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有南方历史的影子
2021-11-12李廷赋
李廷赋
诗曰:“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秋游北海可以选择涠洲岛,享受北部湾的阳光、沙滩、海浪,让思绪穿越数千年,读一段与我们有关的历史。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涠洲岛设施还只能说是简朴,线路安排也不尽如人意,但还是值得去探访。它人口1.6万,占海面积24平方公里,规模与内地普通一个村委会差不多吧。它在广西北海市东南面,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岛民只知祖先故土在恩平
涠洲是一个火山岛,火山口是7100年前喷发的,至今还留在海边。那些褐黑、斑驳的岩石就是远古时期的岩浆,经时光磨洗而变成如此模样。岛似弯曲的鳄鱼匍匐于北部湾,它最高处只有海拔79米,让台风海潮通行无阻。也许正因为如此,岛民住地集中在山间低平处,以及海岛南边的臂弯里。岛内与外海之间还放一个山包样的小岛,守护岛内宁静。大概它也是民间风水里面说的案台,能起到蓄水守财的作用。晚上渔船都回到岛的怀抱里,人们忙碌卸货,大碗喝酒,朗声欢笑。
岛上有原住民操着北海、合浦一带的客家口音,在卖青芭蕉、黑甘蔗、红柿子之类的土特产,也有人在路边卖草帽串珠等小玩意。小岛受到的袭击多,“靠天吃饭”的种植业难发展。看他们沧桑的模样,应该生活比较普通。从岛民的记忆中可知,他们祖先在一百六十多年前遇到大变故,漂洋过海躲避血光之灾,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才能苟且生存。他们自称祖先迁来已经七代,故土在恩平,彼此没有联系过。他们祖先来之前,这里一直荒无人烟。至于其他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只知道有不平凡的家史与岛史。集中在岛内的怀抱的人,大多挂着四川招牌在小楼经营餐饮、民宿,楼下是潮起潮落的世界,让人枕着涛声入梦。还有人在海边栈道开大档口,摆上珍珠、海螺等高档商品。看来小岛虽小,但其拥有的世界并不小。
从恩平来到涠洲的客家人
岛小世界大,这里的信仰也比较多。我们入岛的第二天,便遇到岛民游妈祖活动,敲锣打鼓、浩浩荡荡。这与其他海边风俗一样,没有什么好稀奇的。毕竟要与海打交道,蹲在那被称为“四面环水一面朝天与阎王爷只隔一层板”的木头船上,只能把命运托付给神灵。渔民都把妈祖看做保护神,出海前都要沐浴焚香祭拜妈祖,以求一帆风顺。这里还盛行天主教,教堂是岛内最好的古建筑,还有历史记载。显然,西方文化在这里产生过不小影响。
在圣堂景区,我们被一个碑记所吸引。碑曰:“涠洲客家人,原籍广东恩平开平等地。据悉公元1850年,客、土两族械斗败北,探望遂溪一带。正处日暮途穷之际,巧蒙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援助救济,……遂向清廷申请特许教民前往雷城西面一荒岛定居,即今日风景怡人之涠洲岛……”也就是说,历史上广东中部那场声势浩大的土客争斗,就是岛民的祖先到这里避难的缘由。顺便交代一下,这土客争斗是鸦片战争以后,几乎可以与太平天国相提并论的大件事。土著居民与新来的客家人争夺地盘,事件牵涉到广东中部十几个县市,历时14年,死伤200万人。(见《被遗忘的战争-广东土客大战》、四邑地区各县志)当时法国传教士到来,救助被打散、流落到雷州的客家人,提供较好的生存条件,这里才有最初的岛民。
据《搜狗百科》载,1938年9月13日起,日本鬼子统治这里七年多,还在岛上设立海空军基地。1945年6月18日涠洲光复。1950年涠洲解放,初直隶于合浦县,后归北海镇人民政府管辖。1959年改为涠洲公社。改革开放后改为镇级景区,逐渐开发出来。这里有四川人集中,也与历史事件有关。据内部人士透露,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建设三峡大坝,迁移部分移民到北海,因此北海有一条三四万人的四川街。在与当地人的生活磨合过程中,移民走了相当一部分,但多年后他们还是回来,深深地扎下根。部分居民就迁到涠洲岛,成为操四川话的“客家人”。
火山岛上的人类历史
若从此往上追溯,则可知如海边石碑所载,7100年前这里有火山爆发,后积成火山岩,经风吹雨打、海水冲刷而成为今天的海蚀崖。7000多年前是什么情形?据广东作家许燕良研究,那时比黄帝时代还早2000年,人类进化到发音基本成熟的地步。原始文明河图洛书出现,但还没有史前文字。那时候,这里应该还是太热,陆地动物还没法生存。至于什么时候才出现人类,也许不是如岛民说的“我们祖宗到来才有人”吧。20世纪90年代初,海派作家黄康俊的成名作就是《海蚀崖》。他在系列小说中写北部湾海域的神奇故事,其中就有不少以涠洲岛为背景。康俊老师笔下的热带岛让人神往,教人认识海蚀崖,但也没有最初的涠洲拓荒者。
来到海蚀崖,更让人感兴趣的是照相的美女。她头戴太阳帽,身穿花裙子,摆个姿势等待“咔擦”。脚下是海蚀崖,是深不见底的海。一阵阵海风吹来,前面游人如织,面带桃花笑容,有吸引眼球的无限魅力。突发奇想:若刮来一阵更大的海风,一下子要把裙子吹得翻起来把帽子吹掉,她首先捂住下面还是头顶?似乎杂志也有这个提法,但没有提供答案。
岛上有明朝戏剧作家汤显祖的雕像,旁边还刻着有关他的资料。汤翁专门为这岛写过一首诗,现在该诗已被刻在景区,诗名为《阳江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诗中有话说:“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我们相信汤翁的诗歌,相信它包含最真实的历史。由此看来,岛民说他们“祖先到来之前这里荒无人烟”,应该就是一种误说。再往前追溯,这小岛最早会有哪些人呢?粤西的原住民狸僚人或之前的百越人都是秦汉以后才出现的,之前不知还有什么人群。
数千年来,中原地区在争斗打杀,改朝换代,城头变幻大王旗,没人在意这个海角。只有海浪日复一日在冲刷着火山岩,伴随地球不断地转。