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与启示

2021-11-12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英国国家

■王 凯/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

在工业化进程下,英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促进教育领域不断改革以适应英国资本社会的发展需要。其中,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其对应学龄也是人发展的重要阶段,英国的基础教育伴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不断调整、改革的过程。

(一)80年代-20世纪末英国基础教育改革

20世纪末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集中于管理权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之前,英国基础教育管理权分散于教会,并转移到学校。因此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安排上有很大的自主权。随着社会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关注和重视,高度自由化的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方式受到争议,人们认为这种方式无法保证教育质量。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国际间竞争加剧,对于人才质量和专业要求也更高。在这一背景下,英国政府对基础教育领域课程内容进行宏观调控。1988年,英国政府出台《1988年教育改革法》,标志着英国正式实施国家课程。改革法案统一了学校招生、经费、课程门类等标准,加强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控制。

进入90年代,英国在统一课程标准后,国家课程在实践层面增强了对课程的控制权,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并没有起到显著作用。相反,过于细化课程目标的做法限制了学校对课程实施以及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此前改革的不足,英国政府在原有法律上进行修订,出台了《1993年教育法》,并于次年实施。法案修改了课程设置,将核心课程之外的课程安排进行压缩,并将管理权下放给学校。同时,教育法简化了之前教育法设置的教学评价和成绩评定方式,优化人才质量评定系统。

(二)新世纪以来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程

进入新世纪,英国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选拔式的教育使英国学校间竞争加剧。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精英”,课程内容、评价方式注重选拔,导致了学生群体的两极化,多数学生在升学中失利,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知识普及,同时也不利于英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2000年9月新学期,英国实施“课程2000指导书”,本次的课程改革进一步调整了国家课程,规定了学生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学业考察最低标准,并对学校实施课程内容和进度作了进一步规定。此项措施缓解了学校在教学质量上两极分化的现状,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的公平取向。

2007年,布朗政府开启新一轮教育改革,意图通过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培养世界一流人才。“2008国家课程”在此目的引导下颁布实施,此次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课程中重新设计了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并对各学科大纲进行修订。此外,改革增加了关于个人幸福于经济理财等两门选修课程。本次课程改革反映出英国国家课程以社会发展要求为核心、国家课程设置重视培养儿童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素质的改革价值取向。

2014年,受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发起的PISA和TIMSS测评不理想以及国内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影响,英国保守党开启新一轮教育改革。卡梅伦政府在国际教育竞争日渐激烈、英国基础教育式微的双重压力下,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此次改革出台了《英国国家课程战略》,对于国家课程的定位做了重新调整,将国家课程与其它课程构成一个整体,对学校课程发挥指导与补充作用。同时,将国家课程分为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针对教育不同阶段分别开设。针对IEA评测的结果以及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英国国家课程战略》将数学运算能力和语言读写能力确定为所有能力的核心,并将这两种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

二、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特点

(一)国家课程在政府掌控下具有较大弹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对于国家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定位不断调整。自《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国家课程正式在英国提出,并处于统领地位。在实施中,由于国家课程对于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过细,限制了学校自主性与创新能力的发挥。国家课程在1993年进行调整,将课程进行压缩,同时将权力进行下放,允许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开设关键课程。进入新世纪,国家课程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课程规划上推出与儿童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类选修课程。同时在形式上进行调整,将课程分阶段开设,既保证了国家课程在人才培养上的连贯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兼顾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自主权,给地方留有较大弹性。

(二)课程设置多样化,体现时代需要

分析英国几次重大教育改革,英国教育改革以及教育政策出台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课程结构。在1988年教育改革中,国家课程在当时英国工业化完成、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质量人才,但政府对于课程缺乏管理的背景下统一实施,加强政府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宏观调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对人才核心竞争力要求提高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英国政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增设与职业发展有关的选修课程;受PISA、TIMSS等国际测评不理想的影响,2014年的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数学运算与语言读写能力的重要性,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提出发展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能力。本次改革围绕课程理念,课程设置重新进行规划,突出计算机、外语、数学相关课程。英国基础教育在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改变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改革,为基础教育课程注入活力。

(三)课程目标兼顾质量与公平

1994年英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在之前改革强调质量的基础上,于课程目标上重新聚焦基础知识教育,保证质量的基础同时强调了教育公平。200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分为一个总目标,并分设了四个基础目标。总目标旨在为学生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做准备,基础目标从学生身体、道德、文化多角度促进学生发展。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儿童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也给各学校做了最低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当时英国精英式教育导致的不公平局面。由此可见,英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基础阶段的课程目标愈发全面、完善,着眼学生终身发展能力。改革使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所受机会与教育质量基本均等。英国政府改革中的各项措施体现课程目标兼顾质量与公平的显著特点。

三、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英国政府自1988年的教育改革开始,坚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论政府的收权与放权,教育改革皆是于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学生能力发力。在课程设置上,政府不断调整国家课程设置方式和课程内容,积极为儿童迎接未来挑战做准备。同时,政府出台法律文件规定课程目标,保障了儿童得到基本的发展。在学校层面,也保留较大灵活性,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活动,增强儿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同样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措施,但受应试教育以及“五唯”评价痼疾影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落实到学校层面偏向为以学生的升学发展为本,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仍以知识教育为主,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需真正将政策落实,以法律形式做保障,以详细课程规划做指导,真正将教育中心转移到儿童身上,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诚然,我国有着和英国不同的国情和状况,庞大的人口体量和复杂的教育体系也使得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在教育改革中一以贯之。

(二)结合自身特色,坚持改革连贯性

英国自1988年以来进行了多次改革,且历次改革皆是在工党与保守党交替执政下进行,改革难免夹杂政党自身利益考量。但历次改革中,英国实施的国家课程仍在基础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课程的总体目标、价值取向上也保持着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方向没有改变。

分析英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可以发现,改革有着连贯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在我国基础教育全方位、全过程的持续推动和改革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基础教育,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利于改革自上而下高效实施;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精神。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秉持自身优势,发扬社会主义优势,保持基础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宗旨的连贯性,坚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英国国家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