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音乐美育教育教学的建议性措施
2021-11-12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铜仁 554300)
一、高职院校音乐美育教育现状调研
为进一步真实、深入地了解目前高职院校音乐美育教育的实施情况,笔者开展了此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版块,其一是课内美育教育实施情况,其二是课外活动美育融入情况。调查共访问学校领导20 余名、教师60 余位、学生200 余名。我们主要通过推门听课、观摩优质课、问卷调研、采访相关领导、教师和学生等形式调研。
本次学生课外(社团)活动的调研,我们主要采取谈话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学生说,团队教师记录)。本组调研调查问卷旨在了解高职院校音乐美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通过了解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策。本次问卷调查共14 题,问卷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第一,“音乐美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的必要性;第二,“音乐美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第三,“音乐美育”融合“学生课外活动”的实效性;第四,制约“音乐美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的因素;第五,“音乐美育”融合“学生课外活动”的载体。
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活动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在各类高职院校中,关于美育教育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一)课内教学实况
1.音乐专业课
在音乐技能性专业课中,实际教学较少涉及美育教育。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主要通过随机听取各个不同层次教师的音乐专业课、访谈领导层、教师和学生来展开。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访问领导20 位、教师40 余名,学生100 余名。通过调研,我们得知几乎很少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加上音乐美育内容。偶尔会看到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到音乐美育知识点,但仅仅是一带而过,内容较零散。如,在声乐课堂上,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在学生的发声技巧上。在钢琴课堂上,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自己练琴。所以在推门听课中,存在“课堂进行不下去”“没有按照音乐教案进行课程”等现象出现。
2.音乐通识课
高职院校音乐通识课主要是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开展的音乐课程。这类课程相对较好地融入美育内容。在推门听课中,我们发现“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缺乏新颖性”,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高职院校音乐通识课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化等问题。
有关领导和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61%的调研对象认为高职院校“美育教育”融入音乐课有必要。29%的调研对象认为学校应该重视把“美育教育”融入音乐课程当中。29%的调研对象认为学校“音乐美育”教育主题活动的频率多。35%的调研对象评价“音乐美育”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关联度很高。61%的调研对象认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是零散融入“美育教育”。15.95%的调研对象认为“美育教育”融入音乐课开展形式过于枯燥。46%的调研对象认为学校“美育教育”与音乐课程是脱节的,比较枯燥。42%的调研对象认为目前“美育思想”融入音乐课程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不管是音乐专业课还是音乐通识课的观摩课,我们发现,高控式教学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将“美育思想”真正地融入到音乐课程当中。
(二)课外活动组织情况调研
通过对取样学校课外调研的情况来看,音乐美育主题活动不是太多。在融入相关主题活动时,虽然有所涉及,但是深度和广度略显不足,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的引导,并非起到潜移默化之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知59.9%的调研对象认为高职院校“音乐美育”融合学生课外活动是有必要。30.9%的调研对象认为学校非常重视“音乐美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23.4%的调研对象认为学校“音乐美育”教育主题活动的频率多。47.6%的调研对象认为“音乐美育融合育人”与学生课外活动的关联度较高。38.1%的调研对象认为“音乐美育融合育人”融入学生课外活动形式及内容丰富多彩。32.6%的调研对象认为“音乐美育融合育人”与学生课外活动基本一样,没什么层次感。56.4%的调研对象认为目前“音乐美育融合育人”融入学生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47.6%的调研对象认为“音乐美育融合育人”融入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学校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学校重视度不够、学校物质保障不够等。59.6%的调研对象希望“音乐美育”应以经典赏析、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方式融入“学生课外活动”。调研采访中,学生说“活动是很多,也搞得很频繁,但是主题性突出不明显。”还有学生说“音乐美育融入学生课外活动较多,但形式较单一,每次活动没有什么亮点,至于‘音乐美育融合育人’融入学生课外较少。”针对以上调研实况,笔者对高职院校的音乐美育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性措施。
二、建议性措施
(一)加强高职院校重视程度,提升音乐美育的地位
1.准确设置音乐美育课程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课程作为提升人类美育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除了注重受教育者的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外,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美育发展能力的提升。
通过走访部分高职院校,以及访谈和查阅,我们得知,部分高校在设置音乐课程目标时,大部分立足于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制定,部分课程设计了美育目标,但是普遍存在“空、泛、放之四海而皆准”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了育人目标的有效实现。
