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愿
2021-11-12何凯旋
何凯旋
北方天高地阔的季节,一群翅膀巨大的鸟儿离开茅草和森林的腹地,排列整齐地向南飞行。鸟群掠过灌木丛生的沼泽地带,在落日余晖照耀下披荆斩棘的人们听到响彻云霄的鸟鸣,望着庞大鸟群向南飞翔的整齐阵容,说不出一句话。直到鸟群消失在晚霞漫天的边际,他们才仿佛听到启程的命令,放下手里的鹤嘴锄头,脱掉沾满泥浆的帆布工装,穿上散发着肥皂香味的斜纹布衣裤,把机车冲洗干净,踩灭篝火,踏上一条崎岖的山道,抵达五十里外的车站。火车喷吐着浓烟,穿山越岭,又一个黎明来到,车窗外曙光微明,霞光万道的天际,那阵容庞大的鸟群再次映入眼帘。他们仍然找不到任何词语形容这一壮观景象,只能默默地瞩望着鸟群舒展的身影,直到列车开进依山傍水的村镇。南方湿润的气息迎面扑来,夜幕降临,溶溶月光下面,姑娘们梳理着齐腰长发,站在芙蓉树下面,充满幻想的脑海里,憧憬着北方大雪飘飘的浪漫故事。喁喁的私语布满油菜花飘香的田埂,没有惊扰树林中栖息的鸟群。夜进入肃穆的时刻,田埂上升腾起浓重的雾气,姑娘炯炯有神的眼光穿过浓雾,闪烁着爱情誓言:
“我要跟你去北方。”
“那里冰天雪地。”
“有你的肩膀为我挡风。”
“有你的胸口为我取暖。”
再次踏上归途的列车,车厢里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货架上堆满了崭新的炊具和被褥,姑娘们怀抱中的碎花包袱里,包裹着她们亲手剪好的窗花,还有做襁褓用的零碎布头。窗外依然有鸟群与列车同行,车窗旁边却没有了注视鸟群的目光——目光注视着坐席对面的姑娘。姑娘们面颊红润,满目羞涩,紧咬住辫梢儿,向一侧微微偏头的姿势妩媚动人。咣当咣当、枯燥乏味的车轮声变得轻盈自如起来,如同一只低飞逡巡的燕子。
鸟群依然按照季节的变化离开茅草和森林的腹地,它们再也唤不起灌木丛中仰望的目光。灌木丛也已经夷为平地,低矮的土坯房被排列整齐的砖瓦房替代。曾经仰望天空的人们,低着头,穿梭在房门和牲口棚之间的院落里。院落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散发着尿碱气味的布片儿,婴儿的哭声格外嘹亮。鸟群绕着房屋盘旋两圈,看到大片备耕的土地,谷仓高高矗立在耕地中间。它们确定人们不会再听到鸟群的召唤,毅然朝南飞去。没有人看见那个离开马厩的人,他仰望着鸟群飞翔的方向,沿着风化石大道,踽踽独行,抵达车站。站台上新建起来的土黄色塔楼里面,走出一个身穿墨绿色制服的值班员,拎着红黄两色信号灯,神情严肃地站到道轨旁边,举起两面同样颜色的旗子,在头顶上交叉着摇晃起来。他踏上徐徐开动的列车,坐在靠近车窗的位置上,凝视着黄昏笼罩下的旷野,手指轻轻地敲打着车窗下的桌面,静静地等待着晚霞余晖里与他并驾齐驱的鸟群出现……
经历了无数个漫天大雪的冬季,孩子们迅速地成长起来。他们沿着修缮整齐的道路,奔向钻天杨围绕下的校舍。孩子们端坐在简陋的教室里,望着崭新的木板拼钉成的黑板。窗外紧挨着一片树林,树林穿过几条沟壑,延伸到连绵起伏的完达山脉。林中总有说不清楚的声音出现,既不是沟壑里淤泥翻浆的动静,也不是家禽的吵闹声。老师是自愿下乡支教的青年学生,来自遥远的大城市,戴着眼镜,把工整的字迹写在黑板上,用教鞭逐字逐句指点着教他们念。终于,老师发现不时瞟向窗外的目光,便点名叫他们站起来。这是两位尚处在懵懂状态的少年:一位身材细高,面颊白净;一位身材敦实,面颊微黑。两张年少的面孔上带着淳朴敦厚的神情。他们俩同是班上的优等生。