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等与尊重

2021-11-12黄雨晴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核心理念

黄雨晴

摘要:尽管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不同文化都在相互交流渗透,但随着全球化发展,人员流动加剧,不同的文化都越来越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多元文化主义自上世纪中叶提出,便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它倡导各文化平等尊重,倡导彼此开放接纳,倡导对少数群体的保护。这些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与推崇。但时至今日,除了这样一些价值的模糊呈现,多元文化主义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事实上,多元文化主义由于其自身具有的逻辑矛盾性根本无法获得在描述性词语以外的明确定义。本文从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的核心理念的矛盾,图景的矛盾以及宏观性(文化群体)和微观性(个人)的矛盾三个方面入手,指出多元文化主义存在的困境。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核心理念;困境与矛盾

多元文化作为一种状态的描述词汇,其存在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进程。而作为一个术语的使用,“多元文化主义”完全是近代的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多元文化主义”在加拿大首次正式使用并讨论。然而直至今日,多元文化主义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除了这个词语本身的可替代性很强,如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 pluralism),多文化主义(pluriculturalism)等諸多词语都有着与它无法厘清的相似,还有一点是多元文化的使用语境和目的不同。米歇尔.韦维尔卡 认为,回到提出多元文化主义的历史阶段,其含义的不固定性就变得容易理解了。事实上它涉及到了三个不同层面的含义- 社会学,政治哲学,政治科学。这三个不同层面的操作逻辑使得它完全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但笔者认为,除去上述的因素,多元文化主义本身具有的逻辑矛盾性就使其无法在描述性词语以外获得进一步被认可的定义。

一.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的核心理念的矛盾

多元文化主义当然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现象,这一点没有异议。但一旦其上升到伦理道德,行为准则或者政策方针时,其矛盾性就无法避免。

第一个困境便来自于多元文化主义核心理念里所包含的尊重与平等。多元文化主义倡导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文化。但如果这一文化是反尊重反平等,处处站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对立面呢?多元文化主义应该如何对待这一文化?

从其本身所倡导的理念来看,当然也应当尊重这一文化,但尊重这一反面文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认可了其“反尊重反平等”的合理性,这与自身尊重平等的核心理念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

回顾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北双方关于蓄奴的分歧过大,于是南方提出退出美利坚合众国。直到现在回顾这段历史,仍有一些支持南方退出的声音指出,在南方的农场经济形态里,蓄奴是一种独特有效的文化方式,这样的文化不应该被北方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南方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当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说法,然而从逻辑上讲,如果说认可蓄奴为一种文化方式,那北方通过战争来维护的联邦统一及至后期高举的废奴大旗就很明显是在侵犯另一个群体另一种文化的选择权。分析至此,多元文化中包含的悖论已然令人毛骨悚然,它太容易成为某些“文化”的庇护所,成为如艾伦布鲁姆在《美国精神的封闭》 中所担忧的文化相对主义胜利—以存在即合理作为背书,拒不反省拒不改变。于是约瑟夫在《多元文化主义》 里提出 “宽容具有重大的局限性。第一,所有的文化共同体都没有压制自己内部成员的权利。第二,任何一个共同体都没有权利对那些不属于这个共同体的成员实行不宽容。第三,共同体内部的成员必须具有选择离开其所在共同体的机会。第四,自由多元化注意要求所有的文化全体给予他们的成员足够的机会进行自我表达以及参与国家的经济生活 。”学者们意识到,不加以限制的尊重与平等会沦为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口号,要倡导尊重就必须要对不尊重加以谴责与遏制。但讽刺的是,一旦对这一原则加以限制,使之成为有条件的尊重有条件的平等,就只能成为另一种披着尊重外壳的文化霸权主义。

二. 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的图景的矛盾

第二个困境来自于多元文化主义所倡导的图景。在一个奉行多元文化主义的社会,大家相互尊重包容,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不同于自己的文化,但一个文化的成形与发展,显示出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征正是由于它的封闭性。每一种文化认同都是由它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区别来界定的,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偏爱这样的文化,相信它是优于其他的,至少相较于其他是更适合自己的,于是这一文化得以保留和发展。如若希望保持着一文化独特性,那必会通过这些差异与界限来尽可能地保持其文化的封闭性。于是改变成为一个不被鼓励的现象,守旧成为“保护自身文化”的重要途径。由此多元文化的样貌得以保留—确实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存在,且这种不同由于“相互尊重包容”没有丝毫地改变。但与此同时“在一个社会中,文化的特殊性是通过相互之间的接触来定义的,即使是那些最具持久性的文化也要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也会出现碎片化和重构”  。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种文化得以长期封闭保留的客观条件不复存在,不同的文化相互接触的可能性与深入性大大增加。但悖论就在于此,多元文化的社会条件使得各个文化之间不断由于接触而发生变化,但强调多元文化又意味着保留不同文化的独特性。这样处于开放和封闭之间的撕裂与矛盾使得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越来越成为摩擦和冲突的源头。所以多元主义的悖论就在于,期望的其乐融融互相尊重,反而因为对各自个性的强调而加强了文化的封闭性,使得真正的尊重遥遥无期。

