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疗法介入尿毒症患者的个案工作研究——以长春市某患者为例

2021-11-12肖婉丽吴慧玲黄献忠王丹迪闫帅男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7期

肖婉丽 吴慧玲 黄献忠 王丹迪 闫帅男

(1.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2.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

1 叙事疗法的概念

叙事疗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咨询领域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叙事疗法具备三个特色理念,即故事叙述、问题外化、解构和重构故事。来访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使咨询师倾听来访者的故事,及时发现来访者存在的非理性信念,通过恰当的语言技巧,帮助来访者从压抑、悲痛的故事中走出来,并重新建构一个积极的故事,替代原来压抑、负面的故事,重新建构合理的自我期待和自我认同,唤起来访者的积极力量。

2 叙事疗法在个案中的应用

2.1 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张先生,今年41岁,家住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从小便身体不好,没有出去工作过,常年靠药物维持生命,从小就有风湿病的张先生,没有赚钱的能力,平常能维持生活自理已经很好了。不幸的是,半年前,张先生又检查出尿毒症,这对并不富裕的张先生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张先生从小身体就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娶妻。张先生一直以来都由年迈的父母照顾,因此很愧疚。

2.2 初识、发掘问题故事

我和张先生初遇是在腹膜透析的活动室内,伴随着一阵敲门声,一个个子矮矮的,身材有些许浮肿的男人走了进来,有些无精打采。社工询问了张先生一些基本的情况,并做了简单的记录,之前通过护士得知张先生是和父母一起来的医院,社工便由此展开了对话,张先生缓缓地说“我没有结婚,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从小有风湿病,身体一直不好,一直靠低保生活”。社工想了解张先生过去做过什么,张先生的回答有些许无奈“没做过,从18岁之后身体一直不好。浑身疼,靠药物维持,才能勉强生活自理”。“社工试图了解案主对未来的打算,张先生回答“没什么打算,我做不了什么”。

第一次见面,社工对张先生的情况有了初步的印象,通过张先生的回答,不难发现,张先生从小受病痛折磨,早已失去了生活的热情,案主表达出“没什么打算,我做不了什么。”这是案主叙事中留给社工最深刻的一句话,从这个不良情绪开始,社工希望和案主在之后的治疗中帮助案主重拾生活的希望,并找到过往美好的经历。

2.3 故事叙说、寻找独特故事

有了第一次的谈话,张先生显得不那么陌生,社工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帮助案主逐渐熟悉社工,熟悉叙事治疗谈话的节奏。案主慢慢坦然,开启了话匣子。这次社工准备从案主的期望入手,找到案主埋藏深处的记忆。

社工试图询问案主对未来的期望,张先生回答“父母现在也老了,身体也不好,我也希望身体能好点,帮他们做些什么,哪怕能自理也很好。能做些简单的工作,赚点钱,在家这边,开个小超市也好。”这段话中了解到案主还是很关心父母的,张先生从小身体就不好,一直靠父母照料,张先生很自责,感觉十分拖累父母,并且希望身体好些,可以帮助父母,让父母过的轻松一些,但是病痛打乱了他的生活节奏,给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案主心力交瘁疲于应对。社工引导案主思考如何摆脱“尿毒症”控制的方法,社工提出保持好心情的想法,希望案主对疾病正视起来。另外,社工开始尝试帮助案主找到令案主印象深刻的积极向上的故事。

社工试图从案主印象深刻的故事入手,张先生若有所思“那时候特别想学医,老师对我很照顾,我小时候手不太好使,其他同学干活,老师都不让我去。”社工引导案主继续叙说,张先生激动回答:“那时候掰苞米,每个同学都有任务,我没有,我就是看哪个同学掰得慢帮帮他。同学们都是互相帮助,对我很照顾。”社工试图引导案主找到印象深刻的人,张先生的表情十分愉悦“有啊,有次下雨,张双帮我推车,背书包。”社工帮助案主找到了印象深刻的积极故事,谈到案主的老师和同学时,案主的表情是非常开心的,案主喜欢在学校的时光,热爱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社工挖掘了案主生命故事中的积极叙事,帮助案主回顾未生病前的日常生活,重新审视现在的自己,让案主发现对比前后的改变并给予案主正向的引导和支持,鼓励案主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4 丰富支线故事、发展积极的自我认同