直到下课铃敲响,两个人谁也没有说出心中的秘密。下一堂课来临之际,他们俩按捺不住好奇心,没有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而是擅自跑进树林,奔向远处的崇山峻岭。整整奔跑了一下午时间,直到黄昏时分,他们终于抵达森林中最高的一座山峰。两个人的裤脚已经撕碎,腿上布满血迹,颊上带着青藤抽打过的伤痕,张皇着脸望着眼前遮天蔽日的山峰。山峰上面覆盖着原始森林,参天的松柏高耸云端,阳光照亮树梢上站立的鸟群。群鸟身形精瘦,目光锐利,动作敏捷,浑身闪动着幽蓝的光泽。这是鸟群即将踏上征途的肃穆时刻:几只身体羸弱的鸟立在对面,已经不能够远行。凄凉悲怆的鸣叫声中,同伴们轮流用嘴梳理弱鸟身上干枯的羽毛,然后飞到一边的树梢上站住,静静地等待着羸弱的大鸟们飞起来。那鸟越飞越高,和云彩融为一体之后,猝然间收住翅膀,从云端坠落,越落越快,最后变成一条铅笔画出来的灰色线条,笔直地坠入深谷当中。鸟群轰然而起,展开翅膀,仿佛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帜,遮住徐徐降落的夕阳。巨大的鸟鸣嗡嗡作响,用力地撞击着他们的耳鼓。他们颓然跌坐在地上,面对着黄昏天幕上发生的一切,张口结舌。
“那是什么呀?”他们手指着远处蓝色的群山,描述完看到的情景,疑惑地询问父亲。
“鸟。”父亲埋头收拾着钐刀,准备去草场钐草,为牲口储存过冬的草料。
“不是!”他们对父亲的回答并不满意,脸上依然布满疑惑。
“别瞎想这些没用的东西,把磨刀石给我拿来。”父亲把长长的刀片抵在水泥窗台上,准备把刀刃磨快。
他们进屋,马上又出来,手里拿了一把镰刀。“这是磨刀石吗?”他们拿出来的东西让父亲大为恼火,“想什么呢!”父亲粗暴地杵着他们的脑门,把他们推开,亲自进屋去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更大的疑惑藏在他们心里,两个人经常倚在校舍的墙壁上,面对着暗下来的树林浮想联翩。操场上热闹的场面不再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变成了行为孤僻的学生。老师发现他们稚气的脸庞上,經常浮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阴云。
“你们在想什么呢?”老师在城市里受过良好的教育,说话的声音异常平静。
“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向老师投去求助的目光。
“把你们的心里话说出来吧!”老师抚摸着他们柔软的头发。
他们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咬住嘴唇,半天才把心中的疑团说出来。可是又觉得怎么也说不清楚,因为那难忘的情景已经在脑海里盘桓很久很久,并且日益地壮大成长起来,变成一团黑色的云团,压迫着他们说不出话来。
“来吧。”老师把两个学生带到自己的宿舍里,拿出珍藏已久的彩色图片让他们观看。图片上有各种各样展翅飞翔的鸟群:有的浮现在蓝色海洋的上空,有的悬挂在白雪皑皑的半山腰上,有的穿梭在电闪雷鸣的乌云下面……老师望着两个学生专注的目光,认真讲解着这些飞禽异乎寻常的迁徙活动。
“它们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待着?”他们问。
“因为它们是鸟。”
“那鳥为什么不和人一样?”他们又问。
“是啊!人怎么不像鸟一样?”
