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妨“网”开一面

2021-11-12柏滨丰

莫愁 2021年27期

☺柏滨丰

1

“爸爸,海龟能把头和四肢缩到壳里吗?”下班刚到家,女儿迎头问。

“当然能啊。”

“不能!”孩子得意地笑。

我不信,手机一搜,大吃一惊,“你咋知道的?”

“我听手机音频知道的。”

为减少孩子面对屏幕的时间,我鼓励孩子“变相上网”,用听力代替视觉。每天做完该做的事,听几集故事,一个系列听下来,孩子还真涨了不少知识。

这个时代的孩子,已经成为真正的网络原住民,层出不穷的新科技、新业态、新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提出了新挑战。

网络是把双刃剑,能为学习知识、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提供便捷的条件,也能导致过度娱乐、眼睛疲劳、精神涣散……从网瘾少年,到网瘾中年,再到网瘾老年,如何科学上网,真的要从娃娃抓起。

20世纪著名的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曾一度对新环境、新科技抱有极端的态度。他讨厌机器,厌恶城市,把工业革命与原罪画上等号,把大众传媒与堕落画上等号,几乎拒斥现代生活的一切,但慢慢地,他“感觉到这种态度是多么的无益无用”。

这让我想起了当下教育,我们对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等这些新形态的反应是否也有些偏颇?

当下,互联网就像水、电、煤气一样,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青少年又正逢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渴望自由成长空间的阶段,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他们极有吸引力。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必杞人忧天,而是应当拥抱新变化,引导孩子趋利避害。

2

今年上半年,同事家爆发过一次“断网”冲突。

有天晚上,她女儿一头猫进房间上网,到了饭点,千呼万唤都没动静。她来火了,直接闯入房间拔下路由器摔个稀碎。女儿号啕大哭:“我学习成绩上不去,自己压力也很大,每天也就晚上上网放松下,这也不允许!老说我不愿意与你们沟通,有什么好沟通的,你们就会说我不够努力!”

同事感慨,现在孩子压力是大,断网事件只是个导火线。也多亏这次冲突,她和女儿进行了深度沟通,重新认识了女儿的内心世界,也意识到必须尽快矫正沟通方式。

隔天,同事重新买了路由器,并与女儿约法三章:“我们支持你借助网络学习和缓解压力,也相信你能更好地安排好时间,把握好尺度。”

人想表达的,更多不是所说的内容,而是渴望被理解的心情。被父母充分悦纳,并得到全面支持的孩子,通常都能发展出较高的自尊、自信水平。

同事说,自打主动让女儿上网,并适时提醒,女儿反而变得自觉,不再那么沉迷网络,家庭关系也和谐了很多。

3

《史记·殷本纪》里有个故事:一天商汤到郊外,偶遇一人张网捕猎。那人对天祷告:“东南西北的鸟儿们,都到网里来!”商汤过去对那人说:“这么着,会把鸟儿捕绝的!”商汤随即砍断三面网:“鸟儿们,喜欢往左的往左飞,喜欢往右的往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里吧。”

这就是成语“网开一面”的典故,多比喻从宽处理,给予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另一个成语“一网无遗”,大意是一张网把鸟全部抓住,现多比喻从严处理、不留余地。这两个成语,或可概括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两种主流态度。

堵不如疏,对待孩子上网,“一网无遗”的态度肯定是不合适的。一味压制,反对孩子使用网络,其难度之大、效果之差、反弹之剧烈、矛盾之复杂可想而知。更危险的是,当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合适的渠道释放,势必转过身攻击自我。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者要认识到,防止沉迷,并不是将未成年人排斥在网络之外,而是遵循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注重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提升。祛除其弊,大兴其利,“网”开一面,引导孩子有方法、有规则、有节制地使用网络,方能真正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