通过一系列的接触下来,案主己经向社工敞开了心扉,愿意分享自己的生命感悟。通过社工的引导,帮助案主找到了过往中的美好经历,令案主印象深刻的记忆,接下来社工运用叙事治疗理论,寻找生活中例外的技巧,让案主发现自身被忽略的积极品质,并协助案主寻找更多积极正向的体验。增强案主的个人力量,减轻问题给案主带来的困扰。

社工继续引导案主丰富和老师同学之间的故事。笔者引导案主回忆上次谈话提到的那个在雨中帮推车,背书包的同学,并引导案主思考如果能联系上,想对他诉说的话,张先生很放松“我非常感谢他的帮助,希望他和家人健健康康,幸福美满!”社工继续引导案主“如果你的同学知道你的状况,你觉得他会对你说什么呢?”张先生回答“他会很伤感吧,希望我好起来,健康起来,过正常人的生活。”社工继续引导:“在没有生病之前,你的老师也对你有过帮助,如果老师还在的话,你觉得老师会对你说什么呢?”张先生回答“老师也会希望我健健康康,快点好起来,希望我过上更好的生活!”社工引导案主找到自身的良好品格,张先生神情十分自信“我和同学相处的很好,从没有吵过架,我在上学的时候,也经常帮助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社工表示“通过聊天我能感觉到你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并且乐于助人,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回忆起很多事,心情是不是也好些?”张先生微笑着“想起来很多事,心情好很多。”

这一次,我对上一次谈话的故事进行了丰厚,找到了案主偏向好的自我认同,让案主认识到了自己身上优秀的品质,并给与案主积极的认同,案主的脸上更加阳光,社工知道,张先生改变了。不似第一次见面那般低沉了。

2.5 个案总结

作为社会工作者,虽没能为案主提供更好的治疗,但通过叙事治疗,能够缓解案主不良的情绪,相信对疾病也是有帮助的。对于张先生而言,属于他的故事将继续抒写,但笔已经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看到他阳光自信的眼神,我知道,即便未来仍会面临坎坷,但他一定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而我将会在社工这条路上,去见证更多乘风破浪的人生。”

3 反思与建议

在叙事治疗的初期,服务对象往往对社工会有一种抵抗、怀疑的心理。因此,在治疗初期,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在治疗过程中,社工本身对叙事治疗的专业方法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秉持正确的服务态度,选择身体状态良好的服务对象。对社工的建议:

(1)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叙事疗法是一种语言艺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沉淀、积累。因此社工应不断地进行知识储备以及实务操作经验积累,尝试在不同的领域应用叙事疗法,让叙事疗法被更多的人们了解和认可,进而使叙事疗法能够更好的发展,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群体。

(2)在服务过程中保持价值中立。社工在运用叙事治疗的方法时,应充分尊重案主的价值观,避免个人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相混淆,尊重个体差异的事实。但并不是对案主的思想和行为的不指导、不干预,而是不评价、非批判,但有干预,是在尊重、接纳、不强加价值观基础上的引导和干预。

(3)灵活运用语言技巧。灵活运用语言技巧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叙事疗法的作用。对于治疗师而言,应合理运用语言技巧,营造轻松舒适的咨询氛围,在提问时不要带有预设进行提问,而要积极接纳、聆听,走进服务对象的内心,陪伴其发现并挖掘自己潜在的力量,并将力量运用在积极面对困境上。

(4)注意案主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案主在述说自己的问题故事时,倾向把自己和问题联系起来,将自己等同于问题,仿佛自己就是问题的所在。其实,案主的问题大多与日常生活场景中不同社会成员对问题的不同界定有关。因此社工在叙事治疗的过程中应帮助案主将自己与问题分开,摆脱问题本身对案主的影响,唤醒案主的积极情绪,更加清楚地认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