老师在学生的追问下,陷入更深一层的思索。
校舍内外异常安静,教师宿舍里的光线黯淡下来。老师其实不比他们大多少,也处在怀揣梦想的年龄——自愿来到偏僻乡村支援教育事业,尚未实现的梦想也像天空中的鸟儿一样盘桓在老师心中。他也像鸟儿一样飞来飞去。在学生放假的那些日子里,他从农村回到城市,又从城市返回农村,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学生的提问同样撞击着年轻教师敏感的神经。
“你们会明白的,等你们长大以后……”老师没有继续说下去。
“现在谁能告诉我们呢?”他们焦急地等待着。
“谁也告诉不了你们。”
“为什么?”
“因为那是一个谜。”
“那老师应该告诉我们谜底。”他们恳求道。
“自己的谜需要自己去解开。”
老师的目光在黯淡的光线里富有一种穿透的力量,越过他们的头顶,越过简陋宿舍的墙壁,越过墙壁外面安静下来的校园,抵达更远更远的地方。那个地方神秘遥远,充满了迷人的魅力,需要他们自己去寻找。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长大呀!”
他们站在村庄寂静的道路上,遥望着高高的苍穹,星空迷离深远,像那座茂密的森林一样神秘莫测,叫他们对身边的村庄的兴趣陡然锐减。
这一年春天,两个学生终于发现那个依然跟随鸟群南行的人。他背着一个很大的帆布背包,走在铺满风化石的道路上,头顶上缓慢地飞过巨大鸟群的影子。这个人居住在为赛马场饲养马匹的房子里。村庄里的人觉得赛马场跟他们很近,却又遥不可及,就像天上的鸟群跟他们很近,却又遥不可及一样。他虽然经常在他们身边出没,但独自管理着不属于村庄的马匹,其实跟村庄里的人们没有任何关系。马厩建在馒头形状的山脚下面,没有像模像样的院落,更没有院落里异常热闹的家禽。
“那他有没有孩子呢?”大雪纷飞的冬季里,学生背靠着烧热的火墙,坐在火炕上,放下手里的书本,探寻的目光落到盘腿端坐在炕梢、围着被子缝补棉衣的母亲身上。
“谁知道他有没有孩子。”母亲把针尖在头上抹了几下,没有抬头。
“那他有没有家呢?”
“谁知道他有没有家。”
“他怎么不跟家里孩子在一起呢?”
“谁知道,反正他和你爹他们不一样。”母亲摇着头,“别问没有用的东西,快帮你爹干活去吧!”母亲终于也像父亲一样变得不耐烦起来。
父亲正在院子里准备过冬的劈柴。狗叼着一只扑棱着翅膀的公鸡,从外面雪地里跑回来,用爪子推开院门,躲进装满玉米棒子的木楼下面。随即,院门又被寻找公鸡的主人推开,主人弯腰用棍子杵着正在吃鸡的狗。打狗是需要看主人的!父亲拎着斧头跑过去,从背后把他推倒在地。两家的主人站在院子里,指着对方的脸大声地谩骂起来,继而动起了手。父亲胳膊上先是挨了一棍子,丢鸡主人的肩膀被父亲的斧头砍中,鲜血直流。
两家人因此结下仇恨。
他们俩正好是两个仇家的儿子。
“记住,别理他们家的人!”两位父亲分别告诉他俩。
“我爹不让我理你!”他俩再度相遇,眼睛里充满父亲的话语。
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就像漫天大雪覆盖下的村庄,痛苦覆盖在他们柔软的心头上。他们巴望从父亲的眼光里,获得两家和解的信息。父亲怒目而视,把他们心中充满希望的火苗彻底熄灭。他俩从此再不说话,再没有结伴同行。偶尔在路上相遇,彼此躲闪开目光,主动走到道路的两端去。
“这多么没有意思啊!”他们心里对自己说道。
“他家里的人是父亲的仇人!”他们心里很快又对自己说道。
整整一个冬天,两种不同的声音几乎同时回响在两个人的心里,往日的情谊不断涌到眼前。他俩开始失眠,面对着黑暗中的墙壁,久久不能安睡;聆听着窗外北风的呼号,仿佛听到自己内心呼号的声音,泪水默默地流过脸颊。两家人结下的冤仇,随着数九寒天的降临,达到难以融化的冰点。他们的父亲在冰封的井台上相遇,他们跟随在父亲身后,看到彼此的父亲一言不发,径直朝着对方奔过去,抡起扁担,滚成一团。
“他是我的父亲!”他们跟随着心里的声音走向对方,“我是我父亲的儿子!”他们听从内心的声音开始动手,你伸过来一拳,我还过去一掌,打得富有节奏却又软弱无力。在父亲们猛烈的厮打声里,两个人的脸颊渐渐红肿起来。直到父亲们气喘吁吁,无力地坐在地上,他们才很有分寸地垂下手臂。看到儿子这副样子,气喘吁吁的两个父亲陡然间恼怒万分,跳起来给他们俩各自一记重重的耳光。他们俩踏着光滑的雪路,踩在父亲的影子上面,莫名的泪水夺眶而出。
“哭!”父亲猛然转过身,“没有出息的东西!”
