周凯、李赫、史鑫辰、

戴天行、李恒鑫(方案);任重、杨文斌、李赫、

周志红(建筑);任庆英、王磊、张雄迪、张付奎、刘文珽(结构);匡杰、王松、范改娜(给排水);宋玫、雷博(暖通);贾京花、刘畅、陈游(电气);任亚武、刘炜、殷博(智能);刘晓琳(总图);邓雪映、李倬、张全全(室内)

景观设计:万橡建筑设计(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古建设计: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面积:58 300.3m2

设计时间:2014——2015

建成时间:2017

摄影:张广源、柴培根、李季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大厦设计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BUBA台灯设计
影子大厦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电梯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城市更新
散文大厦的三条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