福山在《反对身份政治》里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的文化群体正在被寻求平等这样的口号割裂。“在许多民主国家里,政府越来越不注重创造经济平等,转而去关注广大的边缘群体利益,如少数民族,移民,难民,LGBT等。” 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里,维护各个不同的群体平等的权益是理所应当且非常政治正确的。然而多元社会又正是在这样政治正确的追求平等的努力中被划分为一个又一个“独特”的文化单元,互不相容。从一个白人警察对黑人男性施暴的事件引发的“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到揭露在校园在职场性侵行为的“女孩帮助女孩”(girls help girls),再到性别转换者呼吁歧视消除,这些令人热血澎湃的群体利益争取事件背后隐藏的含义其实是群体认为他们的身份-无论是基于国家,宗教,种族,性别,性取向或其他-都没有收到足够承认。大家匆忙奔走于自己所在群体的利益,希望在多元文化中受到平等尊重的对待,但在奔忙的过程中又建起一座高墙将自己封闭起来,努力地显现出不同,使得这一个社会多元却割裂。“民主社会被分割成基于狭窄身份的碎片,威胁着整个社会的自由与集体行动。”

三.多元文化主义宏观性与微观性的矛盾

第三个困境来自于多元文化主义宏观性与微观性的矛盾—即对于不同文化的倡导,抑制了个人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员流动增强以及各种议题的全球性,一个个体很可能在一生中居住于数个不同的地区,而即便居住于一个地方且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公民身份,但他也可能不以家乡,血统,语言等来界定他自己。个人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可能性与可变性,这也是多元文化主义所倡导的自由与平等。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些个人组成了一个文化群体,然而事实是否是这个文化群体就能与这些个体很好地兼容呢?“文化群体不是毫无差别的整体,而是由各种具有不同利益目标的个体联合而成。所以,在这些少数群体内部就会出现他者,即更小的少数群体。” 钱德拉深刻担忧,当在一个多元文化社会里,讨论的主体是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里的个体就会不免成为自己文化的他者,被剥夺自由选择的权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多元文化主义的一项经典活动“肯认行动”(affirmativeaction) 中,一些特殊的措施被允许来保护少数群体文化,而在其中就包括“承认少数群体文化有权进行自我保护,它们可以限制外来者的侵犯,也可以限制器内部成员在职业,家庭,生活方式,忠诚和退出等方面的选择 。” 为了保存一个文化的独特性,个体的自主性完全被侵蚀,个体成为文化的附庸或者说,工具。

萨尔曼.拉什迪 (Salman Rushdie)1989年宣布处以死刑,其中的理由就是背叛,这一事实提醒说,捍卫一种文化的存在就是人们必须忠于他们的祖先。而作为一个现代的个体,一个混杂的世界和一个混杂的自我观念可能才更符合实际个体的认知。因此拉什迪说“我不会接受背叛的罪名,因为在我的生命中从来没有确立任何的信念,那么没有确立信念的人根本谈不上背叛 ”便揭示出多元文化主义的矛盾—对不同的文化平等尊重,对文化里的个人却专制压迫。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主义自身充满了矛盾性,这不仅使它无法获得一个准确的定义,更使它无法成为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逻辑自洽的行为准则和政治方针。多元文化当然可以继续描述一个多文化并存的社会状态,但除此之外步履维艰。

参考文献

「1」Michel Wieviorka. Is Multiculturalism the Solution?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ol.21 No.5, September 1998.

「2」Joseph Raz. Multiculturalism.Ratio Juris. Vol.11 No.3, September 1998, pp.193-205.

「3」Francis Fukuyama. Against Identify Politics: The New Tribalism and the Crisis of Democracy. Foreign Affairs. Vol.97, No.5, September/October. 2018.

「4」Chandran Kukathas. Are There Any Cultural Rights? Political Theory, Vol.20 No.1. February 1992. 105-139.

「5」Jeremy Waldron. Minority Cultures and the Cosmopolitan Alternativ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Journal of Law Reform 25(1992):751-793.

「6」艾伦.布卢姆(Allen Bloom) 著. 战旭英 译. 美国精神的封闭「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

「7」陈炜. 多元文化主义对群体正义的多维度考量『J』. 理论月刊, 2020.5

「8」汪晖. 文化与公共性「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9」张平功. 全球化与文化身份认同「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

注释:

1 Michel Wieviorka在其文章Is multiculturalism the solution?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olume 21 Number 5 September 1998里提出多元文化主义涉及了三个层面。

2 Allen Bloom在其著作《美国精神的封闭》里指出多元文化主义是文化相对主义,默认一切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使得人们失去追求真理的动力。

3 见Joseph Raz multiculturalism(Ratio Juris. Vol.11 No.3, September 1998, pp.193-205.

4 Michel Wieviorka. Is multiculturalism the solution ?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ol.21, No.5 September 1998.

5 福山在《反对身份政治》 提出现代社会不再按意识形态划分政治阵地,而是依靠身份。无论民主还是非民主国家都热衷于关注身份,特别是没有受到足够认可或者公正对待的身份。大众,领导者都成为这种身份政治的参与者,但过于强调身份,最后导致的就是社会的割裂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岌岌可危。见 Francis Fukuyama. Against Identify Politics: The New Tribalism and the Crisis of Democracy. Foreign Affairs. Vol.97, No.5, September/October. 2018.

6 同上。

7 Chandran Kukathas. Are There Any Cultural Rights? Political Theory, Vol.20 No.1. February 1992. 105-139.

8 肯认行动是指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自上而下开展的一系列旨在消除小树群体或弱势群体歧视的的措施。

9 Jeremy Waldron. Minority Cultures and the Cosmopolitan Alternativ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Journal of Law Reform 25(1992):751-793.

10 萨尔曼是印度裔英国作家,出生于印度孟买,14岁被送往英国读书。后因小说《撒旦詩篇》的出版引起伊斯兰教领袖的抨击,并在1989年被宣布处以死刑。

猜你喜欢

核心理念
以师为本: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试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讨论式教学
论中华武术之核心理念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论高校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路径之研究
基于人才成长的职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
勿让新诗教育成为“荒弃的园地”
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