“不是!”他们抬起头。
“不是什么?”
“不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只是感到父亲的面孔异常难看,“我也不知道啊!”他们终于冲着父亲喊出胸中难以名状的迷惑。
“你应该知道,”父亲蔑视地说,“你是我的儿子!”父亲高喊着,手指用力地杵着自己的前胸。
“我知道啦!”他们终于嘶哑地回应道。
“我看你不知道!”父亲继续叫喊着,厌恶地把儿子用力推倒在积雪的道路上。
冬去春来,父亲埋下的仇恨就这样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他们慢慢地承认了这个铁的事实,心里的波澜逐渐平静下来,不再为那搅扰不安的情绪烦恼。在学校里,他俩彻底地形同路人。老师看出其中的端倪,放学以后把他们留下来,让他俩握手言和,给他们讲解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不能把父亲的意志转嫁到儿子身上的道理。他们不说一句话,父亲的话语却在心里回荡不息。老师再一次让他们握手,他们坚决地摇头表示拒绝——服从父亲在自己内心发出的指令。
回到家里,他们主动帮助父亲把牲口棚打开,把圈里的粪便清理干净,赶着牲口到返青的草场上放牧。返程的鸟群从草场上空掠过,鸟群巨大的阴影正好落在他们脸上。这样的情景好像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他们已经麻木,再不会有什么东西牵动心房,只是习惯性地瞥一眼天空。后来那个与鸟群同行的人出现在草场尽头的风化石大路上,叫他们的精神略微地为之一振。这个风尘仆仆走在两排杨树中间的人仰望着天空,注视着鸟群飞翔的方向,缓步走来。他们第一次认真地打量起他,发现他长得又瘦又高,脸上没有父亲那般终日阴沉的表情,有的只是一种叫他们说不出来的安静。他戴着风镜,头发显然仔细梳理过,有一缕头发叫风吹下来,耷拉到额头上,随风起伏着。他们百无聊赖,出于对这个人的好奇,离开了放牧的牲口,跟随在他身后,一直走进馒头山下的马厩。马厩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长长的走廊尽头,有一间供养马人居住的木屋。小屋里盘着一面土炕,炕上铺着的草席仅剩下一半,另一半变成焦煳的颜色。他的行李用铁丝缠成一捆,吊在空荡荡的房梁上面。房梁上没有挂顶棚,垂荡着一尺多长的灰絮。做饭的炉子砌在马厩的走廊里,炉子旁边摞着砖头,两块木板搭在砖头上,粮食放在木板上。
他拍打着行李上的灰尘,打开,铺到半截完好的草席上,又返回马厩,逐个地抚摸一遍马槽上拴着的马匹。马匹冲他打着响鼻,鼻息喷到他的手上和脸上。他把缰绳全部解开,又把马匹一一牵出来,顺着一条机耕道走到馒头山下有流水的地方。马匹在溪水旁停下来。他们俩始终跟在后面,没有说一句话。马匹低头饮水,那个人坐到石头上,从背包里拿出又干又硬的饼干,俯下身喝了口流动的溪水。
“坐过来吧,小伙子们!”他抹着嘴边的水珠,拍打着身边叫水流冲刷得又光又圆的石头。
他俩走过去。两个人已经长大,嘴唇上有短髭滋生出来。
“你的家在哪里?”他们想起遗忘很久的问题。
“我没有家。”他坦然地笑着回答。
“那你的儿女在哪里?”
