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梦溪笔谈》的文学史料价值
2021-11-12钟晓梅
摘要:沈括为北宋的科学家、政治家,对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均有研究,其著作《梦溪笔谈》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著作。本文以中《梦溪笔谈》中的与文学有关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胡道静先生的《梦溪笔谈校证》,探究《梦溪笔谈》的文学史料价值,本文认为《梦溪笔谈》的文学史料价值体现在保留了文人轶事、文人作品、文学作品及典故的辩证及相关语言学资料。
关键词:梦溪笔谈;沈括;史料价值
沈括的《梦溪笔谈》在天文學历法学、地理科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音乐、书画鉴赏、文学、语言学、中医药学、工程技术学、军事学等方面都记载了相关资料,本文从其在文学方面作为史料的价值入手,探究其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沈括与《梦溪笔谈》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对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均有研究。晚年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总结古代科技方面的发明创造,写成《梦溪笔谈》,另著医书《良方》、《灵苑方》,有《长兴集》传世。
《梦溪笔谈》因写于润州(治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成书于1087-1095年间,共有正编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三十卷,分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内容广泛,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医药、冶金、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著作。
二、《梦溪笔谈》的文学史料价值
(一)记载文人轶事
《梦溪笔谈》中对文人的记载多集中于人事类,其中记载了包括寇准、王安石、晏殊、林逋等文人事,也有少数文人资料分散于其他类别中,如欧阳文忠公推挽后记载于艺文类中,王维《黄梅出山图》记载于书画类,石曼卿微行娼馆记载于讥谑类等。这些文人轶事的记载对后人了解文人的性格侧面提供参考,与其他史料相比较则能够对史料的正确与否作出考证,使文人的纪传更加准确无误。以林逋隐居为例,《梦溪笔谈》中记载: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
这段关于林逋隐居的记载提供了其在隐居期间的轶事,记载其喜以两鹤放飞为信号回家待客以及不善棋的性格侧面。在《宋史·林逋传》中,这两件事都没有记载,可见是对正史的补阙,《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林逋为我们提供了其日常生活的片段,对其性格有更大的了解,同时这段记载与《宋史·林逋传》中写其“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 的记载相吻合,为后人研究林逋的性格提供确证。
(二)保留文学作品
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文学作品的记载主要集中于艺文类,如宋初古文、集句诗、《香奁集》等,辩证中有李白作《蜀道难》之事,乐律中记载唐昭宗《菩萨蛮》词,杂志中有契丹语入诗记录。其中作者亲自去实地考察文学作品中所描述景象的,如:
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奂、畅诸三篇能状其景。李益诗曰:“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秋来一日即知长。风烟并在思归处,远目非春亦自伤。王之奂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畅诸诗曰:“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鹳雀楼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古往今来留下许多描写它的诗篇,作者亲自登上其地感受其风光,是对描写鹳雀楼诗歌的直观感受,能够对作品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后人研读鹳雀楼相关文学作品时,也能够根据诗句判断当时鹳雀楼的存在情况。同时在作者对鹳雀楼的描述中,也为后人判断鹳雀楼相关文学作品好坏提供一个标准。
除此之外,《梦溪笔谈》中还有关于佚文的记录,即:
庆历间,余在金陵,有饔人以一方石镇肉,视之,若有镌刻。试取石洗濯,乃宋海陵王墓铭,谢朓撰并书。其字如钟繇,极可爱。余携之十余年,文思副使夏元昭借去,遂托以坠水,今不知落何处。此铭朓集中不载,今录于此:“中枢诞圣,膺历受命,于穆二祖,天临海镜。显允世宗,温文著性。三善有声,四国无竞。嗣德方衰,时唯介弟。景祚云及,多难攸启。载骤軨猎,高辟代邸。庶辟欣欣,威仪济济。亦既负扆,言观帝则。正位恭已,临朝渊嘿。虔思宝缔,负荷非克,敬顺天人,高逊明德。西光已谢,东龟又良。龙纛夕俨,葆挽晨锵。风摇草色,日照松光。春秋非我,晚夜何长。”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记录了其找到一块写有谢朓集中未收之作品的石头,后来石头不知所踪,但是作者记录了上面所刻谢朓文章内容,使谢朓的作品更为完整,也为后人研究谢朓的作品提供了更多原是的材料。
