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年为何守得住346.6高地
2021-11-12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功勋》中,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受到广泛好评。李延年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因率部守住346.6高地,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记特等功1次。
为什么打得这么艰苦?
346.6高地并非一座山峰,而是由5个山头成“一”字形排列。1951年9月底,美军发动“秋季攻势”。这一攻势要成功,就必须解除志愿军对涟川至铁原交通线的威胁,而346.6高地就是这条线上非常关键的一个点。而且,346.6高地就在三八线附近,它的得失,也关系到停战分界线的最终确定。
9月底10月初,美军向志愿军阵地发起猛攻,其中美骑1师遭到的抵抗最為激烈。与其正面硬刚的,是志愿军第47军,李延年时任该军140师418团3营7连指导员。
最初担负防御任务的是47军139和141两个师。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多个高地易手数次,346.6高地就是其中之一。李延年所在的7连投入战斗前,139师416团参谋长率5个排,抗击着敌人10余辆坦克支援下一个团兵力的进攻,从凌晨4时多打到当天下午,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7连出场的第一次主要战斗,就是收复已被敌占领的346.6高地。7连收复高地并没有费太大的劲,真正的大量伤亡出现在固守期间。
原因主要是双方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47军山炮、榴弹炮只有几十门,到营、连这些基层作战单位,就只有零星的迫击炮了。而美骑1师则有各类火炮898门。
而且,美军采取步炮协同、空地一体的作战方式:先以小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侦察志愿军阵地兵力火力配置和薄弱环节,后进行毁灭性炮火轰击,再以步兵伴随坦克实行多路集团冲锋。
李延年为什么能立功?
在坚守346.6高地的战斗中,李延年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首先,在夺取高地前通过开阔地时,李延年要全连训练利用炮弹坑隐蔽、逐坑跃进的战术,规定人员之间至少要相距3米,这样就避免了较重损失。李延年曾回忆,自己所在营攻击时,发现敌人每隔3分钟左右就会打一轮炮,掌握这个规律后,他和战友利用这个间隙慢慢摸了上去。
其次,作为战场指挥员,他在敌人疯狂的炮火前保持了镇定。敌人第一次炮击停止后,他迅速跑出掩体,大喊“赶快出来,准备战斗!”当有的战士因为武器受损出现慌乱时,他大声说:“用手榴弹、炸药包和掷弹筒打”,并带头在阵地上做了示范。最终,敌人的第一波进攻就被手榴弹和掷弹筒打退了。美军战史中也承认,当近战激烈时,骑1师的主要伤亡是手榴弹造成的。
第三,电台被打坏之前,李延年曾接到上级指示:“实在不行,让八连、九连全部收缩到主峰上,丢失的山头等兄弟部队接防后再收复。”但李延年客观地分析了战场形势,认为仅仅守一个主峰是守不住的,其它山头丢失后,敌人就可对主峰形成四面包围。他冷静地将尚能作战的人员重新整编为4个班,把所有干部集合起来,组成临时党支部,统一指挥战斗。
在作战部署上,针对左翼山下的开阔地,敌可能借此迂回到我阵地后方发动进攻的可能,他将所有作战人员分为左右两翼。果然,敌人下一次进攻,就采取了正面进攻与迂回包抄相结合的战术。得益于李延年的事先部署,我军又打退了敌人的这波进攻。
第四,在得到后方战友送来的电台后,李延年从伤员中找来一个炮兵侦察兵,及时将敌人的方位报告给后方师部。志愿军有限的炮群终于发挥作用,而美军因为之前没有遭到炮击,思想上麻痹了,所以这次意外的炮火覆盖,让其死伤惨重。
346.6高地争夺战中,七连共歼灭美军600余人,志愿军战士在没有反斜面坑道藏身的情况下,牺牲也十分惨烈。但守住346.6高地,意味着志愿军像钉子一样楔在敌人交通线旁,意味着敌人“秋季攻势”的完结,“联合国军”不得不接受现有控制线停火的条件,回到谈判桌前。
正如李延年本人常说的:“军人最锐利的不是武器,而是钢铁一般的意志。”
(综合《解放军报》《军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