“我没有儿女。”
“那你每回出门都去哪里呢?”
“去我想去的地方。”
“你想去的地方在哪里?”
“你们看。”他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一张世界地图,铺展在草地上。他们看到地图上用红铅笔画出许多圆圈,每一个圆圈都圈住一个陌生的地名。他们认识那些表示河流的波浪线,认识那些表示山峰的三角形,还认识表示沙漠和湖泊的颜色,唯独这些标记中间圈起的地名遥远又陌生。马匹在附近长嘶了几声,他抬起头,凝视着远方,给他们讲起自己去过的那些地方。那些地方布满了故事和传说,栩栩如生,令人神往。他咬住一截空心茅草,眯缝起眼睛,盯着头顶上的浮云,鸟群徐徐地降落下来。
“你们看。”他指着鸟群的方向。
他们顺着他扬起的手臂看过去。
“那些飞翔的鸟儿,”他深情地吟咏起来,“不种不收,天父养育着它们!”晴朗的天空下面,生动的鸟群低低地飞翔,他说出来的诗句富有无穷的启示意义,为他们打开一个崭新的天地。诗歌的灯盏照亮了被牲畜牢牢占据的阴沉的地盘,洞开的心灵完全进入诗句启发出来的天地之间。望着鸟群,直到它们消失,他们的目光回到养马人的身上。他能够说出照亮心灵的诗句,这些诗句好像一下子属于了他们一样,一点儿也不陌生,叫他们感到惊愕不已。至于他为什么周游世界之后,还独自回到这里,这个问题一闪即逝,被他们忽略掉了。
“这些马,”他指着吃草的马匹说,“和它们在一起比跟人在一起要好。”他被风吹动的头发已经有些发白。“马其实跟鸟儿一样,原本是自由的,它们应该在草原上奔跑,”他缓缓地说道,“但是它们被驯化了,所以有了一双忧郁的眼睛。”他站起身来,大踏步地走向那些低头吃草的马,抓住它们的鬃毛,用力地把马头拽起来,让他们看马的双眼。他们看到马的眼睛里,早已失去了应有的神采,浮游着淡淡的泪光。“因为它们已经不在草原上奔跑。”养马人望着远方,目光深邃得就像他们在宿舍里看到的老师的目光一样。他们重新回到对飞翔鸟群的向往之中,抬头看到春风掠过的田畴和远山,这些忽略已久的自然景象春意盎然,他們重新焕发出对高远世界的向往。兴奋的目光不经意间相遇,即将道出满腔的感慨,却在握手言和的一瞬间,父亲的忠告敲响了他们内心的警钟。尘封已久的心扉没有如约打开,马上又及时地关闭上了。他们已经度过了喜形于色的童真年代,已经升入高中,准备参加即将来临的高考,即将迈入成年人的门槛,有些事情要永远埋藏在心里,诸如家仇,诸如宿怨。
村庄里有关他们的美名流传已久,这两个升入县城一中读书的同年级学生,成绩依然同样优秀,两家的希望同样顺理成章地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成为两个家族彼此较量的战场上被委以重任的士兵。
“你要记住!”父亲的态度格外庄重。
“我知道。”他们同样庄重地点头。
“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父亲几乎是在恳求。
“我知道。”他们默默地闭上眼睛。
“你一定要打败他!”父亲道出自己一生的夙愿。
“我一定把他打败!”他们哽咽着,对父亲的感情奔涌上心头。
这个时候,最初教育他们成长的支教老师带着爬上眼角的鱼尾纹,离开了难舍难分的村庄小学。返城的列车上,窗外结伴同行的鸟群密布在云霞满天的穹窿之上,有力地扇动着翅膀,怀揣着未尽夙愿的老师迷惘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慨的泪水。
