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及方法
2021-11-12田小兵
田小兵
摘要:高校排球运动教学范围逐渐广泛,使得我国现代化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但是其普及时间还是比较短,在实际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对排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体能训练的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排球运动员的实际能力。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与方法,以增强高校排球教学效用。
关键词:高校排球体能训练
排球运动是一项对技术和体能都有较高要求的运动,因此排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排球技巧方面的训练,还需要坚持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升其运动能力。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包括弹跳力、灵敏度、身体协调性、耐力等多个方面,排球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其体能情况才能与排球运动相适应。而为了保证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能够满足排球运动的需要,训练员在对排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应当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而高校排球运动员的训练亦是如此,体育教师应当充分掌握高校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从而达到提升体能训练的效果。
1排球运动能量供给特点
在排球运动中,人体能量供应即具有有氧运动的特点,也具有无氧运动的特点,这是由于排球比赛中攻防形势转变迅速,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方式转变也比较快。通过对排球运动技巧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排球运动具有强度大、爆发性强的特点,比如扣球、拦网、跳发球等排球技术动作在运用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无氧运动特点。另外,根据人体生理学中的论述,排球运动过程中几乎90%的能量供应都来自人体通过无氧代谢产生的能量"。由此可见排球运动的能量供给以无氧为主,兼具有氧方式,因此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其无氧能力的训练,但是同时也应当看到,任何无氧训练的基础都是有氧训练,教师在对高校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同样应当合理安排有氧训练的内容。
2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涉及速度、柔韧度、力量、耐力、灵敏度和身体协调性等多个方面的训练,因此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高校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
2.1速度素质训练特点
排球运动中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速度素质训练是高校排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一个训练项目。速度素质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运动员的神经反应速度,促使其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快速调动自己的肌肉爆发出强大的力量。速度素质训练主要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训练时间一般在训练课程的前期,这时运动员的机体处于兴奋状态,运动欲望也比较强,因此训练效果较好。其次,速度素质训练的方式非常多,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并且结合排球技能练习进行训练,这样能够提升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2.2力量素质训练特点
力量素质主要是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在运动时对抗阻力的能力,是运动员为了保证身体协调能力而展现出的一种综合性的力量,排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素质主要从其弹跳能力、身体耐力、速度这几个方面展现出来。力量训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教师在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力量训练最常用的方法是自体重训练法,在训练过程中重点应当注意速度力量的训练;注意力量训练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可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注意训练的针对性;长期坚持才能看到训练效果。
2.3耐力素质训练特点
耐力素质也是高校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一项体能素质,排球运动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耐力素质才能坚持打完整场比赛。耐力素质训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前期通过一般耐力训练来提升排球运动员的心肺功能,为后期专项耐力训练奠定基础;训练方法多样化;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兼顾、平衡发展3。
2.4柔韧素质训练特点
排球运动员想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排球技能,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柔韧性,因此柔韧素质训练也是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柔韧素质训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柔韧素质训练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依照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安排训练目标,目标过高有可能对运动员身体造成伤害;训练时间、训练环境的安排要合理;训练应当遵循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方面的原理。
2.5灵敏和协调素质训练特点
灵敏度和身体协调性也是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个方面,经过这方面的训练运动员可以更加准确的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并且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也能保持较好的身体协调性,该项训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點: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依据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3训练方法
3.1具体方法
3.1.1耐力训练法
排球教练客观掌握运动员运动基础、专项能力等信息,继而有依据的应用训练方法。正常情况下,教练为运动员制订组合训练方案,即躯干练习结合下肢练习,以此增强运动员耐力。针对速度耐力练习时,运动员在教练的指导下,重复跑15米,跑9次左右。练习有氧耐力时,运动员运用间歇训练法,即每跑100米,步行100米的训练法。执行上述训练方案时,教练应适当控制训练时间,动态观察每位排球运动员的表现,并及时回应运动员给予的反馈。
3.1.2.力量训练法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期间,教练应合理制订力量训练方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的训练学生手臂力量以及身体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教练应把控力量与肌肉截面面积间的关系,重视肌肉力量训练环节,以便为排球运动提供力量支撑,并增强运动员在赛场中的自信心。
3.1.3.速度训练法
速度训练的过程中,教练除了运用上述力量训练法之外,还应探索速度训练技巧。一般情况下,超等长练习法能够助力于速度训练,即合理设置超等长时间,妥善处理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间的节奏,借此激发运动员速度力量。此外,排球教练要细化速度影响因素的相关要求,将起跳、反应、挥臂、移动等要素的要求落实于训练过程,从整体上提升运动员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继而增强团队配合默契度。
3.2合理化建议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期间,教练应在尊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的基础上,为其制订相应的训练方案,并动态调整训练计划,以此优化体能训练效果。与此同时,排球教练正确处理练习节奏及体能恢复节奏,以免高强度训练降低运动员积极性,并增加运动员心理压力,最终弱化排球训练效果。具体来说,教练应细分耐力训练等级,据此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例如,小强度耐力训练后,运动员的休息时间最少为48个小时,训练过后适当进行放松性训练,促使运动员平复训练心情,并调节好身体机能。
除此之外,排球教练适时评估运动员身体状况,并主动与运动员沟通,了解运动员内心诉求。监测运动员体能变化时,教练运用数理分析法来掌握运动员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据此灵活调整训练方案,确保排球运动员的体能优势全面发挥,并循序渐进提升运动员排球技能。不容忽视的是,教练应遵循科学训练原则,在掌握比赛规律的基础上,细化训练阶段,并具体安排训练计划。在此期间,教练与排球运动员应良性沟通,促使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这既能顺利完成训练目标,又能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结语
总之,在实际开展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训练特点及方法,发挥训练优势。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力量及耐力训练,使其为排球学习提供硬性基础,强化教学效用。
参考文献:
[1]王丽霞.论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与方法[J].西部皮革.2017(02):178.
[2]袁灵犀.探讨高校排球队体能训练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7(0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