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抗疫背景下的国人群像
——评VR纪录片《我生命中的60秒》

2021-11-12吴建旺李琳

声屏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纪录片疫情设备

□吴建旺 李琳

VR与纪录片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VR技术在纪录片领域有着天然优势,相较于倚重蒙太奇剪辑手法为受众营造“假的真实”的类型片,VR纪录片更强调不加修饰地让受众感受到现实生活般的真实感。2020年7月31日,中国VR纪录片《我生命中的60秒》(以下简称《60秒》)成功入围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R竞赛单元”名单,成为全球首部入围国际A类电影节的疫情题材VR纪录片。该片着重从普通民众的视角,由124名拍摄者用VR设备记录来自全国的参与者在2020年2月20日上午10点的故事,表达国人在疫情时期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

《60秒》的内容创作特点

感官调动,多手段丰富观众感受。VR纪录片的沉浸感主要来源于特殊头戴设备所带来的视觉观感,能够改变以往单一视角的信息接收方式,通过主动探寻来获得更多信息。这一特点为纪录片导演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在《60秒》中,来自丹东的翟俊杰正在镜头前接受采访,观众通过转动镜头可看到背后桌上放着的献血感谢信。通过简单的视觉感官调动,观众就能在脑海里迅速把人物、地点、事件相结合,体悟导演巧妙的机位用意。在讲述贵阳蓝天救援队成员晓军时,镜头只正面展示他独自一人蹲在某小区底下吃泡面。当观众旋转视角120度后发现,在晓军右侧赫然出现了四名身着相同制服的队员,他们或坐在垃圾桶旁的直条板凳上,或猫着身子坐在凉亭石台上。通过快速的手部动作可以看出队员都在抓紧时间吃泡面,这样简单的视角转移给观众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直接展示全员吃泡面的感受,更加体会到防疫救援工作的紧迫以及志愿者们日常的不容易。

在声音设计上,借助VR设备360度进行声音抓取能够实现多种声音的多层录制,比如人物交谈声、风声以及路过草地时的洒水声等。将声音与画面有效融合能让观众产生置身其中的临场感,极大丰富观众的真实听觉体验。另外,导演还可人为加入画外音效来引导观众注意力,丰富观众的想象空间。在重点抒情段落时,更可借助VR设备独特的立体环绕式音场,加入合适音乐来强化抒情效果。在《60秒》开篇,导演通过三行简单的字幕介绍新冠疫情影响和本片创作背景时,从四面八方传来不断的咳嗽声、沉重呼吸声和警笛声交叠在一起,同时灌输至受众的听觉神经。这不仅成功塑造出多层次的听觉空间,也向观众潜移默化地强调新冠疫情严重性,以及创作本纪录片的严肃性。在讲述来自威海的孙扬父子故事时,观众随着机位在海滩边运动,四周传来的海鸥声、脚底下海浪扑打沙子声、风声,忽远忽近,忽大忽小,营造出真实丰满的360度听觉空间。凭借VR技术的天然优势,观众在观看本片时在身体端成功鸣奏起一首关于看、听、想的感官协奏曲。

飞天遁地,多方位呈现事件现场。一般的VR纪录片在创作时,多使用固定机位架设VR设备(如多台Go Pro相机安置在阵列支架)来记录目标对象。由于机位无法移动导致在视觉画面上缺少变化,在内容传达上较为呆板和机械。在《60秒》中,124位创作者借助不同的VR拍摄辅助器材,实现了画面从静止到移动,从定点展示到多方位呈现的提升。除常见的三脚架来支撑VR摄像机外,在片中还使用了多种辅助设备。

在展示雷神山医院时,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使用航拍机进行高空VR拍摄。在航拍机升空前移过程中,雷神山的全貌一览无遗。画面中跟踪展示的解释性字幕“雷神山医院,13天建成,可以同时收治1600名危重症患者”将观众快速带入到全国疫情救治的事件中心现场,感叹我国在基建和快速响应防疫工作方面的惊人速度。在展示疫情期间百业歇停时,导演使用车载设备将VR摄像机安置在车顶,如同雷达一般真实记录车辆经过的每一处街头巷尾。画面里零星出现的行人和偶尔驶过的车辆,搭配车内播放的疫情新闻,共同营造了低沉抑郁的现场氛围。在展示街道办人员抗疫工作时,导演借助夹戴式设备将VR绑在运送生活物资的手推车上,随着身着红色志愿服的工作人员一同进入家家户户,敲门、问候、递送物资。画面内容干净利索,又不乏人情温暖,观众如亲临现场一般,为微小记录带来更多的信息读解。

