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1-12刘世凤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刘世凤/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在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文化精粹。它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和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不止的艰辛,见证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宝贵精神财富。正因如此,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党性教育功能,是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活教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培养党员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而且有利于发扬和传播红色文化,激发红色文化的生命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是互利共驱的选择,必须坚定的实施和推进。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缘由
(一)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价值耦合
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与高校党员党性教育实现互融,其基础在于二者在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具有耦合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智慧结晶,熔铸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意志品质、深厚的爱国情怀、真挚的人民情感和卓越的政治智慧。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高度契合,无疑为高校党员党性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党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执政过程中优秀传统的积淀,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西方政党的本质属性。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初衷是让高校党员始终铭记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不忘初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忠尽责。而红色文化,作为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生动素材,对于培养和提高高校党员的党性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红色文化为高校党员党性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红色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庞大,它不仅留存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和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为高校党员党性教育提供了更多资料和素材,有利于增强高校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活力,提高党性教育的文化魅力。
(二)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员党性教育互动内驱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既是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高校党员党性修养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相互融合有利于激发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促进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不会因为时代的变更而过时,不同时期红色文化都是原有基础上的文化积聚和补充。所以,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党员党性教育实践,不仅有利于让高校党员更加了解红色文化,树立保护红色文化的意识,也有利于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斗的艰辛历程,是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活教材”。依托鲜活的红色文化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有利于增强党员党性教育的生动性和说服力,促进高校党员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提高党性修养。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互动表明,二者的融合是内驱互利的。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设不足,系统性不强,影响高校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和整合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增强高校党员党性教育实效的必要条件。没有系统的资源库,红色文化与党员党性教育融合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今,高校十分重视红色文化与党员党性教育的融合,强调发挥红色文化对党员的思想、作风等品质的涵养作用。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尚未打造出教育性强、针对性强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教育研究和准备不充分。所以在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时,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选择相对比较随意,且连贯性不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不完整性和非连续性容易给带来认知错觉,不利于党员对红色文化整体认知的形成,继而影响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效果。
(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相对固化,吸引力不够,影响高校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和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内容表达的实际效果。过去,利用红色文化开展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理论教育和实践感悟。不可否认,这种灌输式和浸润式的党性教育形式一度很受欢迎。但长期固化的形式,容易使部分党员产生体验疲劳,逐渐消磨党员参与该类党性教育活动的热情,影响党性教育效果。互联网、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在传统党性教育基础上拓展了红色文化利用的空间。然而,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仍然相对固化地采用图文推送和视频的形式,难以调动高校党员从红色文化中挖掘党性元素的主动性,其最终的结果是“雁过不留痕”。可见,提高理论灌输和文化浸润的效果,需要从高校党员的实际出发,结合党员的兴趣和特点,开发具有感召力的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促进高校党员主动参与和感悟红色文化中的党性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三)红色文化教育评估管理不到位,内动力不足,影响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效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需要比较完备的评估监管体系作为支撑。然而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尚未构建起与之相关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在高校绩效考核评价要求日益提高而红色文化教育评估管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将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互动引致事实上的结果导向。那么,红色文化教育形式重于内容、重数量而轻质量,党员党性教育效果不彰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亦顺理成章。可见,高校党员在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与红色文化教育内生动力不足有关。而增强高校党员红色教育实效,完善红色文化教育评估和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依托红色文化教育传播,增进高校党员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第一,继续强化常规性红色文化教育,推进“三课一会”红色教育常态化。抓住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的学习教育机会,通过教育讲座、培训和党员同志红色文化交流互动等方式,让红色文化在“三课一会”中常讲常新,有利于促进党员在理论学习交流中激荡认识的火花,挖掘兴趣点,从而主动探寻红色文化的精髓。第二,加大网络媒体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圈。今天,网络媒体已经给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选择,所以,借助网络媒体传播红色文化,满足了高校党员信息获取的要求,有利于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第三,注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学校定位和特色,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有利于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染。例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依托地缘优势,将红岩精神作为党员党性教育的首要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党员在文化教育中感受革命者为理想而甘于牺牲的坚强品质和崇高的人民情怀,深化党员对红岩精神的理论认知。
(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提高高校党员的情感认同
第一,以关键节点为依托,创新教育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实践,利用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增进党员情感认同。要把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党的生日、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和高校的地缘特色、办校理念、专业特点和优势结合起来作为创新实践的根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每年11月27日,都会组织包括“烈火中的永生”主题展览、集中观影、分组研讨、红色家书展示等活动,以期通过特色实践活动,加深党员对红色文化的印象。第二,调动高校党员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增进对红色文化的认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在党员教育实践中,开展了包括“声动红岩”“政治生日”“最美党员展示”“党员成长档案”等多个特色主题活动,通过红色党员党性教育实践带动党员认知的外化,让党员在参与中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促进党员情感认同。
(三)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评估管理,保障高校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完善红色文化教育评估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施方式、内容、监督管理办法,成果评估标准以及激励机制纳入高校制度体系之中,制度对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党性教育提出了刚性要求,有助于提高红色文化的党性教育成效。第二,组建一支书记牵头、督导主导、教师参与的多层级红色文化党性教育评估管理队伍,对学校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党性教育的情况实施监督,并定期对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素养、作风和工作能力进行评估考核,综合评价高校各部门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制度与组织管理联动,构架起红色文化评估管理的机动机制,对强化红色文化教育,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对高校党员党性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