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学汉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以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2021-11-12胡梦怡
胡梦怡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一、英国孔子学院发展现状
作为中外语言文化的重要交流平台,孔子学院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已然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的标志之一。截至目前,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英国的孔子学院遍布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地区,数量位居欧洲第一。
在英国,大部分孔子学院由国内外高校合作建成,和其他国家的孔子学院一样,英国孔子学院提供的业务内容主要有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文化交流和考试承办等等。其中,汉语教学主要是孔子学院在当地学校的邀请下开设汉语课堂,由孔子学院的公派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负责教学工作。以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利物浦的汉语课堂主要分为必修课和兴趣课。英国的初中和高中分别有GCSE和A-LEVEL两次升学考试,对应中国的“中考”和“高考”,部分学生选择汉语作为考试中的语言科目,因此必修课是孔子学院在英国中学汉语课堂中的主要形式,而英国的小学一般以选修课为汉语课的主要形式。除了汉语教学,孔子学院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和教师培训项目,在提升孔子学院办学质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各个孔子学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开展汉语推广与文化传播工作,使得学习汉语的英国人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学院在英国的发展势头强劲,“汉语热”的浪潮正盛。笔者于2019年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了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主要教学对象是当地小学生,因此对当地的小学汉语教学情况略知一二。
二、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在当地小学的教学情况
英国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对象非常广泛,不仅有在校学生,还有不少社会人士。其中,社会人士、大学和中学的学生有较为清晰明确的学习动机,大多是自主选择学习汉语,因此这几类生源普遍较为稳定。小学的学生由于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能自主选择学习科目,因此小学的生源通常来自对汉语课感兴趣的学校的邀请,并由校方决定需要设置汉语课的年级。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汉语是即新鲜又充满未知的语言,和英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因此学习难度较大。由于英国大多小学上课没有让学生记笔记的习惯,也很少布置课后作业,尤其是在以汉语作为兴趣课的课堂上,学生们只能通过课堂上教师的知识输入学习汉语,没有课后的复习和巩固练习,导致他们所获取的知识被不断遗忘。重复的复习和操练会耽误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很多负责小学教学的志愿者教师更倾向选择忽略那些经过反复操练仍不断遗忘的汉语知识。
英国小学中,处于汉语语言环境的课堂非常少,大部分孔子学院会在开学前告知教师以英文作为主要课堂用语,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中文课堂指令即可。英国小学生的水平大多处于零基础到初级阶段,只有通过英文授课能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汉语知识,因此,如何让学生适应中文环境下的汉语课堂,是教师们一直以来探讨的教学问题之一。
三、英国孔子学院小学的教学问题
目前,英国孔子学院已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在小学任教的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难以解决。本文对2019届英国在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了访谈调查,从教学资源、教师和授课方式三方面提出目前英国孔子学院小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有待继续完善。
由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任期通常是一年,每年英国孔子学院都会招收新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去学校任教,而教师们的教学风格迥异,因此学生几乎每年都需要花时间去适应新的教师和新的授课形式。在英国,很多小学的汉语课还没有明确固定的教学计划,需要负责任教的教师自己制定教学大纲,这导致汉语教学变动较大,让学生难以系统地回忆起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只对上学期学过的部分词汇有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提高汉语水平的效率。
志愿者H:“我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问过孩子们上学期学了些什么,孩子们非常踊跃地举手,但他们回答的都是零碎的词汇,没有人提到句型,更不要说成段表达了。前任志愿者留下的信中提到了她们教过的所有主题,但学生们大多都记不清了。”
结合调查和笔者在英国的任教经历,英国小学没有指定的本土汉语教材,因此许多教师会选择国内出版的一本或几本汉语教材作为参考安排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反映目前他们在英国使用的汉语教材普遍缺少时效性,很少有与当下社会时事相结合的内容,同时也缺乏丰富有趣的汉语知识和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大部分教师还是希望有能跟英国背景相结合的本土教材,这样教师能通过教材适应英国当地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当地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
2.志愿者教师处境“尴尬”。
志愿者正常任期只有一年,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习惯和方式,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
此外,在岗前培训中,部分志愿者教师习惯在中文环境下授课,但在赴任后的实际课堂中,由于学生们中文水平有限,教师们需要以英文授课为主,辅以少量的中文课堂指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小学生的英文语言系统尚未发展成熟,非同一语系的语言系统的强行输入容易导致他们语言系统出现紊乱,输出错误的语法表达等问题。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英语语言水平有限,影响了课堂教学用语的流畅性,影响了汉语知识的输出,同时使教师与学生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了教师们在任教学校中的处境身份认同。
志愿者L:“我的英语水平确实影响了我的教学。在与高年级学生交流时,我有时候听不懂他们的用词和表达,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有一次上课,有一位学霸向我提出了一个非常长的问题,我基本就没懂,还让他重复了好几次,最后他还是放弃问我了。我当时觉得很尴尬,也特别沮丧。”
由于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双重限制,教师们短时间内较难接受英国在文化和习惯上的差异,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力感。从这个角度来看,部分志愿者教师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有待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四、提高英国孔子学院小学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为了进一步完善英国孔子学院的小学课堂教学,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完善课堂教学资源。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影响,线上课程在当今已成为重要的课程形式之一。在教学设计方面,面对严峻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英国教师们应积极学习使用多媒体设备和工具,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授课相结合,做到被迫停课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完善教学资源,激发教师获得更多教学灵感,丰富线上课程,“让汉语学习更加具有选择性和共享性”。
在教材使用方面,本土化教材的缺失是英国小学汉语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采用由中国专家主编,英国专家辅助的方式共同编写汉语教材,形成一套能在当地普遍使用的系统的本土化教材,“实现‘入乡随俗’式的本土化”。目前已有美国、西班牙等国家使用本土化教材,如《新意中文》,是由美、中两国中文教育专家共同编写而成。围绕当地的教学大纲设计教材,帮助本土教师利用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当地汉语教学,这点值得提倡。
在设计本土化教材的同时,教师们还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针对各年级分别制定教学大纲,利用分级阅读材料,进一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提高教师个人能力。
教师与校方和孔子学院积极沟通,通过和周围同事分享教学经验,进行课后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掌握英国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结合英国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汉语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与设计,明确其汉语习得过程。每届志愿者交接教学经验和进度,形成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可通过教会学校的其他教师使用简单的汉语课堂指令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课堂用语的输入,努力达到从英文语境到中英文相结合,再到最终使用中文进行沉浸式教学的效果。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主动融入学校教师圈和当地社会圈,克服身处他乡的孤独感,努力提升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五、结语
随着英国开设汉语课的小学数量的增加,英国对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提升孔子学院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优化运作,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面对质疑和担忧,⑥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解决问题摆脱困境,也是孔子学院当下的首要任务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孔子学院的发展定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