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篇篇有我

2021-11-12滕伟明

岷峨诗稿 2021年3期
关键词:篇篇感人读诗

滕伟明

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抄袭敷衍之弊大。

——(清)袁枚《随园诗话》

诗是诗人感情的倾泻,是诗人灵魂的震颤,所以篇篇有我。翻翻李杜苏辛的集子,立即可以得到印证。杜诗,世称『史诗』,却并不完整叙述历史,而是用自己的经历见证历史。且看他写安史之乱的几首。《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现长安沦陷后的凄凉,与自己想念妻儿的殷切,最能代表老百姓的惊恐与焦躁。《述怀》:『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表现自己出逃的狼狈之状与忽忽如狂的心情,最能反映兵荒马乱的时局与民众遭遇的苦难。诗不能取代史,要知道事件本末,要吸取历史教训,就必须读史;史也不能取代诗,要知道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就必须读诗。诗不可能有史那样全面,史却不可能有诗那样感人。如果要想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就必须读诗。

我们再看看李清照,她未曾获得『史诗』的称号,只写自己的经历,是否就无历史价值呢?《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是从北宋的灭亡突然感觉到项羽人格的伟大的,短短二十字隐藏着多少悲痛与批判。《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南宋灭亡后,刘辰翁读到此词,竟然『为之涕下』『辄不自堪』,为什么?因为相同的怀抱产生出巨大的共鸣,那种亡国破家之痛像电击一样使人抽搐。可见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一定要通过作品的情感力量才能传达出来。若不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哪来的情感力量?

『篇篇有我』才能做到真切,才能感人。这种作品有特定的社会场景,有作者的血脉跳动,我们一读就感到『有内容』。现在有些作者好写时政诗,结果变成『文言版报纸』,尽管记事甚多,但因不真切,我们仍然感到『无内容』。我们读古人诗,很容易知道他的经历,他的好恶,他的抱负。我们读今人诗,往往不知道他的职业,他的生活圈,他的为人与他的脾气。这样的诗,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说得好听点是『翻译』,说得难听点是『抄袭』,还有什么感人的艺术力量呢?

『篇篇有我』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我们读陆游诗,也不见得篇篇谈恢复,首首说壮志。例如他写村女:『白襦女儿系青裙,东家西家世通婚。采桑饷饭无百步,至老何曾识别村。』好像是在赞赏民风的古朴,实则流露出他对村女偪仄人生的无限同情。例如他写施药:『骑驴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诗人的仁爱心肠,与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已经跃然纸上,使人读后对诗人的品格更加敬仰。如果诗人光说大话空话,不但不可爱,而且容易给人以虚伪的感觉,实在值得警惕呀。

猜你喜欢

篇篇感人读诗
海归伉俪学党史:佳作“篇篇”起舞 硕果累累飘香
春夕夜读
抗“疫”感人瞬间
读诗的窗口
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的画面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
写人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细腻、感人
聆听心花绽放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