百人参与,多视角勾画国民群像。多人合作完成项目本就不易,而《60秒》仅内容拍摄者就多达124人。导演万大明在接受采访时分享创作计划和初衷:“首先要保持社交距离,项目全程都必须在‘云端’完成。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曝光,在全国范围内召集参与者进行创作,并远程寄送VR拍摄设备,用网盘来传输拍摄素材,把一部纪录片的创作变成全中国人民都可以参与的社会事件,在因疫情而隔离彼此的灰暗时刻用互联网来传递爱与希望。”

在进行创作人员筛选时,导演尽最大可能扩大本片的记录面,力求在片中展现不同年龄、行业、地域的人物故事,从而还原最真实的国人抗疫群像。在片中,有感叹此生未见如此安静上海外滩的当地人顾俊,有奔走于贵阳小区进行消杀工作的蓝天救援队员们,有正在成都某医院和医生讨论抗疫工作的卫生督察员,有在小区楼下等待配送生活物资的志愿者们,有在北京国家体育场旁回忆当年母亲参与抗击SARS的孙竞尧,有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落寞控诉因疫情导致创业困难加剧的徐修成,有站在福建省际公路卡口检查站第一次当志愿者的谢永琪,有在杭州西湖空荡无人亭中闲逛遛弯的紫帽大妈,有在重庆某小吃街无聊等候派单消息的外卖小哥杜建平,有在西藏滞留只能改拍当地故事的影像创作团队,有在泉州七匹狼生产车间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的工人们,有为老伴而自学理发手艺的广州蔡宝丰一家人。纪录片通过展现124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借他们简单朴实的口吻进行叙述,映射出当下14亿国人的抗疫生活点滴。

细腻捕捉,多细节传递中式情感。情感是影像作品之所以动人的核心。《希德拉湾上空的云》的导演克里斯·米尔认为:“VR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诞生的,它是一台移情机器,通过这台机器,我们变得更加富有同情心,联系更加紧密。最终,我们变得更加人性化。”正是对普通国人生活细节的大量细腻捕捉,《60秒》才能传递出富有韵味的中式情感,这也让本片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VR赛事殊荣。

来自无锡的王君浩在房内轻声走动,他拿起微单轻按快门给正在婴儿床里熟睡的儿子拍了张照,小声说了句“生日快乐”。工作繁忙的他感慨因疫情而多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儿子醒来后,夫妻俩拿出准备好的生日蛋糕点上蜡烛,一家人哼唱着生日歌。在吹蜡烛时,由于忘记正戴着口罩夫妻俩吹了好几次也没吹灭最后一根蜡烛,简单对视后两人突然醒悟开怀大笑。借助VR设备“亲临”昏暗房间的观众,在灯光、声音、气氛的共同烘托下也融入了这小家庭的温馨故事。来自河南郑州的王昕息一家遇到了个难题,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外地护工无法按时回来,患脑梗偏瘫的外婆的康复锻炼任务只能交到母亲手里。每天早餐过后,母亲就会扶着外婆在一楼过道里来回慢走,帮扶时间久了母亲和外婆的关系变得比以往要好了。王昕息一边唱着带有地域特色的歌一边开怀地笑着,趁外婆休息时她在门口让母亲帮忙拍了张爷孙俩的合照,留做以后的一份念想。

VR纪录片的困境与发展

VR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至今,虽在2016年有过爆发式发展,但很快因影片造价高昂、生产门槛较高、观看设备配套多且贵等原因沉寂下来。受制于当前VR技术,观众在长时使用VR设备时常因身体对现实和虚拟的不同步而产生眩晕、呕吐等生理反应。鉴于目前VR技术的应用范围小、商业需求低,给内容生产与消费的两端人群都带来了影响。

新时期,凭借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等优势,5G技术将为VR纪录片内容生产、观摩感受等带来革命性巨变。随着能够模拟人眼逼真感受的8K摄像机技术的推广,相信VR摄像机从2K升级到8K也指日可期。这一视觉感受的跨越将进一步提升VR纪录片的真实感与“沉浸感”,现实世界与VR世界的界限也将变得更为模糊。

结语

借助VR设备的真实记录,《60秒》展示了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中国家庭故事,一张张踏实内敛勤劳乐观的中式脸谱,在大量细节堆砌下的中式情感跃然画上,给同样经历着压抑疫情生活的“观察者”带去了一份欢乐和感动。

猜你喜欢

纪录片疫情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