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角色变化研究

2021-11-12郭董盈张丁月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19期

郭董盈 张丁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0 引言

2017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智能教育”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强调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学习在内的新型教育体系。

1 人工智能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在上,学生在下;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处于相当被动的状态,这显然不利于当代教育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来说更是致命的。

在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发展中,技术问题相对来说较易解决,但是教育制度、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习惯和观念的转变将是漫长而艰辛的。除了技术因素外,如何转变师生角色从而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也是亟待研究并通过新的范式、新的教育生态系统来改善、解决的。

2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针对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我们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和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该调研主要从学生与教师双视角进行,从受访者在学习或教授大学英语时使用的人工智能渠道或内容、使用效果与感受、师生角色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截止至2021年8月24日,我们共收到有效学生问卷217份,有效教师问卷55份。

2.1 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学习的现状

我们发现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使用最多的人工智能渠道是单词学习及记忆辅助软件,占比约83%;其次为写作智能批改和机器翻译或对译文的智能、动态评价,分别占比约77%和76%;此外,使用语音智能纠音和评估的占比约31%,而使用AR(增强现实)或VR(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高端人工智能技术的占比较低,约为11%。

学生在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英语学习时有约74%认为有所帮助,仅有0.92%的人发现学习成绩下降了。在学习效果方面,约72%的人认为学习效果更好。其中83%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能让学生的作业和表现得到更快的反馈,81%的学生认为人工智能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约28%的人认为智能教育下的学习效果更差。对于导致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其中64%的学生认为智能电子设备容易让人分心;64%的学生认为人工智能没有人情味,听老师面对面讲解的效果更好;49%的学生认为学习资源过多而不知如何筛选利用。

相比“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调查中有超六成学生更加青睐人工智能时代基于大数据的“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方式。近60%的人认为教师使用人工智能协作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师生距离,主要理由是“系统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非常方便地和老师交流”等。40%的人认为没有拉近师生距离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与老师面对面的亲切感”。

2.2 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教学的现状

在调查中,约87%的教师认为人机协作的教学方式带来了便利,80%的教师认为新型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约84%的教师认为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

对于新兴教学方式的优势,约76%的教师认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为学生打造差异化的学习计划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约53%的教师认为学习和教学氛围有所提升。

关于目前的人工智能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约71%的教师认为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律性和主动性要求很高,如果使用不当,反而易造成的学生学习效果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普遍希望人工智能技术能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既能在学生走神时提醒学生,也能让老师了解学情。约51%的教师认为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甄别良莠不齐的信息、过滤糟粕的信息。

对于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应用的期望,约76%的教师希望能够加强人机协作,将教师从机械性、重复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注重于知识传授转向注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约50%的教师希望能够借助智能教育实现教师间跨校、跨学科建课、授课的协同合作;约51%的教师希望能够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协同实现个性化教育。

从以上问卷调研的数据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但是,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中所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还较为低端,诸如AR、VR等高端沉浸式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很少。

人工智能的应用总体上给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变化,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但与此同时,学生依然渴望与教师有足够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互动。

3 人工智能时代师生角色的变革

3.1 从“以教定学”的专制式向“以学定教”的个性化转变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教学将极大地促进教育体系的个性化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完备的学习数据记录和分析的基础上,在精确了解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可以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可以精准开展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全过程数据的时时反馈,自主选择更适合自己个性的、柔性的教育,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精确的反馈给教师,从而有助于教师为学习者提供适合个体发展的教学。

3.2 从知识传授型模式向核心素养培养及全面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工具型、流水线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被更加注重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所取代。知识爆炸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的能力发展重于知识记忆。我们培养的不再是与机器竞争的工具性的人,而是具备综合素养与能力、富有创新与思辨能力、能够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人。因此,一方面,教师的知识性教授角色会越来越多地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育人角色将越来越重要,教师将发挥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教育者角色。另一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发生着相应改变,学生将从机械性学习和记忆中解脱出来,更加关注创造能力、思辨能力、协作能力、知识的社会化运用能力的提升。

3.3 从重分数到重情感人格的育人职责的凸显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随着智力劳动的解放,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培养,因此智能教育将是更加人本的教育,它必将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启迪灵魂、成为学生一生幸福和成长的基石。智能机器与技术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教师被机器取代,机器没有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则尤为重要。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更加看重自身作为人的独特价值,在教学工作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培养,坚守育人职责,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3.4 从课堂、书本学习到泛在学习的转变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使得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环境相互连接,进而逐渐促使泛在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即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设备可以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实现随时随地的终生学习。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要转变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观念,学会利用各种智能学习手段和学习数据,自主规划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积极与教师沟通互动,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将教师看作时自己的学习导师和情感咨询师,与教师携手打造多元化的自主探索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方案。

4 结语

未来已来,我们应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既不要高估它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也不要低看“人工智能+教育”可能会带来的实质性变革。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两大主体,其角色也必然要随着人工智能对教育产生的影响而发生转变。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优势在于情感、温度和创新,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坚守并凸显育人职责。未来教育是开放的、融入生活的,是终身的、全面的,在人机协作的助力下,学生要有自主意识的觉醒,要学会发掘、培养自身学习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