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1-11-12岳秋荧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金课育人信息化

■岳秋荧/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授课需求围绕课程标准运用现有条件灵活采取IT技术及数字资源展开教学工作的育人手段,具有多变性、灵活性、生本性等特点。我国为引领教育界进入“互联网+”时代制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教学活动与IT技术的融合给予支持。然而,高职高专教育信息化仍存在条件不足、课程欠佳、方法单一、体系滞后问题,影响信息化教学成效。基于此,为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质量,探析信息化教学融入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整合海量数字资源,充实高职高专教育内容

信息化教学突出特点是教师可在线网罗与教育活动相关且科学可用素材,以图片、音频、视频、文本等形式予以体现,弥补教育内容不足育人缺陷。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培育行业精英育人机构对知识及技能实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在科学技术不断变革背景下,有效筛选教学内容助力岗位型人才发展,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需解决关键问题之一,为此教师在育人活动中融入数字资源,赋予教学内容开放性,为学生了解、学习、掌握行业有关最新理论及技术提供有力条件,凸显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必要性。

(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职高专教改质量

高职高专教育面较广,涉及专业较多,如汽修专业、财会专业、艺术设计等专业,无论何种专业均需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为此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打造能力发展型讲堂,提高教改质量。例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则可在电子交互白板上展示若干画作供学生赏析,激活学生艺术思维,妥善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继而达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质量目的。

(三)践行教育改革决策,助推高职高专教育发展

自网络强国战略推行后,教育界极为重视发展信息化教育体系,陆续颁布政策,引领教师走上信息化教改道路。《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高职高专需在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引领下贯彻执行教育大会精神,在引领发展、融合创新、育人为本原则下办人民满意学校,落实教育信息化目标,高效践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挖掘“互联网+教育”潜能,突出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加持下的教育改革优势,加快适应每个人、面向每个人的灵活性、发展性教育体系构建,继而助推高职高专教育与时俱进。

二、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的难点

(一)条件不足

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信息化教学需要一定条件作为支撑,使教育活动顺利推行得到保障。然而,当前高职高专存在信息化教学融入条件不足问题。以师资保障性条件为例,高职高专教师信息化教育意识薄弱,未能充分驾驭信息技术,数字资源调配积极性较差,对固有教育模式过于依赖,无法高效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影响高职高专教育信息化成效。

(二)课程欠佳

课程开发是新时代教育资源集聚的重要手段,在提出“金课”概念后,“水课”逐渐被淘汰,如何打造金课成为信息化教学实践需解决重要问题之一。当前高职高专侧重引领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发展型人才,课程开发积极性、综合性欠佳,阻滞信息化教育资源集聚,不利于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模式。

(三)方法单一

信息化教学方法有别于常,主要源于计算机、电子交互白板、液晶电视、幻灯机等电子设备应用频率较高,数字资源渗透在授课活动中,只有教学方法科学有效才能落实育才目标。基于高职高专信息化教育经验较少,处于“互联网+教育”起步阶段,加之师资力量有待增强,为此高职高专信息化教法并未完全摆脱传统育人模式束缚,无法有效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

(四)体系滞后

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是高职高专教育变革要素,在互联网时代二者飞速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高专教育具备与时俱进觉悟,能跟随信息化教育动态做出调整,为新资源涌入提供条件。受传统育人模式束缚,加之高职高专信息化教改经验较少,部分院校未能健全信息化教学发展体系,出现教学目的不清、教学原则缺位、教学评价滞后等现象,降低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质量。

三、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的路径

(一)基于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性条件

第一,硬件条件。高职高专需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持续优化互联网体系,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构建师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创建数字化班级,配备教学所需电子设备,设立数据库,存储线上教学资源,开发契合高职高专教育所需应用软件,为信息技术、数字资源科学合理的运用奠定基础;第二,软件条件。高职高专教育通过顶层设计制定信息化教学发展战略,推行配套制度,明确周期性教育信息化目标,要求后勤部、教务部、学生部等机构高效配合、积极联动、贯彻执行、肩负责任,为完成融入信息化教学任务给予支持;第三,宣传条件。为在高职高专教育机构营建良好信息化教学氛围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组织教师解读国家政策性文件,学习“十九大”精神,参与学术研讨等活动,确保信息化教学入脑入心,在积极宣传前提下奠定信息化教学发展基调;第四,师资条件。高职高专教育机构需组织教师群体学习IT技术,了解信息系统教学功能,学会运用教学软件,能参与信息化教改活动。在教书育人进程中按照国家规定、校内战略、教育目标、改革方针融入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继而为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夯实师资基石。

(二)加大“互联网+金课”开发力度

第一,基于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实况明确“互联网+金课”建设目标,体现新时代专业领域人才发展要求,贯彻立德树人,践行我党教育方针,根据专业教育标准及高职高专教学目的与相关要求以解决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难题为导向找准“金课”开发方向,为信息技术、数字资源科学融入奠定基础;第二,在发挥教育信息化育人优势前提下持续改进教学内容,保障专业教育内容严谨、全面、深入、科学,具有时代性、发展性、生本性,能结合学情及时调整,确保高职高专教学内容适量、适用、适中,在市场为基、政府主导基础上融入信息化教学。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策略契合实际,教学内容规范完整,教学手段灵活多元,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服务等规律优化课程体系;第三,从专业教育实况出发做好组织工作,体现育人为本思想,合理设计情境,有序展开育人活动,师生互动流畅,教学反馈及时,考核评价科学,育人成效显著;第四,在高职高专课程开发中合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手段,以网络为依托营建良好师生关系,为慕课、微课、线上线下混合性课程开发给予支持;第五,以凸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为导向开发课程,确保“互联网+教育”方法独特、立意新颖、理念科学,具有德育、智育、美育并存特点,有值得推广及借鉴必要性,继而积累信息化教学经验,为“互联网+金课”持续开发奠定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

为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有效性,需做好教法创新工作,旨在“互联网+金课”科学利用,提高育人质量。为培育学生专业素养教师还可规设学习任务,引领学生根据既定工程参数运用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内创建三维立体模型,直观分析设计方案合理性及欠缺之处,为学生持续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在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能增强学生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视为学习工具,继而助推学生强化综合素养,体现教学方法创新价值。

(四)健全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体系

第一,合理规设信息化教学目标,找准“互联网+教育”方向。新时代高职高专需建设特色专业,提升自身教学领域竞争力,为此教师需以培养专业领域优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融入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做到“课程思政”并行,践行国家教育方针,确保高职高专教育符合国情;第二,明确教学原则,确保教学管理制度、信息化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变革保持同步,从信息化教学融入初期保障育人质量;第三,从实际出发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保障评价结果公正可行,能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积极融入“互联网+教育”环境,同时评价结果能敦促教师教研,持续改进信息化教学模态,为课程深入开发、教学模式升级、师资力量强化指明方向,使教育信息化教学融入效果更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教育中融入信息化教学具有整合海量数字资源,充实高职高专教育内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职高专教改质量,践行教育改革决策,助推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必要性。基于此,高职高专教育机构需基于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性条件,加大“互联网+金课”开发力度,从实际出发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健全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体系,继而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融入信息化教学实践综合质量。

猜你喜欢

金课育人信息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