针对以上现象,准确设置音乐美育课程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如何准确设置音乐美育课程的目标,我们建议把握具体学科特点,做到相互对应。
纵观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音乐学科的学习都被技术化、知识化,未曾真正做到以音乐美育和课程思政元素彰显音乐内部核心。例如,在作曲课程当中,大部分课程教学实况为:教师对于作品内部结构和和声等知识展开讲解,而并没有拓展到选曲和其他非技术层面的知识点;在声乐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也是停留在对于歌唱技术技巧的讲授上,很少有教师融合课程思政,进行细致地讲解。
综上所述,我们在设置学科目标时,应该结合课程思政,综合考虑该学科的育人目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音乐学科具有非语意性和非具象性的学科特点,在设计目标时,应该结合“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结合具体课程特点,准确设置音乐美育课程的目标。
(二)创新音乐美育课程的开课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开课模式已不足以满足当下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需求。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我们开课模式也逐步跟上发展新步伐。
课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前沿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新颖,遵循学生身心特点,立足课程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切入点,顺应教育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当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三疑三探”等教学模式已经巧妙地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如何创新音乐美育课程的开课模式,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课内+课外”作为切入点,寻找突破。课内彰显学科内部美育特色、课外践行美育人生,这是课题组为音乐美育课程的开课模式提出的创新理念。在课堂中,我们立足当下教育大背景,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优选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美育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鼓励学生践行美育人生。除此之外,我们鼓励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思政教育和音乐美育教育以融合育人的实施。这将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三疑三探”的参与性学习习惯。
(三)完善音乐课程管理保障机制
从启蒙教育到老年教育,美育教育一直在被强调。当下高职院校教育中,美育教育愈发引起人们关注,强调在美育视野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倡导课程思政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应该融合美育教育,我们应该站在美育的角度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而关于音乐美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融合育人的理念,要想其实施效果明显,我们需要制定相关的课程管理保障机制。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保障机制建设:
1.探索建立审美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对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学生通过他评、互评、自评等评价方式,不断调整现有状态,进而不断完善自己。学校可以建立健全审美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进而促进美育教育的推广,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
2.建立审美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
不管是美育活动的开展,还是课程美育的实施,我们都应该有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体系。通过课程知识的不断拓展,课外活动的不断运用与检验,使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总结分析,为未来进行更好的美育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3.完善活动后勤保障制度
有活动的地方,就会设计组织、管理群、资金体系等后勤保障,我们只有区分活动功能区,才能保障每一板块的功能充分得到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美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四)凸显音乐美育实践活动重要性
美育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与社会相适应,要遵循社会时代大背景。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育作为人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相关活动对于践行课堂中的美育行为具有验证作用。音乐教师理应当通过音乐课堂,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美好,这是每个音乐教师必须履行的责任,这也是提升学生美育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调研期间,我们通过走访,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相对甚少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中,践行美育教育更为少之。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活动的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指文体活动,也包括学生社团活动,比如合唱团、艺术团、舞蹈队、声乐班等。当然,我们也得知,部分高职院校组织了很多的文体活动,但是美育教育在活动中,凸显不够,指导者也并没有刻意地强调美育教育在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对于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的感知与学习就更少。
在活动中,对于组织者来说,我们应该时刻把握活动目标的定位,以达到活动目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为前进动力。在设置活动目标时,我们应该充分结合美育教育来开展活动,结合时代审美需求,充分发挥美育活动对于大学生的美育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