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教师模块化课程开发的阻力与对策
2021-11-12陈贵方
摘要:太仓中专自2001年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来,模块化课程已成为职业教育“太仓模式”的课程主要形式,享誉省内外。但在课程开发中,教师普遍不愿意参与课程开发,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让教师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模块化课程开发,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探讨了五年制高职教师参与模块化课程开发的阻力及相应对策,以期为新时期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课程建设方案。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开发阻力对策
2001年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与本地的两家德资企业(Kern-Liebers和Fischer)合作在模具专业进行“双元制”教育,原汁原味的德国模块化课程开始应用。2004年与德企(Schaeffler)在机电专业中进行德国模块化课程实践;模块化课程取得重大成功,得到师生、家长及社会认同。2008年学校出台了《太仓中专模块化课程改革方案》,该课程在校内全面推广;2014年起模块化课程用于学校五年制高职。近20年的模块化课程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企业人才,在国内产生很大的影响。实践证明,模块化课程非常适合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但课程开发面临最大的阻力是教师,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五年制高职教师模块化课程开发的阻力
1、意识跟不上。一是参与课程开发的意愿不强,大多教师认为教学才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课程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义务,把课程开发视为十分神圣且艰难的任务,自己很难涉足这个从未开垦过的荒地。二是课程理念缺失。高职课程改革雖然进行多年,但是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观念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对课程概念的认识存在偏颇,误认为课程就是学科,就是教材,没能真正领会课程开发理念,在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此外,高职专业类课程是跨界的,开发工作复杂辛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能力跟不上。一是专业能力不强。专业课程开发要紧密联系企业,对专业性、技术性的要求高。但当前体制下培养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与职业世界严重脱节,对专业缺乏深度理解。模具专业的教师没做过模具、旅游专业的教师没有带过团、营销专业的教师从未销售过商品,纸上谈兵是目前高职校师资的主流。二是教师不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大多数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所接触的都是无课程的教育学,缺乏课程意识和开发技能,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开发的兴趣,以致在开发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
3、精力跟不上。教师本身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完成本职工作以外的课程开发。一是模块化课程小班化运作、教学任务重、课时量大、周期长,客观情况致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发课程。再次,专业课程本身的复杂特殊性,①“围绕岗位任务设计课程”的特征决定了专业课程比基础学科课程更为复杂,开发过程更为繁琐,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下企业访谈、调研,这与教师沉重的教学任务和家庭事务形成矛盾。最后,当前一线教师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学习培训、专业创建、检查评比、考核评优、各项比赛等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无暇顾及课程开发。
4、利益跟不上。当前大多学校把课程开发的工作量纳入到课时津贴里,象征性的给点报酬,有的学校甚至把课程开发作为教师的义务劳动,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没有得到什么实惠,付出没有得到相应对等的回报,忙活了半年只不过几天的加班费,还远远不及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带来的名利,追求公平的心理使教师抗拒参与课程开发。实际上,没有带来利益同时也使自己的利益被剥夺,占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参与课程开发还不如写一篇论文或课题研究来得实惠,论文和课题既可以用来参加各种考核和职称评定,又可以拿绩效奖金,何乐而不为。
二、五年制高职教师模块化课程开发的对策
1、理念培育。观念决定行动,只有拥有先进的理念,才能走向课程改革的深水区。一是消除课程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专利,非教师的本职工作的想法。把课程开发纳入教师的工作体系,把课程开发视为教师的分内工作,重塑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提高教师的课程思维,②长期以来教学论体系主导下的教师形成了稳定的教学思维,很难有教师自觉参与课程开发,必须培养教师的课程思维。首先是学习新课程理念,我校组织教师对《课程与教师》、《后现代课程观》、《未来的课程》等著作进行定期学习、交流、汇报等,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其次学校聘请高水平专家指导课程开发。我校聘请国内外知名课程专家作为课程开发顾问,09年聘请德国课程专家格雷弗教授长期驻校指导课程开发,16年起学校与德国手工业行会(HWK)合作共建考试论证培训基地,共建共享模块化课程。
2、多元激励。面对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种种困难与阻力,学校必须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首先,学校制定合理的物质奖励机制,最好能设立专项资金。根据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劳动量及成果的优劣给予物质奖励,让教师真正体验到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了“实惠”。二是把课程开发的工作量等价教学工作量,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安排较少教学任务,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让老师们能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开发中。三是把课程开发工作量应视为科研工作量,和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先评优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参与课程的动机。
3、专业发展。参与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结构的丰富和专业素养的提升的主要途径和抓手,学校应把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体系中去。在教师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过程中贯穿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方法,把课程开发提高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③从制度上建立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长效机制,保障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序进行,实现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常态化。第二、在课程开发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和素养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能等教师掌握了一定的课程开发技术后再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我们可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能力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较弱,这不仅会引发教师对课程开发的抵触情绪,还将直接关系到课程开发质量的好坏,所以提升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能力就显的非常必要。首先,亲身体验是前提。行动能力必须在行动过程中才能生长,课程开发能力就是行动表现的能力,教师需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在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课程开发的深刻认识和开发能力的显著提高。其次,学校要为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搭建好平台,充分发挥课程专家的指导作用。最后,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反思是成功进行课程开发的保障。教师要开发出符合本地区要求的、较高质量的模块化课程,必须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廷山.关于课程设计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76-78.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徐国庆.从任务到项目: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的逻辑[J].机械职业教育,2016(03):1-7.
作者简介:陈贵方(1973-),男,汉族江苏高邮人,学历:本科,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