(三)辩证文学作品
辩证类作品中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本事和文学所用意象作了考证和辨析,对文学作品的本事源流和发展进行梳理,与以前的史料作出对比而作出自己的判断,使得文学的发展脉络更为清晰。对文学作品的辩证包括文学创作的辩证如李白作《蜀道难》,以及文学用字的辩证如《楚辞》“些”字的辩证,对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意象也进行考证,如“乌龟”的考证。以《蜀道难》的辩证为例:
前史称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放肆不法,李白为之作《蜀道难》。按孟棨所记,白初至京师,贺知章闻其名,首诣之,白出《蜀道难》,读未毕,称叹数四。时乃天宝初也,此时白已作《蜀道难》。严武为剑南,乃在至德以后肃宗时,年代甚远。盖小说所记,各得于一时见闻,本末不相知,率多舛误,皆此文之类。李白集中称“刺章仇兼琼”,与《唐书》所载不同,此《唐书》误也。
作者通过考察孟棨的《本事诗》以及李白文集中关于《蜀道难》的记载,认为在天宝初年李白就已经写出《蜀道难》,并且该诗是李白为指斥章仇而非严武,因此他得出《新唐书》的记载为稗官小说,大多都是错误的结论。沈括通过多种史料的结合,对正史作出了改过,推动了文学作品本事的溯源。
(四)保留语言学资料
在《梦溪笔谈》的乐律类中,保留了大量语言学资料,作者记录了当时尚存于世的曲调曲名,同时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作出释音。戏曲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曲调的研究极为重要,对戏曲的唱腔和表演都有紧密联系,在《梦溪笔谈》中,沈括所记录的音乐从上层社会的雅乐到民间习惯的俗乐,从音律记录到词,为现在戏曲和音乐文学的研究提供史料,如:
元稹《连昌宫词》有“逡巡”“大遍”“凉州彻”。所谓“大遍”者,有序、引、歌、嗺、哨、催、攧、衮、破、行、中腔、踏歌之类,凡数十解,每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则谓之“摘遍”。今人大曲,皆是裁用,悉非“大遍”也。
沈括在这段文字中介绍了唐朝时的大曲用语,遍为大曲的一套,每套大曲由十余遍组成,凡完整演唱各遍的,称大遍。除此之外,沈括还对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词作出了解释和考证,如《楚辞》中的语气词“些”:
《楚词·招魂》尾句皆曰“些”,苏个反。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些”。此乃楚人旧俗,即梵语“萨冣诃”也。萨音桑葛反,冣无可反,诃从去声。三字合言之,即“些”字也。
作者从“些”字的读音入手,追溯到在生活中使用该读音的区域,又从地域延伸到纵向历史来源于楚人旧俗,以及梵语“萨冣诃”。沈括对文字的考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等可以吟唱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地域性差异,并对其特点作出进一步深入分析,从文字的运用和吟唱中表现文学的特异性。
《梦溪笔谈》作为一部综合性著作,在研究唐宋制度、天文历算、考古、地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在文学上作为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在文学研究方面的运用和参考也应该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沈括,《梦溪笔谈》[M],中华书局,2009年
[2]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年
[4]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7年
[5]林舒雅,《论梦溪笔谈的音乐史料价值》[J],戏剧之家,2019年(11)
[6]赵寻,《论梦溪笔谈的文学史料价值》[J],湖北第二師范学院学报,2018年
[7]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09,第129、130页。
[8]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第13432页。
[9]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09,第168页。
[10]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09,第169页。
[11]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09,第70页。
[12]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09,第78页。
[13]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09,第45页。
作者简介:钟晓梅(1996—),女,汉族,籍贯:浙江嘉兴,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