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热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2021-11-12柯贤泽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教育工作者政治

■柯贤泽/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社会热点的内涵

“社会热点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和某一特定条件下,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并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就针对社会关注度和人们参与度来说,在任何领域发生的、引起社会大众的热评与争议的、对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的事件与问题,都可以归类为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它具有时代性、动态性、大众性与复杂多样性。”因为社会热点问题自身就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严峻性,它不经意间就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与思维模式。

二、社会热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把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节奏,它的出现让使用网络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社会热点的传播者,进一步影响周围群体的思想与行为,例如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Facebook等社交媒体,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待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观点分享给大家,这就是对社会热点的变相传播的一种途径。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使大学生快速获取社会热点信息的同时,也极其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和文化垃圾的负面影响,因为当我们检索资料时,都可能会有一些网页弹窗或者垃圾广告,这些都很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途径。虽然高校大学生大多拥有健康的主流价值观,但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负面舆论容易被大学生有意无意的接触到,使他们不知不觉的也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毕竟大学生的还没有具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很容易受到大众舆论和从众心理的影响,社会热点的相关评论以及传播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与此同时也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做到及时洞悉到社会热点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不良信息或错误舆论导向,引导学生看清事情本质,疏导他们的盲从心理,提高他们的是非鉴别能力,引导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最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社会热点影响的应对策略

(一)善于运用新媒体

鉴于社会热点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新媒体,认识到其对大学生社交活动和思想意识的重大影响,不断分析和整合社会热点信息并且提升自身的网络表达能力,以解决与高校学生的“代沟”问题。这就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了解它们的特征,最重要的是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和减少它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并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扩宽师生的沟通渠道,以至于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变化,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及时准确地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作用。这就要求管理者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学校资源,克服专业技术障碍,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调动各部门的人力物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二)引导学生提升网络素养

大学生是我国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的特点是不平衡、差异大,学校作为学生培养的主阵地,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该从实际情况着手,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引导学生强化对各类网络信息的了解,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意识,以至于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提高自身发展的武器,并非娱乐自身的工具。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学习网络素质教育文化,提高自身网络素质思想觉悟,合理正确使用网络,为其它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各个班级应该积极开展网络素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学生网络“知行合一”的素质教育,不断充实高校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会应开展积极、健康的室内室外活动。学校还得把网络素养课程教育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将网络素养教育在计算机基础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进行讲授,充分利用新媒体对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提升学生们对网上不良信息的甄别能力,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选择和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让大学生能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三)建设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机制

学生在社交平台上浏览信息时,会选择性地把看到的信息进行分类与筛选,当有些热点问题引起人们共鸣或者引发巨大争议时,通过网络的传播,会让更多的人关注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而引发更多人参与到热点讨论之中。随着众人意见的扩展和更加深入的讨论,往往会朝着某个方向,逐渐形成网络舆情。大学校园文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样学生们更加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与特殊群体等方面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选择,因此,学校应该在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营造或者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让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社会热点问题舆论中更多的掌握话语权与主动权,以此来引导和培育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此外,还必须进行舆论的监测,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要在学校建立起网络舆情监管体系,便于监督与控制校园网络宣传。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网络平台,以至于能及时发现社会热点事件,在其还未发酵成舆情导向之前,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前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遇到问题,及时应对处理,确保网络舆论渠道保持畅通,让师生们在敏感热点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将线上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思政课或者辅导员与班主任的班会等一些形式,受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线上课程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其中得到启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做出调整,不能局限于课堂式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熟练掌握舆情的形成与传播的特点,寻求新的思政教育载体,利用社会热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把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将社会热点在课堂中进行分析,积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让他们形成理性分析问题的习惯,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适当地进行引导与教育。将社会热点问题逐步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建立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验平台,把当下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集中在平台上,并且专门为学生设置相关的讨论渠道,这样在学生们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时,思政课教师就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确保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脱离主流价值观。这种用科技手段来辅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可以创新高校学生网络教育,能及时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及时做出疏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有效地抵制社会上负面热点信息的影响,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

(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人展开的工作,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是决定思政工作成败的重中之重,新媒体环境下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必须要具备较强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等素质。思政工作者素质的提升,关键要抓好学校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各班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理论修养、政治敏感度与社会热点的关注度,让他们有充分的知识理论、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以至于他们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学习生活中的思想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政治素养,凭借新媒体创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为高校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强大的人才储备。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素质,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逐步将社会热点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之中,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思想变化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提升网络素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影响力。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教育工作者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