他们得到这个迟来的消息,还是放下繁重的功课,赶回了昔日的村庄小学。有些破败的教室里面,午后斜射进来的阳光穿过窗户,落在铺满尘土的课桌上。许久没有涂墨的黑板上,用红色的粉笔书写下几个遒劲的大字:再见了——候鸟!这仿佛是留给他们最后的召唤,他们呆呆地注视着空空荡荡的教室,成千上万的尘埃在斜射的阳光里上下跳动。
他们忽然想起久违的马厩,想到曾经带给他们诗意想象的养马人,随即转身朝着马厩的方向奔去。遥远的马场里面,无数的马匹正在奔跑,马蹄扬起的阵阵灰尘中,退休的养马人已经浪迹天涯,再也不会回来。新来的饲养员怎么也阻挡不住奔跑的马蹄,他们打开马场大门的一瞬间,马群从眼前疾驰而过,张扬着尘土,朝辽阔的山间谷地奔驰而去……
高考进入冲刺阶段,最终的较量在村庄里面显得一团和气,父亲们互道着祝福。祝福的面目下面,其实埋藏着居心叵测的咒语,诅咒对方落败,从而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县城一中的高考冲刺班里,已经出现了不战而胜的局面:那个身材敦实、面貌微黑的学生,因高考前极度的紧张和劳累,终于被压垮了——他无端地怀疑自己是来学校滋事的地痞,从此四处躲闪,不再上课,整天喃喃自语:我是坏蛋我是坏蛋……学校让那个身材细高、面容白净,和他来自同一个村庄的同学——他最终的竞争对手,负责把他护送回家。开往村庄的公共汽车上,对面呆滞惊恐的神情让获胜的心情顿时变得复杂起来,胜者情不自禁地伸过手去,叫对方紧紧地握住。这是两个人阔别多年的握手,苍茫之感如同落日下的原野。他领着他走向村庄,就像領着未谙世事的孩子,走在万物萧瑟的幽谷当中,心里的景象迷雾萦绕。
父亲们站在村庄四通八达的路口,面对缓缓走来的儿子,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一种是敏捷的,一种是迟钝的。许久许久,现实回到眼前。敏捷的父亲表现出久违的宽容与大度,迟钝的父亲则表现出彻底的投降:首先是号啕大哭,继而转身扬起手,朝那张精神恍惚的面孔打下去,接着又捧住印上五个手指印的脸颊,粗糙的手掌来回地搓揉,仿佛要搓揉掉那一脸呆滞的神情。一切都是抹不掉的,就像烙铁烙上去的印记一样。那双粗糙的手掌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捶胸顿足过后,向着另一位父亲匍匐过去,高高地伸出双臂,攀住他的双肩想站起来,却又从他身上滑落到地上,双膝终于屈服地跪下去,双手拼命捶打着坚硬的土地,发出质问天地的呼号。面容白净的学生看见父亲徐徐地弯下腰,轻轻地拍打着对方沾满尘土的头顶,嘴里说着毫无分量的安慰话,缓慢地抬起身,向他投过来慌乱无章的一瞥:空洞茫然,无所适从。他是被这短暂的一瞥彻底击中的,周身感到无比寒凉,慢慢地向身后的大路退却……村庄外面的田野,已经叫大雪覆盖,他发现雪地上散发着紫色的光泽,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群山。遥远的山脉一片迷蒙。蓦然回首,西面山梁上端,又是一轮昔日的落日,镶嵌在山巅之上,像一块即将燃尽的炭块,所有的光芒都已经回到它的本身。他望着它,感到一阵空气颤动的回声,不时拨动着他的头发。他仰起脸,看见那久违的鸟群,飞得很低很低,影子落在雪地上,凝重而硕大。它们正在飞向更远处的山脉,仿佛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他情不自禁地奔跑起来,蹚着没膝的大雪,仰望着鸟群,直到被积雪下面的沟壑绊倒,依然伸展出双臂,做出飞翔的姿态。他匍匐在冰天雪地之上,完成了那个久违的跟随鸟群而去的夙愿……
责任编辑 刘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