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乡溶洞:一洞一景,一洞一世界
2021-11-12王高岩
文/王高岩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地处石灰岩地区,境内有在地下水长期溶蚀下形成于6 亿年前的大小溶洞上百个,因此九乡也被誉为“溶洞之乡”。20 世纪80 年代末,当地政府以溶洞为依托,将溶洞内外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九乡风景区,对外开放。如今经过不断开发完善,这个以“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天,一洞一景,一洞一世界”,集险、奇、秀于一体的风景区,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九乡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年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在风光旖旎的云南有“不游九乡,枉来云南”之说,仅此足见其景色之美。
“雄狮大厅”气势恢宏
一走进九乡风景区极具彝族建筑风格的大门,犹如走进了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绿意盎然、姹紫嫣红。蓊郁的翠竹等南方植物在微风吹拂下,不时发出沙沙声,仿佛在轻打节拍热烈欢迎每一位远道来客,红黄粉紫等各色鲜花则争相绽放,仰着娇媚的笑脸,好似靓丽的迎宾小姐向四海宾朋传递着九乡人的热情。
陪同我的当地朋友带我穿过掩映在绿荫花海中的小径,来到被称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之一的九乡溶洞。一入洞,顿觉一股湿润阴凉之气扑面而来,举目四望,身边到处是嶙峋怪异的钟乳石,有凸有凹,有的倒悬洞顶,形如尖尖的狼牙,有的拔地而起,似插在地面的利剑,它们在五颜六色灯光的映照下,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给人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缓步前行,边走边看,经过一段较窄的洞穴一转弯,眼前忽然开阔起来,一个大约上万平方米的巨型大厅出现在眼前,若不是知道自己已经进入溶洞,真难相信如此空旷的大厅竟在大山深处的洞穴之中。朋友告诉我,这里叫作雄狮大厅,因洞中一块巨石,好似一头蹲坐的雄狮而得名。大厅面积有15000 平方米左右,可同时容纳上万人。站在雄狮大厅中,我发现,偌大的大厅中竟没有一根支柱,大厅顶部是一块巨大的石板,平整得连一条缝隙都没有,脚下的地面也平整得像铺了大理石,大厅一侧有一个高出地面丈八的小平台,恰似一个舞台,整个大厅俨然一个超大型剧场,这样大的室内“剧场”,即便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中恐怕也没有,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打造出如此奇观,看着让人叹为观止。大厅一隅,有一排展示台,专门展出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发掘出的古人类遗迹标本和当地一些珍贵奇石,随旅游团游览的游客,大都看上一眼匆匆而过,只有我们这些自由行、又对历史人文感兴趣者,才驻足细观,认真了解展品内涵。
多姿溶洞,一洞一世界
参观完展览走出雄狮大厅,看到有两条游览路标,其中一块上写“神女宫”三个字,望着这三个字,我想雄狮大厅已如其名,给人一种恢宏的神奇之感,这神女宫一定也会像它的名字一样,给人一种仙女荟萃的美感。果不其然,一步入神女宫,仿佛一下进入了仙境。溶洞虽不大,宽不过百米,高大约二十多米,但洞中的钟乳石交错林立,根根晶莹玲珑、形态纤细,如一群身姿曼妙的仙女云集在一起,或亭亭玉立,或静静安坐,或相互依偎,或卧榻而眠,在五光十色的灯光照耀下,璀璨夺目,如梦似幻,引人思绪飞扬,生出无限遐想……
就像行走在群山中过一山又一山一样,行走在九乡溶洞群中可谓是过了一洞又一洞。出了神女宫,沿山谷而下,跨过一座架在山涧间的拱桥,我们来到了卧龙洞。卧龙洞是一个地下河系统,入得洞来,顺着蜿蜒的小路而下,走不多远转身回望刚刚跨过的拱桥,它已高高悬挂在半空之中。此时耳畔响起了轰隆隆的流水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左一右、一高一低两条瀑布,从30 多米高的悬崖上飞驰而下,朋友告诉我,这叫“雌雄瀑布”,左边略高的一条,悠长水势较缓,叫雌瀑,右边稍低的一条,扁宽激流飞扬,叫雄瀑。雌瀑也好,雄瀑也罢,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并不足为奇,但在这深深的溶洞之中就堪称奇景了。特别是两瀑奔腾发出的声响,在洞中形成雷鸣般的回音,震撼着每个入洞之人的心灵,情不自禁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意。而两条瀑布探底后激起的层层水雾,则像两位难舍难分的情侣缠绵于此,营造出一种浪漫景象,这一声一景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难得的听觉与视觉享受。
离开卧龙洞不远,便来到一个叫“神田”的溶洞。洞中一个小山丘上,自然形成的层层梯田,形状与山区农民耕作出的梯田几乎一模一样,这些梯田,阡陌纵横,分布有序,田中清水扬波,不时泛起涟漪,犹如农家刚刚平整好的块块稻田。从朋友的介绍中我得知,因这些梯田为上苍所做,故被命名为“神田”。神田学名叫边石坝,由碳酸钙积淀而成。九乡的神田,面积达100 多平方米,规模浩大,被称为边石坝群,是目前世界上已开发的2000 多个洞穴风景区中最大、景象最壮美的一处,有世界边石坝之最的美誉。
旅游的时间过得很快,九乡一行,学了不少地质知识,特别是大自然巧夺天工打造出的“一洞一世界”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九乡风景区中一副对联描写的那样——“九乡之游乐乎,竟洞中一日世上千年;秘境之旅绝矣,犹书读五车路行万里”。告别九乡之时,我从心底发出由衷的赞叹——美哉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