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浅谈
2021-11-12赵银刚魏辉
赵银刚,魏辉
(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渭南714000)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1 智能工厂建设的背景
工信部在2015~2018 年,连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切入点,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共涌现出305个、涉及92个行业类别的标杆企业,这些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最高提升300%;能源利用率提升16.1%;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2%,成效显著。
化工行业有超30家企业建成标杆,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万华化学等知名企业。从中石化4家智能工厂建设效果看,先进控制投用率提高到90%以上;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提高到95%以上;操作平稳率提高5.3%,操作合格率从90.7%提升至99%;重点环境排放点实现100%实时监控与分析预警;劳动生产率提高大于10%。
当前,工信部正在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评选、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等项目申报和示范;化工行业领先企业正在从组织、资金、人力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以抢占行业智能工厂建设头部位置,赢得先发优势,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2 智能工厂建设的案例
中煤陕西公司180 万吨/年甲醇、60 万吨/年聚烯烃项目在2014 年7 月建成投产,其生产经营、能耗水平和装置运行周期,在国内同等规模煤制烯烃企业中均居领先水平,是国家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煤化工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企业。
该公司构建了以生产管理为核心,信息化系统联动,数据高效流动和价值挖掘,聚焦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管控和辅助决策等业务领域,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精益化、决策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生产装置实现了“安、环、稳、长、满、优”运行。
该公司煤制烯烃项目投运当年,就创造了国内同等规模、同类装置的最高运行纪录。在降本增效方面,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能源数据全面感知、集成和就近,实现能源统筹调度,全过程能效管理。如蒸汽系统优化平台,通过算法分析诊断,调整操作参数,实施蒸汽动力节能优化,提高锅炉进水温度。每年回收水量超过20万吨,节省燃煤超过1.5万吨,节约费用超过1 000万元。运行至今,主要生产装置负荷稳定大于100%。与国内同类企业比,人均生产效率提高约40%,产品能耗降低大于10%,单位生产成本下降约20%,各项经营业绩指标保持行业领先。
3 智能工厂建设的内容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载体。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化工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型化,装置连续运行,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条件苛刻,反应多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些需低温真空条件;原料产品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对化工技术和操作人员水平要求较高等特点。因此,化
工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应重点突出,次序分明,致力装置“安、环、稳、长、满、优”运行,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和水平。
3.1 智能工厂建设应着力提升安全
智能工厂建设要按照等保2.0 要求,从各个方面立体进行企业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建设,更加注重全方位主动防御、动态防御、整体防控和精准防护,实现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工业控制信息系统等的保护,确保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不受外界干扰和攻击,为企业本质安全生产运营护航。同时进行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安全系统模块建设,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IT 手段,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预警预报,将各类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3.2 智能工厂建设应着力提升管理
智能工厂建设进行企业管理流程梳理、固化和优化,涉及企业生产、人力、仓储物流、采供销等各方面,通过实施信息化系统模块,可有效规范各类管理工作流程,协调各方有序有效对接,对企业进行管理全方位改造提升。通过智能工厂建设,管理更切实管用、友好卓越,决策更前瞻科学、运筹高效,帮助企业尤其是决策层和管理层在科学及时决策、系统控制、规范流程等方面产生质的飞跃,提升管理效率。
3.3 智能工厂建设应着力提升生产
智能工厂建设侧重在生产工艺、设备、能源等方面的提升,通过仪表和阀门改造,提升自控投用率和自动数采率,建设先进控制系统(APC)、设备管理、能源管理、调度管理等系统模块,提高装置运行平稳率和目标产品产率,实现设备预防性运行和检维修维护,加快设备由“事后抢修”向“事前预防”转变,实现能源可视化、在线可优化,降低电汽等能源消耗,促进在装置生产层面的降本提质增效,切实提升生产运营的质量、效益和效率。
4 智能工厂建设的建议
4.1 智能工厂建设要规划先行
规划是智能工厂建设的宏图,是科学统筹智能工厂整体布局和项目实施的计划,是智能工厂建设的龙头。化工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须具备一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即先自动化、信息化,后智能化。要进行实地调研后,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规划好智能工厂建设方案,抓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聘请一流专业公司做好规划,避免规划不专业,保证智能工厂整体建设进度和水平。
4.2 智能工厂建设要夯实基础
智能工厂建设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基础,不能忽视或逾越,否则建设成效会大打折扣。在进行智能工厂建设时,必须首先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填平补齐和优化提升,开展仪表和阀门自动化改造,提高自控投用率和自动数采率,确保数据精准,开展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完善,提高信息化系统模块的覆盖面,拉通数据和业务,消除信息孤岛,为生产平稳和智能工厂建设打下牢靠基础,避免出现空中楼阁和建设倒挂现象。
4.3 智能工厂建设要重点突破
智能工厂建设涉及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完善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上,将企业现有各系统模块进行综合集成和智能应用,激活执行层,强化管理层,提升决策层,不能把智能工厂建设的各个方面割裂开来,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铺展开来,更不可一蹴而就,要分清建设主次和先后顺序,在企业自身最关心的领域、最紧要的环节和最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点上发力,着眼长远,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确保建设成功,稳妥有序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5 结束语
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新一代IT 技术正加速赋能赋新企业生产管理运营,作为流程型工业典型行业的化工企业,我们要基于自身实际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抓住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机遇,着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