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2021-11-12靳雅姝

新长征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礼仪思政社交

靳雅姝

高校承担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主阵地。以課程为载体推进思想政治建设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日常化的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多元性正在对每一个国家和社会进行着冲击和洗礼,从大学生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接触的外国留学生逐渐增多。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增多,其本身所固有的民俗文化自然也就随之而来。尽管促进文化交流对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眼界颇有益处,但任何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如果不能有效识别其中的糟粕,将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不良影响。

传播多元文化的载体不断增多。随着科技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传播已经进入了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从最早的论坛到微博再到快手、抖音,新生媒介平台层出不穷,加之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使当代的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传播多元文化的平台产生交集,也自然要受到其传播内容的影响。然而,各媒介平台所传递的文化内核良莠不齐,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认识基础,就难以抵御不良思潮的侵蚀,进而迷失方向。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结束。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一些所谓“西方文化”还披上了各种华丽外衣,显得更加隐蔽,而破坏性却更强。很多不良外来文化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宣扬和倡导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其实质则是文化渗透,其所针对的主要目标首当其冲就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当代大学生群体。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可行性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由于存在理论性过强、教学方式固化、教学内容认同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内容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进而影响对思政课程的认同,使得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面临进展迟缓、收效不大等问题。而以“社交礼仪”课程作为平台推进思政建设,则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成功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社交礼仪”课程具有实用性,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交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日常礼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社交礼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掌握社交礼仪、讲究礼仪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需要,成为人们开展社会交往、发展个人事业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接受“社交礼仪”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有利于在社会交往中建立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使之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因此,以“社交礼仪”课程为平台推进思政建设,可以增加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社交礼仪”课程蕴涵传统文化内核,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而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显性特征,其根源自然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负有文化传承使命的高校,有必要也有义务将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

“社交礼仪”课程包含深刻含义,有利于促进文化自信。“社交礼仪”课程不仅包含着重要的政治含义、丰富的道德涵义,还包含深刻的社会意义。从政治层面来看,社交礼仪所讲求的秩序是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对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从道德层面来看,传统礼仪是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规范之一,成为构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桥梁;从社会层面来看,传统社交礼仪还具备价值导向功能和价值评判功能,能够调节人的情感和意识,约束人的行为。

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使“社交礼仪”课程与思政建设相向而行,既能实现思政教育这一目标,又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夯实专业知识底蕴,提升思政育人能力。开展“社交礼仪”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是实施主体。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过硬的政治素质,树立自觉的使命担当,塑造高尚的道德品格,拥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教师为人师表的力量去感染和赢得学生,才能保障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过程不跑偏,教学效果有保障。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完善礼仪课程内涵。加强“社交礼仪”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明确其本质是思政教育在专业领域的具体化,它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交文化知识传授、社交能力培养和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通过社交专业课程与思政结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要在正确思想政治意识和价值导向的指引下,向大学生传递有关社交礼仪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

优化礼仪课程设计,教学育人有机融合。要做到社交礼仪专业知识与思政理念教育同频共振,必须做好对教学大纲的设计,找准能够体现思政育人功能的知识结合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目标。例如,可以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所传承的对平等的追求、对责任的重视、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等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爱国、友善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和延展教学。

创新改革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直接体验。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广泛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以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例如,利用录音、录像、电影片段、新闻视频材料等生动直观的材料,开展多媒体技术手段、多信息集合的拓展教学,针对所要教授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学生互动模仿演练去感受教师所要传达的社交礼仪行为和其中所包含的思政育人内容,加深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柳   絮

猜你喜欢

礼仪思政社交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