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医院90周年大事记

2021-11-12

新民周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肿瘤外科重离子院区

1929年

圣心医院通过中比庚款教育慈善基金会拨款,购买0.978克镭锭、2台深部X线治疗机和1台X线诊断机,在我国率先开展用镭锭放射治疗技术治疗癌症。

1931年3月1日

中比镭锭治疗院在圣心医院内挂牌成立,这就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前身。

1936年

中比镭锭治疗院正式成为独立医疗机构。

1954年1月

上海镭锭治疗院划归到上海第一医学院并定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1959年

成立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址位于肿瘤医院内。

1960年

医院由宛平路11号迁至东安路270号。

1968年

医院划归上海市卫生局,更名为“上海市肿瘤医院”。

70年代以后

为了更好地进行肿瘤防治,1974年5月26日,上海市成立了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该办公室同样设在肿瘤医院内。

1979年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及肿瘤防治办公室与医院脱离,为市卫生局的直属单位。

1986年

抗癌协会成立大会。

1995年9月

经上海市卫生局审核,认定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

2000年6月

建成18层病房大楼(三号楼)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2000年7月

医院更名为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次年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05年

医院成立了12个多学科团队,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至如今的15 个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给予患者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这种颠覆既往以科室看病的模式,让每个来院治疗的患者都切实得到生存获益。

2015年5月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正式开业。

2018年9月

科研综合楼(十号楼)正式启用。

2019年4月

长三角区域肿瘤防治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成立。

2019年9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落成投入使用。经过近2年的高速发展,浦东院区和徐汇院区差异化发展,更加注重临床研究中心建设。肿瘤医院和质子重离子医院高度融合,利用质子重离子这样的高端技术进行最精准的治疗,形成复旦肿瘤“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2021年11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迎来建院90周年。

四位奠基人

吴桓兴(1912-1986)

我国肿瘤放射治疗主要创始人之一,创建了中国肿瘤放射治療专业,曾任中比镭锭医院及肿瘤医院院长。他所总结的肿瘤治疗基本原则被中国肿瘤学界广泛运用。他为中国肿瘤的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生物学研究培养造就了一批骨干人才。

张去病(1903-1991)

我国肿瘤放射治疗界创始人之一,曾任肿瘤医院放疗科及放射治疗科主任,作为我国第一代肿瘤放射学专家,他所建立的科室成为我国肿瘤放疗中心之一,在发展我国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培养放射治疗专业的技术队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顾绥岳(1912-1991)

我国肿瘤病理学创始人之一,曾任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创立了我国最早的病理科,提出了我国肿瘤病理分类和分型标准,开展了肿瘤统计学工作,对全国开展重点肿瘤的病理研究工作起到了组织和推动作用,为肿瘤病理学界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李月云(1911-2006)

我国肿瘤外科创始人之一,是第一位将美国的肿瘤外科技术带回到中国的医生,曾任肿瘤医院第一任肿瘤外科主任,创立了肿瘤医院肿瘤外科。她制定了肿瘤外科治疗原则和综合治疗方法,建立了肿瘤外科学梯队,为我国的肿瘤防治、肿瘤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肿瘤外科重离子院区
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意义与相关问题探讨
相对论简并量子等离子体中完全非线性重离子声波行波解的动力学研究
院区再造
360度评估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评中的作用
本刊2021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重离子治疗装置 有望年内开展临床试验
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6 年《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总目次
多院区管控:院长新视野
风口上的质子重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